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出宮

字數:3950   加入書籤

A+A-


    鄭剛中、字漢章,紹興二年登進士甲科,大名鼎鼎探花郎。

    他入仕不久,到溫州任職,遭遇百年幹旱大害,他提出以工代賑的賑災方針,而且勤政愛民、政績顯著。

    秦檜對其極為賞識,便舉薦他入朝授刺令所刪定官,說白了就是給朝廷整理文書的。

    很多人有個誤區,比如奸賊一黨一定各個都是大壞人,實際上這個認知是錯誤的。秦檜禍國殃民也好、通敵賣國也罷,他也需要自己的黨羽是可用之人,而不能盡皆是廢物。否則,各個給他惹事兒不能辦事兒,他怎麽當權臣?

    顯然,秦檜看重的便是鄭剛中的才能。

    按照正常來講,我舉薦你之後你要感恩,自然就成為我這一黨了。

    隻可惜,這鄭剛中是個不識趣的,他在秦檜的支持下,之前甚至擔任到四川宣撫使的職位。秦檜的目的便是讓自己的黨羽牽製吳階,並給朝廷拖後腿。

    可是這鄭剛中是真的‘剛’啊,宋金大戰,秦檜給他密信讓他拖延吳階、吳璘進兵,可是鄭剛中視而不見,全力支持吳階等人用兵,而且在他的治理下,四川一帶經劃調度、軍政事務、吏治民生井井有條。

    自己的棋子直接來了個背刺,讓秦檜大怒。

    可是這鄭剛中也不是他想拿下就能拿下的,隻能先行忍著。

    去歲宋金罷兵,大宋退回到大散關之南,朝廷本來想要任命其為利州兩路宣撫使,可是秦檜讓黨羽參奏將其調回臨安。

    雖然臨安知府同樣位高權重,可好歹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總是有拿捏他的時候。

    也正是因此,鄭剛中才任了這知府的位置。

    約莫半個時辰時間,鄭剛中匆匆而來,“臣,權知臨安府事,參見陛下。”

    “平身吧。”

    先是東拉西扯的說了片刻,而後趙構突然說到,“孤時常聽聞臨安城繁華,不知道這臨安城在卿治下如何?”

    鄭剛中一愣,斟酌著說到,“臨安有陛下坐鎮、龍脈精華之地,自然是繁華。臣雖愚鈍,卻也奉聖諭有勤政愛民之心。”

    “嗬嗬……”趙構淡淡的笑了笑,“未曾親見、未必當真啊。”

    一句話,鄭剛中當即就紅了臉,不是羞澀,而是被氣的,這不明擺著不相信自己嗎?

    “臣請陛下詳查,也免得有人在陛

    “其他人查又能如何?你這個臨安知府先行安排一二,誰還能看出來不成?”趙構笑道。

    鄭老夫子當即起身,“既如此,陛下何不親往一觀?”

    “好!”趙構心中大喜,二話不說便應了下來,“卿稍待。”

    “傳楊存中。”

    王權都已經傻了,聊得好好的,怎麽就要突然出宮了呢?

    “這……陛下,出宮不妥啊。”

    “如何不妥當。”

    “陛下若是受宵小驚嚇,老奴萬死難辭。”

    “鄭卿,你治下的臨安府、龍脈精華匯聚之地,難道盡皆是惡人?孤不過去看看便會被驚擾,那百姓豈不是活的戰戰兢兢、朝不保夕了?”

    鄭剛中當即轉頭怒視王權,這個閹貨,竟敢如此詆毀他?

    “陛下盡管前往,若有責難,臣一人擔之。”

    王權很想說,你擔個屁,你擔的起嗎?

    “王權,速速前去傳話,怎麽?朕的話已經不管用了?”

    被趙構再三催促,王權幾乎要哭了,趕忙去給楊存中傳話。

    不多時,楊存中到來。

    “存中,孤打算要出宮到臨安城看看民生,你可保孤之安危?”

    楊存中愣了愣,當即便是應道,“除非屬下已死,否則不會有人驚擾到陛下。”

    “好,你挑選一些人手,稍後隨孤走一趟。”

    楊存中當即去選人,王權哭喪著臉滿是絕望,鄭剛中梗著脖子,今兒個若是不讓皇帝看看臨安安定,他這個官兒也就不當了,幹脆辭官,誰要受這委屈?

    “既然是去看看真實情況,自然不宜擺駕,王權你去選幾個內侍,稍後孤裝扮成楊將軍麾下,而後出宮便是,就說孤有旨意和賞賜,去鄭大人府上。”

    “鄭卿,你該不會怕孤這般前去,見到什麽不該見的吧。”

    本來鄭剛中還覺得有些不妥,畢竟這白魚龍服……可皇帝一句話,熱血再度上頭,去!今兒個你不去老子撞死在你這兒!

    “任憑陛下如何。”鄭剛中梗著脖子開口。

    沒多久,楊存中選了幾十名精銳親信,王權帶了十幾個內侍,趙構也換了服飾,隨後便是大搖大擺浩浩蕩蕩出了宮。

    當然,出宮之前,趙構特意讓人給阿貴傳了話,讓他到勤政殿支應。否則,豈不是很快就要露餡兒?

    至於為什麽不提前告訴阿貴……若是那個死腦筋的不同意,自己還真的給他打死不成?

    從東便門出宮,到了宮外,王權對著一眾內侍說到,“咱家與鄭大人有要事,你們前往鄭大人府上直接宣旨便是。”

    直接給一眾內侍打發了,反正他們也隻是出宮的背景板,根本不知道內情。

    待到他們離開,眾人便是到了不遠處一座小亭之內,將衣袍盡皆都換了,王權又帶著幾個禁衛,從角落裏抬了一頂小轎出來。

    隨後,趙構上了轎子,楊存中、王權、鄭剛中幾人隨行,其他的禁衛則是盡皆散開,遠遠的護著趙構一行人。

    沿著宮牆饒了一大圈兒,先行到了和寧門(北門),隨後便是沿著禦街一路向北。

    這禦街是從和寧門一直向南,通往餘杭門(景靈宮附近),不過因為這臨安城本就不是按照國都的規劃,所以並不是完全南北直線的。

    隻是簡單將整個城池分為了東西兩部分。

    禦街寬二百餘步,中間自然是皇帝通行,兩側有欄杆圍攏,向外有兩條漫道供官員通行,在之外有禦廊。

    相對來說,大宋對百姓還是比較好的,兩側禦廊供百姓通行,而且允許百姓在其中進行買賣,而這也是臨安城能如此繁華的重要原因。

    另外,這禦街兩側,有青石砌築的排水溝,其間盡皆是蓮荷,水溝外側有桃李杏樹,比之以往肅穆的皇城多了幾分生機和趣味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