第4章 危險的念頭

字數:4109   加入書籤

A+A-


    皇宮,禦書房,月上中天。
    終於處理完了所有奏疏,皇帝疲憊的伸了個懶腰,一直在旁侍候的汪直連忙遞上了杯溫熱的茶水。皇帝接過來喝了兩口後,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踱步到了窗邊,抬頭看著天上的月亮。總的來說,皇帝在政務上還真的是勤勤懇懇的。自其登基以來,整個國家在其治理下,也還算是政通人和,歌舞升平。尤其是最近幾年,南方的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又引進了高產的農作物——玉米,經過大力的推廣種植,糧食更是得以年年豐收。所謂:民以食為天。僅憑這件事情,皇帝就足以比肩那些有為的明君聖主了。而後,張恪一手創辦的市舶司,更是撬動了整個海洋貿易,如今每一年都為朝廷貢獻了大量的財稅收入,讓一直以來扣扣搜搜的財政,變成了結餘,說起來這種種轉變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兒而已。
    北境之地,隨著虎狼大戰的結束,北境的這兩大種族,全都遭到了重創,好幾年內都難以恢複實力。因此,長久以來都是人朝最大安全威脅的北方,也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期。而在這個難得的機遇期,身在北方的張恪,更力主在北方建立互市,與北境各族開展貿易,意圖通過經貿手段,調控人朝與北境各方的關係。這一政策雖然最終落地實施了,但其實直至今日,朝堂上依舊還是有反對的聲音的。這些反對的聲音裏,包括了三皇子——寧王楊豪。
    其實對於張恪要在北方成立互市的事情,皇帝本人也是有所猶豫的。之所以最終還是表態支持,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張恪這個人。相比起這個年輕人的銳意進取,朝堂上的其他人,委實顯得過於保守了。當初冒險介入了虎狼大戰之中,幸得火器的加持,最終逆轉了乾坤。這一場大勝,使得人朝目前占據著極為有利的局麵,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殊為可貴了。許多人不免開始認為,在這樣的情勢下,是不是應該讓人朝先就此停下來喘口氣,過上幾年安生日子再說了?然而,張恪卻不打算就此停下,而是想要利用這一難得的機遇窗口期,盡力在北方布一個新局:那就是運用經貿的手段,將北境各族的利益訴求整合進互市,然後人朝便可以借由互市去調節北境的物資供給,進而控製北境各個異族的的民生,重塑人族與其它異族的關係。
    這一新的戰略思路,朝堂上真正能夠完全領會的人,其實並不太多。更多人想的是:何必和那些異族做生意了?為何要把咱們的好東西,賣給他們呢?這些想法,當然是狹隘的,也過於守舊了。就連皇帝也並不是沒有這樣想過,然而,這幾年來,張恪的表現屢屢給了他驚喜,事實也證明了張恪在戰略眼光和布局上的能力,所以,何不讓他試上一試了?說不得,將來這又會給他們帶來什麽意想不到的驚喜呢?最終,皇帝還是頂著包括最喜愛的皇子寧王在內的許多臣子的反對,批複準予了成立黑龍互市的事情。
    人朝外部的威脅,暫時解除了。然而,內部的問題卻又接踵而來。虎狼大戰時,人朝迫於唇亡齒寒的壓力,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北境派兵支援虎族共抗狼族。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火器的加持下,人族援軍竟然一舉扭轉了戰局,令狼族大軍損失慘重,落荒而逃。勝利固然可喜,尤其是這種亙古未有的大勝。然而,也是因為這場勝利來得實在是太過驚豔了,在欣喜之餘,卻也讓皇帝心中產生了別樣的想法。那個火器,竟然恐怖如斯,簡直非人間之物。而這麽可怕的力量,居然不在皇帝自己的掌控之下,這如何能令他心安呢?
    火器的事情,令得皇帝寢食難安。若說他懷疑唐家會有什麽二心,那倒也不至於。然而,那麽可怕的力量,終究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比較讓他安心的。於是,通過一係列軟硬兼施的手段,最終唐家還是“主動”地將所有與火器相關的人、配方、設備、材料等全部上交給了皇帝。
    當然,皇帝心裏也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上,辦得是不怎麽地道的。唐龍宗師甚至也不加掩飾地表達過對此的不滿。然而,皇帝的內心裏並不後悔自己這麽做。他是皇帝,有不得不去這麽做的理由,他也沒有感情用事的空間,在他的認知裏,這也不過隻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而做出的決策,哪怕重來一百次,他也一樣會這樣去做的。
