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文舉

字數:4187   加入書籤

A+A-




    長江逆流而上,到了鄂州之地,漢水匯聚而來。

    沿漢水繼續逆行,過郢州便是襄陽。

    一艘艘大船緩緩穿過襄陽城,朝著西北方向而行。

    “應祥,對於這裏你應該熟悉吧。”

    “老將軍,末將自然熟悉,向北便是樊城、櫃門關。當年,家父收襄陽六郡,末將雖然年歲小並未在軍中,但是也聽聞軍中前輩說過。而且,之前末將也隨著大軍在這裏駐守。”

    大船的舢板上,一老一少對坐。

    這二人,正是奉命前往平定南蠻的張浚與嶽雲二人。

    “當年鵬舉戰襄陽不易啊!”張浚笑道。

    嶽雲朗聲說到,“為國出力、為陛下赴死而已。”

    從臨安向西路途遙遠,所以二人並未選擇走陸路,而是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從鄂州轉走漢水,沿著漢水過襄陽、均州之後,就能夠進入到利州境內。

    一直到興元府之後,二人在走陸路,前往鄰近的陽平關一帶。

    在他們出發的同時,調兵的旨意也已經送到吳璘手上,吳璘會在這裏給他們備齊兵馬以及部分隨軍的糧草。

    至於剩下的事情,就要看張浚這個主將的了。

    張浚在陽平關匯兵之後,便會南下進入成都府路的地界。

    至於成都府三巨賈,張浚也已經想好了,無非是先禮後兵罷了。

    按照陛下的意思,如果這些人識相,也未必就要將事情做絕,畢竟這幾家影響力不小,他也並不想給皇帝找麻煩。

    可如果這些人不識趣,那也就怪不得他了。

    而且,他第一個目標選定的就是綿州宇文氏。

    先行對自己的姻親開刀,也是對其他人顯示自己的決心!自己連大舅子家都不留情,你們還想在本帥麵前討情麵嗎?

    除此之外,便是要先行收複汶山一帶的羌人。

    成都府路之地,大小部族遍地,可實力最大的便是羌人。

    他們盤踞在整個茂州之地,以汶山為根基,哪怕對於朝廷的命令也置若罔聞。而且羌人部眾數十萬,可戰之兵也有數萬,如果自己南下之時這羌人在背後搗亂,是個極大的麻煩。

    所以,他必須先行將後方的事情解決,然後才能安心南下進兵。

    他領兵半輩子,難得這一次陛下全力支持,若是不能安定南疆之地,也著實有愧於陛下。

    “老將軍,我們要在前方碼頭進行補給了吧。”

    張浚點了點頭,“嗯,在這裏補給一次,然後就直接到利州境內了。”

    兵貴神速,所以這一路上大船幾乎未曾停歇,哪怕路過城池也是在碼頭停駐並不入城。

    這補給的事情自然用不著二人操心,沿路預計的補給之地早已經有人快馬傳報,前方也早有小船上碼頭去準備。

    船行半日,終於緩緩停住。

    張浚也沒有下船的意思,隻等著補給之後繼續前行。

    “大帥!光化鈐轄童川求見。”

    張浚不由一笑,“現在這小子駐守光化?應祥,你去迎一迎吧,他也是鵬舉的老部下了。”

    嶽雲當即起身,不多時,便是引著一身形高大的壯漢前來。

    “末將童川,拜見大帥。”

    “哈哈哈!”見到原來的軍中部屬,張浚也極為歡喜,“你不好好在光化待著,跑了幾十裏就為了來見本帥?若是在軍中,少不得治你一個擅離職守的罪名。”

    童川一咧嘴,“大帥,末將可是給你帶來個好消息,待到聽了,大帥也就不會治罪與末將了。”

    “哦?那便說來聽聽?”

    “大帥,三日之前,武舉的消息傳到末將這兒了。”

    “此事本帥知曉,陛下再開武舉,乃是幸事。”

    “嘿嘿,開武舉之事大帥知曉,那大帥可知,陛下命傳臚官為武舉新科舉人東華門唱名?”

    刷!

    張浚豁然起身,隨在一旁的嶽雲也睜大眼睛。

    “你……再說一遍?”張浚上前,扶住童川的肩膀,一字一頓相問。

    “大帥,你沒聽錯,陛下不僅親臨武舉殿試,而且欽命傳臚官為一應武學學子唱名東華門!消息傳到光化,軍中兒郎盡皆振奮,望闕叩拜陛下天恩!”

    張浚怔了許久,用力的拍了拍童川的肩膀,一顆淚珠滾滾落下,他用力的一擺大氅,向著臨安的方向叩拜,“老臣張浚,當為陛下赴死!此去西南,必身先士卒。若不能破敵,老臣無顏再見陛下。”

    好半晌是,他方才緩緩起身,轉頭朝著童川、嶽雲看去,“陛下乃賢明聖君,今給與吾等無上榮耀,吾等若是不能給陛下打下一個太平盛世,便愧對陛下、愧對這份榮耀!”

    “嶽雲,將此消息立即傳給所有兵卒!此榮耀不僅屬於我等,而是屬於所有兒郎。”

    “另,傳令下去,加快行船,本帥要在半個月之內抵達興元府。本帥已經忍不住要飲敵之血,為陛下建功立業了。”

    相比武舉引起的波瀾,文舉則是顯得平淡了許多,雖然過程和以往也沒什麽兩樣,而且聲勢也比武舉大了許多,可是卻總覺得比武舉弱了一籌。

    殿試的題目是趙構親自取定的。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所謂殿試,實際上就是皇帝的意誌。

    一等甲由皇帝親自圈定,所以,殿試中你寫的東西就最好符合皇帝的心意,否則,雖然不會罷錄,但是名次也高不了。

    當然,幾百分試卷皇帝也不可能都看了,所以你要先行過了主考官這一關。

    看了鄭剛中選出來的一部分試卷後,趙構便是依次圈定。

    說白了,這個題目,趙構想看的就是一眾學子對用兵的看法。

    而最近趙構所作的事情,雖然看似東一錘子西一棒子沒個章法,但是已經很明顯了。雖不知緣由,可皇帝對於對外用兵顯然是支持的態度。

    也是因此,大部分的試卷的傾向也很明顯。

    是不是有標新立異的趙構不知道,至少沒擺到他的麵前。

    讓趙構有些驚訝的是,這些試卷之中,論文采竟然是秦檜的兒子秦熺當屬第一。

    而且在卷中他的表達也尤為激烈,甚至寫出了‘清除奸佞、清正朝綱’之類的言語,著實讓趙構看的有些莞爾。

    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想來秦相也會比較歡喜的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