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武昌魚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A+A-




    “為了能夠振奮軍心,並且與曹魏爭奪荊州之地,所以,孫權在武昌稱帝。”

    “當時,此地有武昌山,孫權取以武昌國之意,取都為武昌。”

    “至於你所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之言,是當時孫皓從建業遷都武昌之後,讓揚州一地百姓每年呈獻貢物,揚州到武昌乃是大江逆流而上,以當時而言雖然也可以做到,卻尤為困難,再加上孫皓刻薄寡恩,使得揚州之地百姓民怨沸騰。”

    “因此,民間便是有傳言,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再加上當時東吳大族的根基同樣在揚州者多,所以孫皓遷都後隻過了一年,便是被迫又回返建業。”

    嶽孝娥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阿依兩個對於中原的曆史更不清楚,所以,趙構講了個寂寞。

    不多時,大船的速度便是放緩下來,趙構看到岸邊港口有不少衙役和官吏正等待接駕。

    先是皇城司的人馬下船,而後是部分禁軍下船駐守,隨後文武大員也到了岸上,周三畏也前來相請趙構。

    讓幾女乘轎,自己隨著周三畏沿著舢板下船。

    “臣知武昌縣薛季宣,參見陛下!”

    “平身!”

    隨後,周圍官吏和衙役也盡皆行禮。

    “陛下,臣已經安排好駐蹕行宮,是現在前往還是……”

    “行宮設於何處?”

    “臣按照陛下旨意,不得大肆修建,因此將西山之上一些遺棄的寺院、宮觀以作修繕。”

    趙構點頭笑道,“這便好。”

    “雖說這修繕行宮是你們對朕表忠心,不過,若大肆修繕,必定勞民傷財!這行宮,朕也不過駐蹕數日,不必大肆興建,能有一安身之所便足以。”

    “陛下愛民,武昌百姓盡皆知曉陛下仁德。”

    “你既然是此地縣令,便是近前伴駕吧,今兒個天色也不早,直接去行宮歇著,明日朕在看看你治理地方之功。”

    “臣遵旨!”

    這一次趙構擺駕而來,並非之前的喬裝出行,因此前後有儀仗引領、有兵丁護駕,道路兩側則是武昌縣的官吏以及衙役。

    一路前行,隻見到遠處有百姓眺望觀瞧,很顯然是地方官先行將百姓驅逐,以免驚駕。

    對此趙構雖不能說習以為常,但是也並未多說,如果是白龍魚服,自然不需如此,可聖駕前來,地方官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武昌雖然隻是一縣之地,卻也曆史悠遠,薛季宣,你可知曉這武昌沿革?”

    “臣被朝廷授命知官,抵達後略有了解。”

    “古之堯舜時,此地為樊,至夏為三苗古地。殷商時,冊封為鄂。”

    “至春秋為楚之別都,戰果時為鄂邑。”

    “楚亡秦立,設南郡置鄂縣,漢高祖時,改屬江夏郡。”

    “魏黃初二年(221)四月,孫權自公安遷鄂,取以武而昌之義,更鄂縣為武昌縣。”

    這薛季宣顯然是提前做了功課,講起武昌的曆史徐徐道來。

    趙構微微頷首,“你所言行宮之地,可是當年孫權建避暑宮之舊址?”

    薛季宣愕然,“陛下竟知曉此事?”

    趙構含笑不語,我不僅知道,我爹還親自去過你信不?

    “陛下博聞,臣等不如遠矣!”周三畏感慨說到。

    雖然這並非是什麽秘密,可曆時久遠,若非看過一些當年的典籍,知道的人還真不一定很多。

    一路無話,進入到縣城之後,便是來到駐蹕之地。

    趙構下了步輦,登高遠望,基本上可以俯瞰大半個縣城。

    “如今縣中有多少人口?”

    “城中有人丁五萬餘,整個縣有口十八萬。”

    “之前鄂州水害,武昌受影響可大?現在民生如何?”

    “縣所處之地略高,有影響並不算大,而且陛下調遣糧米、銀兩派遣趙大人前來賑災,百姓得意安居。”

    “自臣赴任,陛下先是減免稅負,又有知州李光大人、通判唐閎大人赴任,二位大人盡皆愛民,興修水利、赴各縣督促開墾荒田,僅武昌一縣得田畝十五萬,去歲乃是大豐之年,百姓富足,今年同樣豐收,臣已經遣縣中官吏分赴各地督促收糧。”

    “唐閎大人赴任通判後,大行農事,州衙也遣了相應官吏前來巡查。”

    “你所說可是勸農諸事?”

    “正是。”

    “你以為,這勸農之事可有成效?”

    “雖隻有一年,但是成效甚大,耕種之時,州中會遣專人前來,分赴各縣宣講耕種之理,並且州衙鼓勵縣衙和百姓蓄養耕牛,縣中若是缺少耕種器具,州衙也會盡力從其他縣中給與調配,若是有田地荒廢或者耕種不及時者,臣以及相應官吏會受到州衙處置。”

    “雖然現在夏收未曾完成,但是從各地稟告來看,今年收成比往年的豐年還要多一成半到兩成,明年有了新開墾的這些田畝,收成能多兩三成。”

    趙構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朝著周三畏以及伴駕的戶部官員說到,“之前唐閎對奏,言及《十二事勸農》,朕下旨命其在鄂州之地推行,如今聽聞薛季宣所言,顯然收小不小。”

    “戶部當詳細探查鄂州各地勸農之事施行情況,以及其利弊,若是條件成熟,便可以向其他州府推行。”

    “農事為國之根本,若是年年豐產,百姓得以安康、朝廷得以富足,再配合李椿年所推行經界之法,便是萬年之基。”

    “此事甚為重要,爾等當用心著辦,不可輕忽。”

    “臣明白!”

    又閑聊片刻,薛季宣便是稟告,“陛下,膳食已經備好。”

    “哈哈,既如此,那咱們便用膳。”

    雖說是一縣之地,可是吃用也極為豐盛,其他的不必多說,主菜清正武昌魚便是足以吸引人的視線。

    “陛下,這條魚是縣中打撈上來的,最大的一隻,近有尺半,臣讓庖廚以清燉之法,保其味美而鮮……”

    藍珪給趙構夾了一塊魚肉,又盛了一小碗魚塘,趙構嚐了嚐便是滿意說到,“不錯,不愧是受到盛讚的武昌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