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對奏勸農事

字數:3496   加入書籤

A+A-




    一夜魚龍舞!

    小妮子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昨日興衝衝第一個上陣,三招兩式便敗下陣來,一直到早上還酣睡著。

    趙構倒是神清氣爽,起身吃用了一二,便是到了院中踱步,打量著角落處僅有的一處置石與青竹。

    “陛下,唐閎大人到了,唐大人請示陛下,今日要巡幸何處。”

    趙構想了想,“今日便到衙門看看吧,不去其他地方了,這幾日也奔波的緊,好好歇息一日,也省的咱們那位李大人怪責朕叨擾百姓。”

    藍珪訕訕一笑,趕忙去傳話。

    回房再度看了看幾女,趙構出門到前廳,眾臣已經盡皆在候著。

    “參見陛下!”

    “李大人還在衙門中處理公務,並且今日要前往嘉魚巡查夏收之事。”唐閎說的有點兒尷尬,好家夥,皇帝來了,別人等都等不來的機會,你不在跟前陪著,反倒是拍拍屁股跑了。

    難道去看看地方百姓夏收,比陪著皇帝和諸多文武大員更重要?

    李光:不錯!那群棒槌就是搗亂的,也配跟公務相比?

    趙構笑了笑也不在意,他可以不喜歡這樣的臣子,但這卻是萬世之臣。而且,說起來人家是加班加點的給自己在幹活兒,自己如何能夠打擊他的積極性?

    “無妨,咱們直接去衙門吧,正好,之前武昌知縣給朕講了講勸農之事,朕也恰好問問你。”

    皇帝巡幸的另外一個意義,便是在於督導地方政務。

    每到一個地方,伴駕的這些臣子,便會按照部司的不同,巡查州縣衙門相應的官吏、賬目等等,當然,隻要地方官識趣,一般也不會有人較真,大家當官都不容易,何必為難自己人?

    當然,如果有不識趣的,或者本來就是要收拾你,那就等著吧,別說有毛病,沒毛病都得給你找出毛病來才行。

    皇帝在外巡幸,同樣也不是將朝政盡皆拋開。

    實際上,從趙構出門的第一天開始,每天朝中的政務,各部以及二相都會整理出來,按照事情輕重派人送到皇帝手中,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經處理好了,稟告趙構一聲就行,一些重要的,如同薛弼致仕更換侍郎,就需要上奏皇帝,等著皇帝的旨意。

    所以,跟著皇帝伴駕出行的這些臣子,實際上每天都有事兒幹,並非跟著皇帝遊山玩水收賄賂就行。

    每天朝廷的奏報送到,周三畏便會帶著各部司的官吏再度整理,一些不重要的直接跟趙構口頭匯報,讓趙構知道就行,一些重要的要形成文件,等待趙構的批示。所以,事情一點兒都不少。

    趙構進入衙門,隨從前來的大臣各自去找相應口的人去忙碌,隻有周三畏陪在趙構的身邊。

    轉了一圈,在後堂坐定,趙構便是問道,“之前武昌奏報,十二事勸農施行後頗有成效,並且田畝收成也比往年高了不少,其餘各縣如何?”

    提起正事,唐閎也正色開口,“田畝收成卻有增長,但是因為是第一年施行,實則並不明顯。因為,這兩年風調雨順,田畝產量本身就有所提高,這才顯得成效多一些而已。”

    “不過,按照臣的預計以及各縣統計,隻要能夠推行下去,各地田畝增產至少在一成半。”

    “臣按照陛下旨意,由李光大人親任勸農使,臣為副使,總督勸農事物。另外,在州衙設勸農課,專司勸農之事。”

    “其一,從各縣尋找擅長耕種之人,不拘是官吏亦或百姓,不拘一格授命,隻要有本事,哪怕隻是普通百姓也能夠得到任用。”

    “臣與李光大人親赴各縣走訪鄉裏,選取七十餘名擅長種田之人,其雖然是農戶,可卻各有其法。”

    “李光大人命這些人暫且在勸農課任職,並且在每年耕種之時前往各縣,給農戶講解各種作物種植之法以及其中關鍵之處。”

    “其二,將各種種植之法商議後,形成文冊,並且由勸農課之人不時到各縣鄉裏宣講、分發。”

    “其三,勸農課之人會在耕種、收割之時分赴各地查看,並且繼續總結其中優勢、劣勢,將種植之法加以改進。”

    “其四,李光大人命州衙工房打造農具,在勸農課巡查之中,若是有農具不夠者,可以暫借使用,若是有損壞者,勸農課也會請工房匠人給予修繕。”

    “其五,蓄養耕牛!勸農課有專人負責耕牛生育、喂養等事情,如今州衙已經有耕牛八十餘,隻要蓄養得當,必定會年年增長。”

    “不過,各縣想要借用這些耕牛,需要提供喂養之物,並且有勸農課之人監督使用。一旦使用過度甚至致耕牛亡者,將給與重罰……”

    這件事情,唐閎顯然是用了心的,所以,講起來頭頭是道、有條不紊。

    趙構微微頷首,“周卿以為如何?”

    周三畏思忖說到,“此乃是於民有利之事,自然極好。不過,州衙需要加強監察,以免地方官府借機生事。”

    猶豫了一下,他還是開口,“想當年文公之青苗法,同樣是極好,可卻實施不當,百姓反受其累,吾等當以此為鑒。”

    其實,當時王安石變法提出的許多政策是很好的,就比如說這青苗法。

    青苗法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提高朝廷財政收入,減輕百姓負擔,抑製民間高利貸。

    然而,真正實施起來卻是事與願違。為了政績,地方官府強迫百姓借貸,反而使得百姓的負擔更重,甚至,因為地方增加稅率或者折損的緣故,其利並不比那些高利貸低多少。

    如此一來,原先盤剝百姓的事地方大族以及商賈,現在變成了地方政府名正言順的盤剝百姓。

    好的政策也實施了,可百姓一丁點獲益都沒有,反而比以前更苦了。

    歸根結底,還是王安石將事情想簡單了。之所以提出青苗法,是因為他在地方幹的時候就實施過,效果也很好,百姓負擔減輕。可他卻忘了,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安石,也不是所有官吏都能做到清廉如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