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國子監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很快,幾人便是看完了。
秦檜麵色凝重,可心裏已經樂開了花,瞧瞧、都瞧瞧!皇帝,你繼續囂張啊?
“陛下,去歲我們便求和,如今不宜動兵,臣願親往大都麵見金國皇帝,不管如何,定要讓金國皇帝準許議和。”
“隻是這嶽飛……陛下,自去歲提及議和之後,金人便是未曾再度用兵,現如今,嶽飛剛剛前往北地,便是有金兵南下,定然是這嶽飛挑釁金人、擅自用兵,因此方才使得金人撕毀合議。”
“隻要嚴懲嶽飛,何患金兵不退?”
“秦卿?朕說了是讓你來商議此事了?”趙構淡淡開口。
“啊……”不是商議此事,那讓我們幾個來幹嘛?
沒有再理會秦檜,“兵部,立即整備一應軍械、兵甲,以最快的速度運往嶽飛、劉錡、吳璘三部,若是前方兵馬因為兵部懈怠而兵甲不足,朕會讓你這個兵部尚書親自上陣引兵為先鋒。”
“臣遵旨!”
杜衝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他雖然執掌兵部,可卻並非出身行伍,讓他為先鋒,跟送死有什麽區別?
“錢穀!”
“立即調集糧草、軍餉,同樣運往各部兵馬。”
“若是不夠,便從各地州府征調,還不夠,就將孤的封樁庫填進去。”
“臣遵旨!”
“韓世忠,讓兩浙、荊南各地兵馬整兵,若前方戰事不利,後方的兵馬立即填上去。”
“秦檜,你為朝堂宰執,從現在起,整個朝堂以北部用兵為主,各部、各司、各衙,但凡有怠慢、推脫,不論品階、不論身份、不論職位,以通敵賣國論處,也不必流放了,有敢犯者誅族。”
秦檜眼皮直跳,本來還想著拉一拉後腿,給前方造成一些麻煩,現在看來還是要忍一忍再說,現在這個皇帝已經變了,什麽仁義禮智、什麽祖訓,皇帝不在意。文臣強大在輿論不在刀兵,如果真的一股腦殺過來,他們可不是不死之身。
“陛下放心,老臣親自坐鎮朝堂,定不會怠慢。”
趙構負手而立,“另外,將消息傳出去,讓朕的子民也知曉。”
“告訴他們,金人欲圖我大宋,朕誓死不退,與蠻夷死戰!”
“告訴他們,我大宋有數十萬兒郎在北地赴死,若是他們死光了,朕會禦駕親征!隻要孤還活著,便會定我大宋江山、護我大宋子民。”
“傳諭北方諸部將校:錢孤給他們,糧草、便是孤不吃不用也給他們,兵甲給他們,同時,大宋北疆也交托到他們的手上了。”
“傳諭軍中一應監軍,讓他們拿好筆墨、睜開眼睛,但是將嘴給朕閉好了。”
“凡監軍膽敢參擾軍事者,斬!”
“前番朕說過,金國要戰,朕便戰!諭天下:金人侵我大宋疆土、殺我大宋子民,朕與金國宣戰!”
說到這裏,他走到秦檜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秦卿求和之意孤明白,待到孤的將士大敗金兵,金人求和的時候,自有秦卿主和之時。”
金兵再度犯邊的消息,很快便是傳遍臨安。
有人惶恐、有人驚懼、有人震怒、有人歎息。
可很快,趙構的言論便是隨之傳來。
最先得到反應的便是兩個地方,國子監、太學。
實際上太學與國子監並沒有什麽區別,太學出現的早、國子監出現的晚。大多朝代,或設太學、或設國子監,少數朝代也有兩個並存的狀況。
比如現在的大宋便是如此。
太學和國子監比鄰,位於錢塘門之東紀家橋東北角,除此之外,武學同樣在這裏。
若是問誰對這裏最為熟悉?恐怕非嶽飛莫屬,因為武學之側,便是嶽飛府邸,而從嶽府向西過了紀家橋之後,向北便是風波亭。
毫不誇張的說,嶽飛前世今生對這地兒可都太熟了。
國子監與太學中的學子,同樣是士族一脈,不過他們與文官卻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他們還未曾進入官場,還有著少年義氣、有著滿腔熱血!為了心中抱負和理想,他們腦子一熱直接拎刀子上戰場都不稀奇。
可也正是華夏大地,曆朝曆代都有這樣的青年俊傑,方才保持著華夏火種從未被熄滅,方才保存著華夏五千年的熱血未曾被徹底侵蝕,你可以說他們傻,但是卻要敬佩他們的所作所為。也許,有一天他們踏入官場,也會逐漸被磨平了棱角,可是,想當初……他們也曾意氣風發!
國子監中,人聲沸沸!
原本,這裏應該充斥的是讀書聲,可現在卻是一片嘈雜。
國子監最前方,是一大片開敞的空地,這空地之側有一座高台。正常情況下,這些監生這時候應該是在後方監舍中苦讀,可今日浩浩蕩蕩至少有千餘眾,竟然盡皆匯聚在這裏。
他們彼此攀談著要與金國開戰的事情,也有人神情振奮的講述著皇帝趙構的言語。
突然,有一個青年直接躍上高台。
“諸位硯席,聽吾一言!”
眾人循聲望去,嘈雜之聲頓時止住。
此人楊邦弻、字宗輔、荊北江陵人氏。
他在國子監名聲極大,與陳誠之並稱國子監雙傑。
高台之上,楊邦弻用力一揮手,振奮說到,“北地蠻夷侵伐邊疆,殺我大宋子民,陛下言:當死戰!如今,無數北地將士赴死、陛下矣欲要親征,吾等學子何敢避之!”
“今國朝有難,吾等當提三尺劍鋒、立不世之功!棄筆從戎、追隨陛下北疆赴死!便是血染征袍,也不辱我大宋之熱血。”
嘩啦!
一席話,讓在場眾學子心神振奮。
“北伐!恢複故土!”楊邦弻振臂疾呼。
很快,這聲浪便是席卷開來。
不過,就在這時,又是一道身影上了高台。
眾人的喊聲一滯,因為,這人便是陳誠之。
陳誠之、字景明、福建路仙山人氏。
他先是朝著楊邦弻微微拱手,而後麵向眾學子,“諸位,北方蠻夷為敵寇不假,然吾以為現在非是擅開邊患之時機。”
此言一出,楊邦弻頓時怒視而來。(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