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公示財產
字數:5765 加入書籤
崇禎二十九年冬月初十,早朝。
按照規矩,朝會應該由內閣首輔謝三賓主持。
謝三賓向前一步剛要說話,他身後的吏部尚書邱瑜便搶先說道:“陛下,太子失蹤已有半年之久。各地守軍,商人,百姓苦苦尋找,至今未能發現線索。”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儲。臣以為應該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另立新的儲君!”
謝三賓對邱瑜的舉動大感意外。
可邱瑜已經把話說完了,他已經沒辦法打斷,隻能幹瞪眼。
崇禎問朝中大臣:“諸位覺得呢?”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複讀機們一如既往的發揮著作用。
崇禎看向內閣首輔謝三賓:“謝尚書以為如何?”
謝三賓能怎麽辦?
反對?
除非他能確保找到朱慈烺。
否則皇位必定是朱慈炯的。
當朱慈炯繼承了皇位,能不找他的麻煩?
謝三賓隻能無奈說道:“臣附議。”
崇禎點頭:“好,那就立朱慈炯為太子。”
謝三賓向左右看了看,見沒人搶著說話後才從懷裏拿出一封奏疏,高高舉起並說道:“陛下,這是今年京察的結果。”
王承恩邁著老邁的步伐走到謝三賓身邊,拿過奏疏轉交給崇禎。
崇禎隨便翻了遍:“從結果看還不錯,京師的官員既沒有貪腐情況,也沒有欺上瞞下的行為,可以說是政清人和。”
謝三賓吹捧道:“陛下聖德巍巍,如日月之照臨。臣等自當勤勉為政,以報皇恩。”
謝三賓話音剛落,旁邊的吏部尚書邱瑜便扯著嗓子喊道:“陛下,這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
此言一出,乾清宮內落針可聞。
除了崇禎和兩個當事人,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邱瑜當眾向手握大權的內閣首輔謝三賓發難。
這是什麽行為?
找死的行為。
崇禎不說話,靜靜的看著邱瑜。
謝三賓冷著臉問:“邱尚書此言何意?”
邱瑜冷著臉回答:“字麵意思。”
“你把話說清楚。”
“說就說,”邱瑜指著崇禎手裏的奏疏:“陛下手中的京察結果是假的,有人明明貪汙了一萬兩銀子,行賄之後卻變成了一文不貪的清官。”
“有人政績突出,卻因為沒錢行賄導致考核靠後,無緣升職。”
“還有人算數都算不明白,卻在戶部擔任了要職。”
“這裏沒有日月照臨,全是滿天的烏雲和磅礴的大雨!”
邱瑜每說一句話,謝三賓的臉色就難看幾分。
說到最後,已經變得鐵青。
謝三賓怒視著問:“邱瑜,你在胡言亂語什麽?京察的結果是你們吏部給的,現在你又說結果是假的,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邱瑜挺直身體:“京察的結果確實是吏部給的,但並未經過我手。那段時間我身體有恙,是你勾結吏部官員造的假。”
謝三賓急了:“你...你胡說。”
邱瑜繼續指著那封奏疏:“胡說與否,一查便知。按照京察結果上的人名挨家挨戶搜尋,家產就沒有低於五萬兩銀子的。”
謝三賓冷嘲熱諷道:“搜吧!大明朝有文官二萬,吏員五萬,挨家挨戶的搜去吧。”
見謝三賓上了當,邱瑜忍住笑意,認真說道:“不用搜,讓官員自行填寫家產清單,一份上交朝廷備案,一份張貼在衙門外公示。”
“凡與實際不符者,不用審理直接定罪。”
“此舉是治理貪腐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辦法!”
謝三賓何等的聰明。
當這句話從邱瑜嘴裏說出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是崇禎的主意。
財產公示!
