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義門陳氏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A+A-




    不過,既然有利益,自然也就有爭鬥。

    這漫漫長江以及各地的碼頭,便成了商船或者船幫相爭的地方。

    一開始也不過是彼此競價或者暗中交手,可隨著這些船幫的規模越來越大,不同的船幫之間開始進行械鬥。

    畢竟,跑船或者碼頭上的船工都是青壯之士,這些船幫勢力自然不小。

    大型船幫擁有數百人,小型的也有百十號人馬。

    競爭的開始,讓小型船隊和船幫被淘汰和吞並,船幫的規模自然也就越來越大。

    不過,地方官府卻也不會坐擁這些所謂的‘船社’壯大。畢竟,隻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能掌控青壯的意義,所以,雖然也有一些地方官府因為收了好處而放任,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官開始對其打壓。

    可漕運事關重大,不是說你取消、打壓就能解決問題的。

    就像那漢子所說,皇帝以及臨安城的文武大員終歸需要吃飯吧?邊疆駐守的兵馬終歸需要糧草吧?少了這些人,有些事兒還真的不好辦。

    於是乎,漕運衙門、總領所、地方官府甚至是一些地方大族也暗中插手,逐漸形成了大規模的船幫。

    大型船幫幾乎能壟斷數百裏航運,在這個地界內,隻要是江麵上、碼頭上的事兒,他們就能插手,再加上直管的漕運衙門或者總領所懶政,直接收錢當清閑,也間接使得這些船幫的權利越來越大。

    就如同之前趙構所遇到的收取南市的一些行商錢、碼頭上裝卸貨物有船幫統一定價收錢。

    這就使得這船幫有錢、有人,能夠轄製他們的官吏早就收足了銀錢,而且讓他們去管,也讓相應衙門省了很多事兒。

    “臣不敢欺瞞陛下,那個團頭臣的確見過幾次,他還給臣送了不少銀錢和物事!”

    “哼,好啊,朕封授你們官爵,你們當成生意來做,不好好治理民生,反而是借機發財。想來,他們送你們的銀子,比朕給你們發的俸祿多多了,卻是不知道,等有一天他們想要奪朕的天下,你們是跟著他們混個從龍之功,還是保皇護駕啊!”

    “噗通!”

    高舜幹淨利落的跪下了,這絕對是誅心之言啊,再說下去,自己就成了造反的一份子了。

    “臣下不敢,臣誓死終於陛下,絕無二心!”

    趙構眼中寒芒閃動,他也聽出來了,這不是什麽爭風吃醋的小事兒,而是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

    “按照你剛才所言,這團頭的背後也有地方大族支持吧,說說,是哪一家?”

    高舜沒有猶豫,“陛下,是陳家!”

    “哪個陳家?”

    “陛下可知義門陳氏?”

    “哦?”趙構有些驚訝,“可是那個奉旨分家的陳家?”

    “正是!”

    “臣認識這團頭,便是陳梅山給臣來信,讓臣關照其一二,所以臣便見過幾次。不過,在漢陽境內,他倒是並未做過什麽逾越的事情,這一代的船工也沒有耽擱什麽事情,其也不屬於臣管轄,所以臣知道的並不算奪。”

    “陳梅山?潭州知州?”

    “正是!”

    “好一個陳家,看來陳家心思不少啊。”趙構淡淡說到。

    高舜和周三畏二人則是心中打鼓,這老陳家被皇帝惦記上,這是要倒黴。

    所謂義門陳氏,其傳承久遠,家族龐大。

    這一脈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

    宋齊梁陳,其中的陳朝,便是義門陳氏的陳。這一支追溯到源頭為嶽陽王陳叔慎。

    陳叔慎的五世孫,有名陳蘊珪,陳蘊珪有子為陳旺。

    開元十九年(731),陳旺因為官職升遷,所以便是搬家到了九江郡潯陽縣,在此開創基業。

    陳旺這一脈能生養,到了南唐保大後十年(947—957)前後,這一脈老幼就達到了七百多口。

    二百年,發展到七百多人的家族,也算是不容易。

    到了大宋鹹平三年(1000),這一脈的人口翻了一倍,達到了一千五百左右。

    如此龐大規模的家族,哪怕在這個時代也是極為少見的,在天聖四年(1026),宋仁宗追封陳旺等陳氏先祖為國公,並且將陳氏家法收入國史館,並且還分別賜給王公大臣,讓朝中文武學習陳氏家訓。

    又過了幾十年嘉祐七年(1062),通過奏報,仁宗皇帝得知,這一脈的人口數量達到了將近四千人。

    這一下子,皇帝坐不住了。

    如此龐大的規模,一族幾千人,再加上人家可是詩書簪纓之家,科舉取士當官兒的也不在少數,就算沒什麽頂尖的大官,其勢力也太大了。

    最後,文彥博、包拯等出主意,讓陳氏分家,並且必須遷徙到各地。

    宋仁宗一聽這是個好法子,便按照當年宋太宗賜給陳家的十二個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以第十五代人為基準,按派分析大小二百九十一莊,各派抓鬮之後分別遷往各地。

    這個時代和後代不同,車馬慢、書信遠,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情況下,這一分開幾乎便相當於斷絕了關係,哪怕彼此之間要通信聯係,朝廷也有辦法去監察。

    總之,比如此龐大的一個家族匯聚到一起,好收拾多了。

    這麽龐大的家族,再加上家風正,自然會出一些傑出的人物,哪怕是到了後世也同樣是如此。

    比如獨秀、毅、雲、賡、立夫、景潤等,盡皆是這一脈的後人(不說全名了,免得有麻煩)。

    在大宋雖然沒有朝堂重臣,可也有地方大員。

    剛才提到的潭州知州陳梅山就是遷徙到潭州的那一支子弟,還有石城人陳敏,其之前在楊存中麾下效力過,後來被楊存中舉薦到閩地駐守,如今駐守在漳州,官職已經達到了統製。

    所以說,這陳家看似比之其他士族大家弱許多,可實際上在地方影響極大。

    這潭州陳氏也同樣是如此,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按照當年的旨意居住在鄉裏莊子中,可是其子弟有入仕為官者,有來往行商者,已經是不可小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