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水軍準備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臣已經按照陛下的旨意,先行從建康府抽調禁軍一萬,並調派到慶元府、昌國縣!”

    “並且,先從禁軍以及江陰軍中,抽調大小船隻三百,供兵馬習練水戰。”

    “其餘一萬兵馬,臣會逐漸從各地兵馬抽調精銳,最多三個月時間,必定齊全。”

    在王權蠱惑下,趙構總算是想起來,自己可是給了韓世忠幾百萬兩銀子,這都是家底兒,自然要打聽打聽這銀子都花在了哪兒。

    “另外,臣從工部調集大匠五百,從民間征調能工巧匠一千八百,開始興建海船。”

    “之前皇城司已經將各種海船圖樣交給臣,臣讓工匠商討後,決定建造更堅固、更大的海船。”

    至於這些圖樣從何而來,當然是從那些蕃商手中獲得的,經過友好協商,在皇城司的殷勤勸說下,他們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圖樣,盡皆毫無保留的交了出來。

    當然,皇城司是講道理的,也贈予他們大量(起碼上百兩)銀子(嗯……銀子是扣押蕃商的)。

    大宋的工匠要說是天下第一絕對是有點兒吹牛,最多也就是天下無敵,就比如說海船建造,說實話之前大宋的航運和船隻,尤其是海船方麵,是比這些蕃國遜色一些。但是,這不是造不出來,而是這方麵需求不算多,哪怕大宋的商賈,也更喜歡走陸路,最多就是長江等水脈。

    可如果有需要,以現在大宋科技樹的水平,造出比蕃國更強大的海船還真不難。

    昌國縣(定海),位於紹興府向東的慶元府邊緣,其整個縣漂浮在大海上,乃是訓練水軍的絕佳之地,所以韓世忠將兵馬和造船的位置,盡皆選在這裏。

    “嗯,還是要加快速度!”趙構說到,“有沒有遇上什麽難題?”

    “其他的倒是沒有,不過有一件事情還需要陛下決斷。”

    “說!”

    “這支兵馬的統帥選用何人?”

    趙構一怔,思索半晌方才說到,“便讓康履擔任吧!”

    這搶劫……這送溫暖的事兒,終歸得讓專業的人來,論打仗可能康履不行,可是論不要臉、論臉皮厚,那些耿直的漢子真比不過這貨。

    “這……”韓世忠想要反駁,可隨後就閉嘴了。

    他已經猜到了這些大船以及兵馬的作用,說白了就是奔著搶劫去的,康履還真挺合適。而且,在大宋太監帶兵也並不稀奇,想當年,童貫都能執掌兵馬,多一個康履也不算是大事兒。

    “如今康履不在,還是要選個副帥去盯著。”

    “對於副帥,你有沒有什麽人選?”

    韓世忠微微抬頭,看了看皇帝的神色,皇帝正心不在焉的打量著小吳小魏爭鬥。

    “陛下,臣以為劉子羽可為副帥,專門督導訓練水軍。”

    “其之前曾任職沿江安撫使,對於水戰尤為熟悉。”

    “劉子羽?”趙構抬了抬頭,“現在他身居何職、在何處?”

    韓世忠低下頭,“陛下,此人在故鄉五夫裏。”

    “五夫裏?”

    “是福建路南劍州武夷山一帶。”

    片刻,趙構恍然,“朕想起來了,劉子羽,不就是當初富平之戰後,跟張俊一塊兒被朕貶了的劉彥修?朕記得好像召他還朝了啊?”

    “當初陛下卻是將其召還,這不是前兩年做鎮江府知府的時候,被秦檜參奏與金人作戰不利,屢次挑釁金人,所以直接被罷官了?”

    原來如此,說來說去竟是朕的鍋?

    “既如此,就起複吧。”

    “臣遵旨!”韓世忠心下歡喜,這位老友也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他們這一輩的老家夥,說實話大多過的不太好,有不少已經先行走了,剩下的這些,因為前幾年陛下支持秦檜,所以被打壓到穀底。

    罷黜的、致仕的……

    好在,天佑大宋!

    “老東西,這回你不請老夫吃一頓酒,看老夫繞不饒得了你,若非老夫幫著你說話,你就在那武夷山嘎啦裏待著吧,還想著起複?不過,終究是陛下聖明啊。”

    “如今張帥出山戰蜀地,平叔也去了荊襄之地,鵬舉在北地,待到將來陛下大舉北伐,老夫也定要上請帶兵,哪怕做先鋒,也要再一次馳騁沙場。”

    “這朝中……還是交給張浚吧!”

    “那一年,十萬兵馬出玉門,老將執鞭,全軍將士意氣豪……”韓世忠哼唱著小曲兒,滿臉愉悅的走出皇宮,他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大宋讓他有些著迷,盡管如今他已然年邁,可卻誌氣不減當年……

    鄂州!

    康履的宅子內,趙鼎與康履相對而坐。

    趙鼎神色迷茫,甚至已經陷入了自我懷疑,康履則是得意洋洋,美滋滋的吃著下邊兒送來的好茶。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不少日子,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各地官倉的狀況,讓趙鼎難以置信。

    常平倉製度並非源於大宋,最早在大漢朝就開始設置。

    無論哪個年代,糧食絕對都是最重要的物事之一,沒有糧食、兵卒不能征戰,沒有糧食、百姓必定生亂,所以如何保證糧價不出現大的波動,並且在發生大事的時候朝廷能夠征調足夠的糧食,就成為了每個朝代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常平倉的出現目的就是為了控製糧價。

    簡單來說,豐收的年景糧食的價格會比較低,為了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朝廷會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入大量糧米存儲起來。若是糧食欠收,糧價必漲,這時候朝廷就能夠將存儲的糧食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拋售,以此穩定糧價。

    並且,在出現一些災情或災年的時候,朝廷也可以開倉放糧。

    雖然在執行的過程中,並不一定都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可是政策出發點是極好的。

    大宋朝廷相對來說比較富裕,所以仁宗朝開始在各地興建廣惠倉。

    每年賦稅征收之後,朝廷就會從中拿出部分糧米囤積起來,用處與常平倉略有不同,主要是針對各地的老弱病殘、鰥寡孤獨者發放,算是社會保障性製度。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每個州府至少會有兩個官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