    不過,顯然這件事情,還是極大的傷害了皇家與唐家一向良好的關係。皇帝與唐龍宗師之間,除了君臣之情外,在私底下的關係其實也一向極好。這兩家,又恰是人朝最大的兩個家族,他們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這無疑會對人朝內部的和諧和穩定產生極大的衝擊和傷害。皇帝對此也是大感頭痛的,雖然他並不後悔那麽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於此事產生的負麵影響,全無所謂了。無論從公事上,還是從私交上,皇帝都一直在想辦法與唐家進行和解,例如隔三差五的便給唐家上下人等賞賜之類的。隻不過,唐老頭顯然是被傷得不輕的,在那之後,對於皇帝便一直都選擇了冷處理,顯然內心裏是餘怒難消的。對此,皇帝也是大感無奈,不過心裏麵其實也理解唐老頭內心的不滿的。這事兒,皇帝不認為自己有什麽錯;同樣的,唐宗師的反應也是理所應當的。總歸而言,隻能說大家立場不同,無謂誰對誰錯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與唐家緩和關係,讓彼此摒棄那些不愉快,重新走上正軌,回到過去。皇帝還真的是一直在想辦法的,而在一番左思右想後,倒還真的讓其想到了個好主意,那就是:讓寧王迎立唐芯為正妃。在他想來,這無疑是讓皇家與唐家能夠“重修舊好”的妙招。哪知道,唐家卻對此表現得並不積極,唐龍的說法是:唐芯還小,舍不得這麽早就把她嫁出去。這個理由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牽強的,但也還算可以理解。但是隨後,便傳出來唐芯離家出走的消息了。這個可就太過分了,唐家這是把皇家當什麽了,如此避之不及?竟然連這麽拙劣的招數都使出來了?堂堂唐家,會連一個女孩子都給弄丟了?把誰當傻子呢這是?
    且不說,唐家究竟是怎麽想的,但是這種種做法,從皇帝的角度看來,卻顯然是很不友善也極不正麵的回應的。這些做法也導致了皇帝本來還對於唐家有些歉疚的,如今卻是淡了許多的。在皇帝看來:我都已經遞上橄欖枝了,你唐家怎麽還是這態度,太不識大體了。皇帝因此對於唐家也產生了些不滿的情緒來。皇帝並不在乎唐龍的借口或者唐芯的出走,也無所謂這裏麵究竟有什麽彎彎繞繞的,他隻看結果。而結果就是:唐家某種程度上已經是拒絕了他主動遞過去的橄欖枝。而這個事情所造成的後果,顯然對於人朝內部的穩定和團結是非常不利的。唉,唐家不顧大局,辜負了朕的期望啊!這是皇帝對此事的定性,他更多的是從政治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的。
    皇帝望著窗外,不自覺的又歎了口氣:好不容易外部環境安定下來了,卻又攤上這些煩心事了,唉,實在是讓人不省心啊。心情鬱悶的老皇帝回身過來,走到桌子邊,眼睛不自覺的看著桌子上那一個巴掌大的精美的盒子。
    一直在旁侍候的汪直見狀,連忙走到其身後,貼心的道:“陛下今晚打算在哪裏歇息了?老奴好速去安排。”
    皇帝正鬱結難舒了,聞言“咳咳”了兩聲後,道:“嗯,幾天前,秦王送進宮裏的兩個西域女子,她們現在何處呢?”
    “回陛下,她們一直都住在荷花宮裏了。”
    “哦,那倒是離禦書房很近了,朕也乏了,不想走太遠了,就去那裏吧。”
    “是,老奴這就去下旨,讓她們準備接駕。”
    “嗯,去吧!”
    待汪直走後,皇帝拿起那個盒子打開,裏麵是幾粒漂亮的紅色藥丸。隨著年歲增長,在某些方麵他已然是力不從心了。但是男人嘛,總還是會有那種興致的。看著這藥,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呢?寧王倒是一再打包票的,嗯,想那麽多幹什麽,試一試不就知道了。皇帝將盒子重新蓋好,揣進了懷裏,隨後含笑跨出了禦書房。
    與此同時,寧王府。寧王楊豪,同樣夜不能寐。從高芝到唐芯接連兩次被折了麵子,這對一個內心驕傲的男人來說,絕對是無法忍受的。而不可避免的,對於與這兩個女子都頗有關係的張恪,寧王更是充滿了憤恨。然而,無論是唐家、礬樓還是張恪,都並不是他可以隨意就拿捏的。而皇帝對於張恪的信任、器重甚至是喜愛,顯然也讓這位天潢貴胄極為的不滿。這些事情,都導致了寧王常常的夜不能寐。
    而且,還有一些事情也讓寧王心中的憤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的累積,升高,已然處在爆發的當口了。而當他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後,逐漸失去了耐心的寧王,便漸漸的在心裏麵產生一些非常危險的想法,甚至自己都無法阻止它的產生。一開始的時候,寧王也曾被自己突然之間冒出來的想法給嚇了一跳,他在第一時間就搖頭否決了這些極端的念頭。可是,那些念頭自從產生了以後,便如影隨形,如惡鬼般纏上了他,根本就沒辦法從他的腦子裏將其完全驅逐出去。而其心中的惡念、貪欲、仇恨等負麵情緒,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加強著那個危險的念頭。而當某個時機來臨時,寧王終究還是忍不住跨出了那一步。
    喜歡小族長的奮鬥請大家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