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報恩寺

字數:3810   加入書籤

A+A-




    要說大宋為何對這座寺廟如此情有獨鍾?其根源還是在大宋初年。

    這寺廟乃是吳越王錢繆的孫子錢弘俶所建,當時大宋立國,吳越偏安,到底是否歸順大宋朝堂爭執極為厲害。

    後來,永明禪院**師延壽禪師,圓寂之前留下遺囑,希望錢弘俶能夠歸順大宋、避免征戰。

    錢弘俶尊其言而行,上表入宋、獻吳越國十三州之地。

    正因如此,大宋曆代帝王對於這座寺廟一直青睞有加。

    報恩寺位於錢湖門之外,西湖之南,北望雷峰塔……

    “要說來,朕平日該多陪陪你們才是,宮中雖好可歲歲看、年年看,終歸是乏了。”山門之前,鑾駕停下,趙構望著對麵的湖光山色,不由得心神舒暢,在宮中,自是不可能有這等好心情的。

    皇後笑道,“陛下平日忙於政務,臣妾等不敢勞及陛下,而且在宮中也習慣了,出來終歸是不便。”

    “老僧端裕,參見陛下,拜見皇後娘娘、拜見諸位貴人。”

    這端裕禪師俗家姓錢,還是當年吳越王後裔,他如今執掌報恩寺,也算是理所應當。

    趙構點了點頭,“今日朕前來隨皇後還願,禪師引路吧。”

    雖說這寺廟供奉的是仙佛,可是在這俗世間,終歸是皇帝最大,皇帝破山伐廟,就問你怕不怕!不是每個皇帝都叫梁武帝。

    所以,這老禪師雖然名聲極大,可是在趙構麵前卻是也不敢稍有放肆。

    “陛下、娘娘,諸位貴人,請隨老僧前來。”

    老禪師在前方引路,寺廟中僧侶恭敬相迎,趙構一行人穿過山門,一直來到大雄寶殿之中。

    皇後幾人倒是上前拜了拜,不過趙構隻是拈了一支香,算是給這佛爺麵子。

    羅漢殿中,五百羅漢森嚴肅穆,這些羅漢還是當年趙構重建寺廟的時候,重金敕造所成,除此之外還有十六應真像,其儀貌各異,神氣如生,為這寺廟中一大奇觀。

    “報恩寺為皇家寺廟,如今華梵絢麗、香火鼎盛,朕心甚慰。”

    端裕禪師行禮說到,“成沐皇恩百十餘載,曆代先賢、寺中僧俗,盡皆感念陛下。”

    “知曉感恩便好。”趙構笑道,“禪師可知曉昆山白蓮社?”

    禪師一怔,隨後低頭答道,“老僧知曉,之前慈照法師曾前來與老僧論法。”

    “禪師觀白蓮社如何?”

    思忖片刻,老禪師方才答道,“其雖為淨土宗一脈,卻有迥異。慈照法師承東晉大僧慧遠白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此乃大善。”

    要說這白蓮社雖然號稱彌勒一脈,可是與中原佛教有著極大的不同,其眾可娶妻生子、男女同修,與常人無異。

    “老禪師,非所有仙神盡為善,許有妖魔所化、蠱惑愚夫愚婦。報恩寺為佛教正源,當傳正道、除奸佞。”

    “若是爾等不能清正歸元,朕也不介意逆兵伐之。”

    “這天下是朕的天下,非仙神之天下,仙神若庇護朕朕自然敬奉,若生妖孽,朕自當誅滅。”

    想當年,一個黃巾幾乎顛覆了大漢,這佛教比之道教更甚。其不事生產、囤聚土地,借助其維護朝綱自然是好事,可若是不尊聖令,也沒必要存在。

    佛教也好、道教也罷,都應在皇權之下。

    而且天地陰陽相濟,若是所有人都成佛,那誰來種田納稅?誰來征召為丁?佛教可以有,但是卻不可令其大行其是。

    否則,當為霍亂天下之道。

    哪怕當年黃巾霍亂大漢,可是也罕有滅道之帝王,然而,滅佛之人卻屢見不鮮,正是因為這佛教會掏空朝廷財富,亂及朝綱。

    一旦佛教大行,必定江山不穩。

    趙構的話讓老禪師冷汗淋漓,他知道皇帝的意思,甚至不在於一個白蓮社,而是借機敲打。

    這些年,因為皇恩浩蕩,皇家所賜下以及寺廟采買、強占的田畝是一個天文數字,甚至比之一縣之地還要大,無人捅破也就罷了,可現在,很顯然皇帝有些不滿了。畢竟,寺廟是不需要納稅的,寺廟的興盛,便是在間接攫取朝廷的銀錢。

    “老僧明白。”

    “哈哈哈,老禪師明白便好。皇後,孤早就聽聞這報恩寺齋飯味道極好,今兒個咱們有幸前來,便沾沾光嚐一嚐。”

    “老僧惶恐,不過是些米食罷了,比不得大內禦廚。而且,闔寺上下盡皆為禦賜,說來是陛下垂恩,本就是陛下之物,又如何有沾光之說?”

    “朕之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當如此。”

    “老禪師不會是在與朕說笑吧。”

    “陛下,出家人不打誑語!”

    “既然老禪師開口,朕倒是不好違了老禪師一番好意,這幾年朝廷屢屢用兵,國庫不豐,朕聽聞報恩寺田產不少,怕是囤積了不少糧米。當朕是暫借一些,待到收了稅賦,朕再行加倍償還。”

    禪師心中苦笑,這上杆子說話的皇帝,是真的惹不起啊。

    而且,到時候難道寺中還真的敢去朝皇帝要賬?若如此,怕是要用我們的腦袋抵賬吧。

    寺廟僧眾雖然有佛祖、菩薩庇護,卻是也擋不住皇帝的聖旨。

    心中輕歎,老禪師恭敬說道,“朝廷有需,本寺自當奉上,而且佛祖普渡眾生,一應糧米由朝廷用之於天下,也是老僧之願。”

    “老禪師佛理精湛,朕回宮之後,會冊封禪師為右街道錄之職,助朕掌管天下佛道諸事。”

    禮部之下設祠部,其掌管天下佛道,祠部之下設道錄司,其中最高職位便是左右街道錄,一般來說,祠部是朝廷官吏,左右街道錄由佛道掌教方丈之類擔任。

    大宋崇道,尤其是宋徽宗對於道教更為推崇,所以佛教一直被道教壓製,現在趙構算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稍微提舉了一下佛教。

    如今的左街道錄是龍虎山掌教張守真。

    這時候龍虎山雖然是道門魁首,不過卻並無天師之說,龍虎山的天師之位乃是到了元朝忽必烈,才正式得到朝廷承認,在此之前為張道陵的世係傳承,或是其子孫自稱而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