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韋淵獻禮

字數:3588   加入書籤

A+A-


    “臣,平樂郡王韋淵,參見陛下!”

    “平身,國舅不必多禮。”

    “還不給國舅賜座!”

    舅甥二人坐定之後,趙構便是笑問道,“國舅最近可好?說來,你我舅甥倒是有日子未見了。”

    韋淵笑道,“蒙陛下天恩,臣的日子怎麽會過的不好?這不是,前些日子臣還湊巧發了一筆。”

    “哦?那孤倒要恭喜國舅了。”

    韋淵苦笑,“讓陛下見效了,卻不曾想,發這筆財,卻是弄出一些事兒來。”

    “哦?什麽事兒,還能讓國舅為難?”

    “哎,也是臣管教不嚴,府上管事什麽錢都敢收,有人獻了大筆銀子過來,說是請托臣一些事情。臣府上管事,便直接將銀子收了。”

    “臣也未曾在意,不瞞陛下,偶爾有人請托到門上,隻要不是大罪,臣也幫著說和一二,順便賺點兒花銷,可不曾想,這次請托之人卻是來曆不小,竟然是什麽無憂洞、鬼樊樓之人。”

    “一開始,臣還不明白,可後來聽聞衙門正在嚴查無憂洞的惡徒,這才明白辦差了事兒。於是,臣讓人捉了那請托之人送到了衙門。”

    “臣有罪失察,請陛下責罰。”

    趙構笑了笑,這便宜舅舅是個聰明人啊,唯恐這把柄送不到自己手中。可還是那句話,按道理說韋淵是親國舅,韋氏剛死沒幾年,又不是造反的大事兒,趙構會因為這種事兒弄死這個舅舅麽?

    一個外戚,不掌權、囂張跋扈、滿身的毛病,這難道還不是一個好外戚嗎?

    站起身,趙構奏到韋淵麵前將其扶起來。

    “舅舅不過是失察罷了,算的什麽?”趙構說到,“而且,舅舅不也亡羊補牢了麽?”

    “自母後走後,孤便隻剩下舅舅一個嫡親的人,舅舅對孤一向忠心,若是因為這點小事懲治舅舅,以後我如何見得母後顏麵?”

    “以後,舅舅多精心一些也就是了,回去舅舅自行懲治那妄自做主的下人,其他的酒不必多說了。”

    “臣,多謝陛下開恩!”韋淵感動的伏地大哭。

    好一會兒,韋淵方才平複了情緒,舅甥兩個又閑聊幾句,韋淵便是說到,“陛下開恩,臣感銘肺腑,也隻能以忠心報還,另外,那些賊人送來的銀錢,臣不敢私匿,已經讓人送了過來,隻當孝敬陛下。”

    “既是舅舅的好意,那孤也不推辭!左右不過是外甥占了舅舅便宜,孤可不會客氣。”

    “另外,臣在妙雲庵之中,還給陛下準備了一份薄禮。”

    “哦?是何物?”

    “還請陛下容臣賣個關子,待到陛下閑來無事,前往一觀便是,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好個國舅!”趙構哈哈大笑,“也好,那不管何物,孤便收下了。”

    隨後,韋淵告退。

    不多時,藍珪前來,“稟陛下,小的已經命人點查,平樂郡王遣人送來銀五十萬,另有各式珍玩、至寶三十件。”

    “孤這個舅舅,是個知趣的。”趙構笑道。

    日子不急不緩的流逝,鄭剛中二人的位置,很快便是被選定。

    知嘉興府周三畏任參知政事,知婺州何彥猷授權知臨安府。

    要說這倆人,還真的算是有緣,當年嶽飛被下獄的時候,他們兩個同為大理寺丞。不過,何彥猷雖然不算主戰一派,可卻是極為清正,與薛仁輔關係極好。周三畏呢?是個不堅定的秦檜黨。

    當時秦檜是打算直接讓大理寺給嶽飛定罪,還專門囑托了周三畏一番,不過,因為同僚大多為嶽飛鳴冤,周三畏心軟了,而且他也覺得嶽飛挺無辜的,便是沒按照秦檜的意思去辦。

    也正因為如此,何彥猷被貶,後來婺州水害的時候任命到婺州,而秦檜覺得周三畏不當大用,便是直接將他趕出臨安,到嘉興府去任職。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與秦檜若即若離,所以秦檜罷相之後,倒是沒有受到牽連,也算是躲過一劫了。

    實際上,秦檜被罷相的時候,周三畏是極為擔憂的,誰知道趙鼎那些人會不會殺紅了眼,直接捎帶上自己?他見到朝廷啟用舊臣一脈,思索半晌,想及自己跟高柄還算是有些交情,便是投靠到了高柄的門下。

    要說這二人的交情,還真的有點遠。

    周三畏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祖父卻是大名鼎鼎,就是那個寫《愛蓮說》的周敦頤。

    周敦頤雖然因為愛蓮說而聞名,可他的成就卻並非僅僅一片文章。

    周敦頤、字茂叔,官宦世家。父親因病早喪,他和母親便是投奔了舅舅。其舅舅是龍圖閣大學士,對於這個外甥很是疼愛和看重,借著一次蔭補的機會,便是推薦周敦頤當了官兒。

    他在濱州任職期間,興辦教學,與當時的大理寺卿程珦熟識。程珦認為他‘氣貌非常人’,慶曆六年(1046)程珦將兩個兒子送到周敦頤門下拜師求學,程珦的兩個兒子分別叫:程顥、程頤,不錯,正是二程。

    也就是說,他是理學貨真價實的鼻祖。

    嘉祐八年(1063)五月,他邀請一群文學好友聚會遊玩兒,興之所至,大家約定寫詩作文,於是,大名鼎鼎的《愛蓮說》,便誕生了。

    他算是理學的開創者,二程算是將理學發揚光大,而朱熹則是理學集大成者。可以說,沒有周敦頤,就沒有後來的理學。

    正是因此,當年周敦頤以及周三畏的父親,與蘇軾等人關係極好,與當年的高俅也算略有交情,正因為如此,周三畏方才投靠到了高柄這邊兒,而且,他自忖不是壞人,卻也不是趙鼎那樣清正廉明之士,跟人家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玩不到一塊兒。

    所以說,這兩個重要的位置,在舊臣一脈與張浚、趙鼎等人一番明爭暗鬥之後,各自占據了一個,因為高柄主持清繳無憂洞,所以有功,因此占了先。

    其中,因為兩縣官吏、差役不少被問罪,朱淑真的父親也調了職位,錢塘縣縣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