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圖謀東番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A+A-


    “投降?投什麽降?”多爾袞瞪大了眼睛:“朕寧死不降!”
    多爾袞並非真的不怕死,而是沒得選。
    對其他人來說,投降或許還能活。
    但是對他這位大清皇帝來說,投降的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他不能投降。
    不但不能投降,還要想方設法讓別人也不投降。
    隻有這樣才能保住他的性命,維護他的統治。
    可是明軍已經攻過來了。
    他自知無法正麵對抗,隻能在不投降的前提下另想他法。
    為此。
    多爾袞轉動目光看向範文程,希望他能出個主意:“範先生,明軍已經入朝了,咱們該如何應對?”
    範文程哪有什麽主意,隻好低著頭默不作聲。
    多爾袞有些生氣了,他提高嗓門:“範先生,當初是你說這裏有足夠的糧食,朕才同意進入朝鮮的。現在明軍追過來了,你總不能一言不發吧?”
    範文程的思緒本就有些亂,在多爾袞的逼問下更加混亂。
    他張著嘴不停地重複一個字:“臣...臣...”
    洪承疇在旁邊諷刺道:“範先生不會是想投降吧?”
    範文程立刻下跪叩首道:“皇上明鑒,臣絕無投降之意。”
    “那範先生可有對策?”
    “臣有一下策,不知當不當講。”
    “快說。”
    “是,”範文程直起身子:“臣的辦法是將兵力化整為零,藏起來。”
    洪承疇忍不住問:“什麽是化整為零?”
    “鹹鏡道一帶多為山地,咱們將兵力分散到各個山上隱藏行蹤,明軍不可能費盡周折的進山搜捕,也沒辦法搜!等明軍主力走了之後咱們再出來!”
    “然後呢?”洪承疇追問,“從入朝至今每天都有逃兵,你想過化整為零之後會出現多少逃兵嗎?”
    “另外就算沒有多少逃兵,你又如何肯定明軍不會進山搜捕?”
    範文程紅著臉說道:“我軍兵力不足,無法正麵抗衡明軍,隻能出此下策作為權宜之計。”
    洪承疇找了範文程的破綻,他立刻發起攻擊道:“權宜之計也不能自廢武功,我軍現在士氣低落,人心不穩!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待在一起,否則人心就散了。人心一散,什麽都完了。”
    洪承疇帶過兵,深知人心的重要性。
    他相信如果按照範文程的辦法來,大部分人都會當逃兵。
    範文程被洪承疇懟的臉色閃爍,沒好氣的反問道:“那...那你說怎麽辦?”
    “嗬嗬,”洪承疇冷笑一聲,沒有理會範文程,而是對著多爾袞說道:“皇上,臣想請範先生回避一下。”
    此舉既有貶低範文程之意,也有懷疑他的成分。
    範文程簡直都要被氣炸了。
    可多爾袞沒有在意這些,現在他隻想解決問題。
    為此他朝著範文程擺了下手:“範先生下去休息一下。”
    範文程雖有萬般無奈,也隻能起身離開。
    他前腳剛走,洪承疇便低聲說道:“皇上,臣以為朝鮮已是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不可久留?那還能去哪兒?”多爾袞沉聲詢問:“總不能返回遼東吧?”
    “不,”洪承疇搖頭,“北上返回遼東已然無妨,咱們隻能南下。”
    “南下?朝鮮南邊是茫茫無際的大海,咱們總不能去海裏吧?”
    “臣的意思是渡海前往東番(台灣)。”
    “東番?”
    “對,我聽施琅說那裏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非常適合休養生息。最重要的是,那裏沒有明軍,隻有一些西夷。隻要去了那裏就能站穩腳跟,並與明廷隔海相峙。”
    “東番...”多爾袞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此事關係到大清和八旗的生死存亡,他不得不謹慎。
    不知過了多久,多爾袞緩緩抬起頭:“此計固然可行,但怎麽去東番呢?”
    洪承疇壓低聲音:“可以讓施琅聯係鄭芝龍派幾艘海船來,咱們帶著兵馬搭乘海船去東番。”
    多爾袞眼神暗淡:“恐怕來不及了!明軍來勢洶洶,不日便會兵臨鏡城城下。就算鄭芝龍答應派船,一去一回至少也要兩個月,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來得及,”洪承疇分析道:“據逃兵們說,明軍的宗旨是不放過一人,所以推進速度很慢。接下來咱們隻要邊打邊退拖延兩個月的時間,就能等到鄭芝龍的船隊。”
    多爾袞琢磨了一會,“如果朝鮮人不背叛咱們,別說兩個月了,就是兩年都沒問題。怕就怕他們臨陣倒戈,投降了明軍。另外...鄭芝龍那邊也不好說,因為他可能會見死不救。”
    洪承疇回答:“如果像之前那樣對待朝鮮人,他們確實有背叛的可能。但如果告訴他們大清願意歸還鹹鏡道,且用錢購買糧食船隻,他們應該會非常配合。”
    “至鄭芝龍那邊的問題也好解決,咱們可以購買朝鮮人的船隻自己去東番,讓尚可喜耿仲明等熟悉戰船的人掌風使舵,沿著明廷的海岸線南下即可。”
    ......
    洪承疇講了很多,多爾袞聽的很認真仔細。
    等洪承疇說完,多爾袞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洪先生為何要讓範先生回避?”
    “臣懷疑他有問題!”洪承疇直言不諱道。
    “什麽問題?”
    “當初明知道進入朝鮮是個死局,可範文程還是以糧草為由力薦皇上您來朝鮮。說好聽點是考慮不周,說難聽點恐怕有出賣您和大清的嫌疑...”
    換做以往,多爾袞是不會相信這種話的。
    但來到朝鮮之後他發現情況比想象中要糟糕的多。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產生了悔意。
    可他皇帝,不能輕言後悔。
    隻能把責任歸咎到範文程的身上。
    多爾袞重重點頭:“這件事稍後再說,當務之急是應對明軍的進攻!”
    二人談話結束,其他將領也來到了外麵。
    經過一番商議,多爾袞決定利用地形配合精銳士兵阻擊明軍拖延時間。
    其餘部隊則緩緩向南移動,擺出一副邊戰邊退的姿態。
    同時派出兩波信使。
    一波去朝鮮,向朝鮮國王商議購買戰船和糧草事宜。
    另一波去福建聯絡鄭芝龍,讓他派船來朝鮮,將八旗兵運到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