崇禎十多年前就試探過,可惜阻當時力太大未能施行。
十年過去了,大明皇帝崇禎帶著他的想法卷土重來。
現在既無內憂,也無外患。
正是整頓吏治的好時候。
謝三賓作為崇禎忠實的擁簇,理應同意財產公式。
可他麾下還有一幫黨羽。
他們大部分都是貪腐之徒。
讓他們公示財產等於自投羅網。
這顯然不行。
而謝三賓自己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公示家產,他說不清楚巨額財富的來源。
下場會很慘。
不公示家產等於和崇禎作對。
下場同樣很慘。
崇禎的目光在大殿內掃視一周後沒有說話,看向司禮監掌印高時明。
高時明立刻站出來問到:“邱尚書,公示家產確實能最大程度的解決貪腐問題,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同意公示的官員如何處置?總不能說他們有罪吧?”
邱瑜回答:“不同意的即刻免去官職,朝廷另派同意的官員去擔任。”
高時明繼續問:“舊官離任,新官未到期間由誰來治理地方?”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要求舊官必須在新官到任後方可交接離開;另一種是如果舊官擅自不辭而別,可以暫時讓地方守軍維持秩序。”
高時明又問:“誰來征收錢糧?總不能讓那些當兵的去幹這種活吧?”
邱瑜假裝抬頭思考,實際是與崇禎進行眼神交流。
在得到崇禎的授意後,他說道:“不征稅,免稅!此舉既能推行家產公示,又能贏得好名聲,可謂一舉兩得。”
高時明指著邱瑜:“你大膽,竟敢打國庫的主意。”
邱瑜朝著崇禎躬身施禮:“臣聽聞國庫殷實,今戰亂初定,百姓急需休養生息。陛下天資英質,過漢文遠甚。文帝曾數次減免天下百姓田租賦稅,陛下既過漢文遠甚,理應效仿文帝減免賦稅。”
在別人看來邱瑜在逼迫崇禎給百姓免稅。
實際卻是君臣二人在演戲。
謝三賓知道他們在演戲。
可是他隻能假裝不知,並故意阻止道:“陛下,臣以為可以減免天下賦稅,但不應讓官員公示家產!向百姓公示家產等於在百姓麵前脫衣服,哪個讀書人能受的了這個?”
邱瑜質問:“那如何解決貪腐?靠鎮府司?靠東廠?還是靠官員的自覺?但凡能有一點自覺,吏治也不會腐朽到這個地步。”
謝三賓反問:“邱瑜,你這麽做會讓很多人不再願意入朝為官。沒有官如何治民?不治民如何治國?你就不怕把大明朝毀了嗎?”
“大明朝有的是讀書人,願意公示家產為官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你三番五次反對公示家產,想必家中肯定都見不得光的東西吧?”
這句話戳中了謝三賓的軟肋。
不過他並未束手就擒,而是發起了人身攻擊:“邱瑜,你妖言惑眾,擾亂朝綱,還不認罪伏法?”
許多官員附和道:“邱瑜你罪該萬死,現在認罪還能留個全屍!”
邱瑜不慌不忙地說道:“諸位沒必要人身攻擊,不同意可以回家種地,沒人攔著你們。”
“老子讀的是聖賢書,不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也是聖賢書,你為何不讀?”
“你踏馬找事是吧?”
“找事怎麽了?不服打我啊?看我訛不死你!”
朝會在一片爭論和罵聲中結束。
官員家產公示的事雖然沒定下來,但是這股風已經吹了出去。
不同的人反應各不相同。
百姓拍手稱讚:“好事啊,如果真能施行,我一定要去戶部看看那些官員家裏有多少銀子。”
“到時候一起去。”
“對,一起去。”
尚未入仕的讀書人態度兩極分化。
有的咬牙切齒,認為此舉是在羞辱他們。
有些則拍手稱快,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因為家產公示會導致大量官員離任。
為了補缺,又必然會降格錄取讀書人。
不少學渣以為可以借此翻身。
官員們的態度更是兩極分化。
一些清官巴不得趕快公示,讓朝廷尤其是讓崇禎看看自己家裏有多窮。
按照崇禎的行事風格,很有可能賞賜他們一些銀兩度過難關。
許多貪腐之徒則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隻要朝廷讓官員公示家產,他們馬上辭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