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朝會瑣事

字數:3516   加入書籤

A+A-




    “陛下,禮部置新祭器將成,而太廟殿室狹小,恐不能陳列。臣請正殿從西增設寶殿六間!另設夾室、祭器庫等。”給事中段拂出班請奏!

    趙構看向工部尚書薛仁輔,“薛卿,若是擴建太廟,需多少銀兩?”

    那太廟也的確小了一些,自己明麵上這些老祖宗住得擠擠插插的,也著實不像話!而且,太廟也如同宮殿一樣,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之前沒條件也沒錢,現在不差錢,略微修繕一番也是正事。

    薛仁輔略微盤算,而後出班奏到,“若僅是擴建六殿室及一些夾室之類,有二十萬兩足矣!”

    說是殿,實際上就是當初趙構前去的時候,那些隔室罷了,簡單來說擴建幾間房。而且不需要大的木料和石材之類,當然花不了多少錢。

    建造殿宇之所以花錢多,主要就是材料貴。比如說一座大殿的柱梁,有可能需要從幾千裏之外運回來,從砍伐到運輸,這就是一大筆!可如果換成普通木料,那就簡單了,直接出城上山砍幾棵樹,倆人扛回來都行。

    六間屋子二十萬兩,平均一間三萬多不帶裝修,該說不說,已經是天價了。

    “建!”趙構大手一揮,“朕讓王權從內庫給你調撥,不用從三司調用銀錢了。”

    薛仁輔領命,錢穀也樂得跟花兒一樣,隻要不讓自己掏錢,陛下愛幹啥幹啥。

    “陛下,臣有本要奏!”小透明兵部尚書杜充難得出班,一下子就引來了所有人的視線。

    “講!”

    “月前臣巡武學,武學學子有不通文墨卻善弓馬者不在少數,臣以為,武學當以武為先,若是步射、騎射優秀者,可適當減試程文,予以錄用。如此,軍中可增加將校,天下武人入武學者也會更甚之。”

    趙構朝著韓世忠問道,“韓卿,此奏可實?”

    “卻是如此!”韓世忠出班應話,“如今武學以文武雙考,卻有不少擅武卻不習文者難以中第。”

    趙構環視眾臣,“國之武選,所係非輕。莫說良家子,便是朝廷武勳、將校家中子弟,也以習武為恥,求換文資,長此以往,將無人習武矣!杜充所奏大善,卻是當改之!”

    “兵部、樞密院,擬奏一個章程,以武為先,定騎射、步射等品級,其擅長者,可減試甚至免試程文。”

    “陛下,此不妥!”趙鼎當即站出來。

    “武學者當知謀略、懂兵事,而後才是勇武。若是隻知勇武不懂謀戰,豈非棄重取輕之道?觀曆代頂尖統帥,盡皆是文武雙全之輩,若是可免試程文,軍中盡為不知兵事者,此與長久之道不合,還請陛下慎之!”

    “趙大人此言差矣!”張俊出班開口。

    如今的張俊,安安穩穩當個副樞密,少說話、少出頭,猥瑣猥瑣再猥瑣!因此,一般的事情,他這個樞密副使很少參與意見。

    可是,他是從底層混到頂層的統帥,對於杜充的話很是讚同,對於趙鼎所言卻是嗤之以鼻。

    照你說的,老子就不配當大帥?不配當樞密?隻是個不通文墨的大頭兵唄?

    “古有趙括熟讀兵書,卻是紙上談兵之輩。漢有樊噲,其不過是屠狗販繒之輩,卻封侯拜將立不世之功!”

    “陛下之言,臣深有感觸,兵戈為國之重事,大將起於微末之間!為將者以勇武立功,而後可讀書明事,卻不可誇誇其談,以書文做折損袍澤之事!為將擋文武並行不假,卻應當勇武在先、習文在後!”

    “臣說句不該說的,底層將校或兵卒,懂不懂文墨又能如何?戰場以殺為主,而不是以文為主。”

    得……

    張俊一開口,就跟趙鼎對上了。

    隨後,文臣與武將你來我往彼此爭執,反正各有各的道理。

    實際上,趙構聽得出來,文臣武將各有自己的私心,文臣不希望武將的勢力擴張,更不希望擴大武學士子的名額,武將則希望壯大武學,並增加武舉的數量。

    好半晌,在趙構的暗示下,藍珪高喊一聲,“噤聲!”

    “朝堂之上,陛下當前,如此爭執、成何體統!”張浚對眾臣訓斥了一番,隨後便是朝著趙構看去。

    趙構淡淡的說到,“此事不必爭執,免試程文也並非是所有人,隻是武力優異者,給與減免。既然是武學,自當以武為重,張俊之言雖然有所偏頗,卻也不無道理!而且,這也並不衝突,武學的程文是不會被免除,而且文武雙全的統帥也是最佳選擇。”

    “如此,隻是給一些武力優異者一條為國效力之路罷了。”

    “就如同古之儒者除了習文,還要習六藝,如今諸卿不少不通六藝,若是以此罷黜官職,公正麽?”

    “朕自然希望滿朝文武盡皆文武兼備,可這並不現實,所以文者偏向筆墨、武者傾向於武藝,這非是朝廷之過,而是爾等之過!”

    說白了,老子希望你們文武雙全,可你們不爭氣啊,你們不爭氣,我還不能變變法子了?

    “就依剛才朕之言,由樞密院、兵部按照武學狀況擬奏!”

    一錘定音,雖然還有些不服氣的,但是也沒有再說。

    “臣吏部侍郎李朝正,上稟陛下!”又有人出班。

    這李朝正原先是吏部郎中,之前吏部侍郎是江邈和魏良辰,不過,秦檜罷相後,魏良辰這個渾身汙點的侍郎,直接被趙鼎等人拿下,而且連帶他之前提拔的幾個親信地方官吏,同樣被罷黜甚至治罪。

    沒辦法,黨爭從來都不是和和氣氣的,也不是針對一兩個人就完了。

    隨著秦檜的倒台,看似朝廷上隻調整了幾個位置,但是受到影響的各級別官吏,怕是要有數百之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更多。

    就像是之前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新黨、舊黨之爭,不管哪一派上台,都會將另一派往死裏整!大宋的確不怎麽殺文臣、士大夫,可如果想要讓你死,有的是辦法!

    就說這流放,能不能折騰死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