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張浚的對策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A+A-


    張浚趕忙點頭,“不錯,前不久,臣也與錢穀問過,如今朝廷足以支撐局部開戰。”

    “不過,若是用兵開封府,僅是嶽飛部兵馬怕是不夠!”

    “嶽飛部兵馬可以為主力牽製完顏宗弼,當另遣一員大將,率兵突襲,如此可占據主動和優勢。”

    趙構一笑,他總算明白這張浚再繞什麽彎子!

    起身踱步思忖半晌,最後,趙構來到張浚的身側,緩緩開口,“德遠,你為官近三十載,為朕、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朕能夠定鼎臨安,並抵住金人南下,你可謂是功不可沒!”

    “雖然你有些事情做得不夠,但是,你的功勞朕一直都給你記得。”

    “若是其他人這般分說,自然是不夠資格,可是你張德遠,卻是不一樣的。”

    “吳階、吳璘,當年盡皆是你的部屬,若非你的撿拔,也不會有他們二人的今天。所以,今日看在德遠的體麵上,朕便再給一次機會,隻希望,他不會讓你失望。”

    張浚伏地參拜,“臣謝陛下天恩,臣定鞠躬盡瘁,為陛下而赴死。”

    趙構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說到,“這曆來皇家忌憚功臣,所以便會有官吏上下臣服,有時候,一直向前未必是好事,就如同你張德遠,若非有之前起落,如何會有今日再度拜相之機?”

    “然而,朕非無情之人,隻要不觸及朕之底線,朕不會殺大宋的功臣。可是,有些事情要有度!不要讓朕沒了耐心。”

    “西北之事,朕不會再過問,盡皆交給你去辦,你應該明白,朕想要什麽。”

    “臣,領命!”

    走出大殿,望著天空之中高懸的太陽,張浚隻覺得有些炫目。

    吳璘錯了麽?沒錯!可陛下錯了麽?同樣沒錯!隻不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看一個問題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罷了。有些事情,哪有對錯這般容易?

    “哎!唐卿,能做的,老夫也已經盡力,若是你執意如此,那也怪不得老夫了。你我袍澤一場,隻希望你能夠明白老夫之意。”

    正月的臨安熱鬧非凡,趙構閑來無事,便會帶上嬪妃到城中轉一轉,無憂洞的風波剛剛平息,府縣兩級的衙門幾乎來了個大輪換,剛剛上任的官員自然是不敢輕慢,因此衙門官員、差役,盡皆用心值守,唯恐哪裏出了疏漏。

    畢竟,自己那些前輩,貶的貶、流的流,有的幹脆進了皇城司的詔獄再為見過,還有的被明正典刑。

    因為無憂洞之事的牽連,府縣兩級衙門至少有一二百人被問罪,誰也不想再這個關頭觸怒朝廷、觸怒上官。

    所以,街巷之上,隨處可以見到巡查的差人、兵丁,城門處對陌生麵孔的查問更是極為嚴苛,但凡有些不對,便是會被直接拿了去問話。

    雖說如此,可對於普通百姓的生活影響並不大,甚至還有不少百姓暗暗拍手叫好。

    這些年,不時有孩童或者女子走失,百姓想要找尋簡直難如登天,現在,這些惡魔被朝廷所清繳,正是大快人心。

    而且為了平複民心,趙構讓衙門貼出告示,近五年之內,家中有走失孩童、女子者,可以上報縣衙,隻要查證無錯,朝廷會一次性給與二十兩以作補償,若是有類似事宜,並且報官之後,懸而未決的,會多補五兩。

    趙構很清楚,這也許會多花不少冤枉錢,可相對於收攏民心而言,這些錢花的自然值得。再者說,朝廷雖然不算寬裕,但是也不會差了這幾十萬兩,隨便哪一處省一省也就省出來了,可隻要這些銀子到了百姓手中,哪怕是亡羊補牢之舉,百姓也會對趙構以及朝廷感恩戴德。

    最後,兩縣衙呈報臨安府,查實卻有走失者五千餘,報官者一千五百。

    看著這樣的數字,趙構也有些無奈,說白了,衙門對於百姓而言,還是太過陌生了一些!

    百姓都說,衙門口、朝南開,有錢沒錢莫進來!在這種情況下,百姓有了事兒,下意識的便不會去報官。因為,報官之後,有可能惹得一身麻煩,到最後還未必能夠將事情解決掉。

    大部分時候,百姓遭難,最好的辦法便是認命,在這個時代,想要讓朝廷和衙門給做主,太難!

    哪怕是天子腳下的臨安城,衙門吃了原告吃被告的事情也不在少數,隻可惜,他趙構也隻能盡量去限製,想要杜絕也極為困難。

    從戶部調撥了二十多萬兩銀子出去,臨安城幾千戶百姓痛哭流涕。

    幾十兩銀子多麽?不多、可也不少了,對於高門大戶而言,吃一餐飯花個千八百兩、尋個清倌人花個幾千兩,也不過是揮揮手的事兒,可是對於底層百姓來說,這是需要將近一年時間不吃不喝才能賺到的銀子。

    百姓命賤,一條人命換了幾十兩銀子,卻是能夠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對朝廷感恩戴德,不得不承認,這個操蛋的時代有時候真的操蛋。

    這件事情也讓趙構立誌,多讓蟠龍軍去賺點兒銀子回來,盡管,這會讓其他國度的百姓受難,可他也不是別國的皇帝,自家的百姓都管不過來呢,哪兒有閑心管別人家的死活?

    哪怕是別人家死光了,隻要自家百姓過得好,不也值了麽?

    趙構已經想好了,等以後自己尋到了銀山,就擺在皇宮外頭,哪一家的百姓過不下去,直接過來砸一塊兒拿回家!

    相比讓自家的百姓疾苦,還是讓人家的百姓疾苦吧,左右他趙構也看不見……

    北地,上京會寧府城外,趙桓看著這無比熟悉的城池,看著城門之外,熟悉的完顏曄,幾乎是淚流滿麵!我……趙桓……回去待了不到一年,又主動回來了!

    完顏曄見到大宋使團前來,大笑著迎上來,雖說這件事情並不好笑,但是見到趙桓臉上的神色,想一想這趙桓的遭遇,他就忍不住想要笑。沒辦法,若他是趙桓,怕是這會兒死的心都有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