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倭人的信仰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A+A-


    一旦神使發怒,他們豈不是死了都不得安寧?

    “小人藤原達二,願意效忠神使大人!”

    他跪的如此快,讓康履等人麻了,這是怎麽話兒說的?怎麽就效忠了呢?

    “咳咳,先起來吧。”康履覺得,自己身為中原人,不能如同智之用那般粗暴,而且人家都跪了,再過分就不合適了。

    直到此刻,反應慢半拍的阿比留邊方才噗通一聲,五體投地拜到。

    “二位神使大人,你們是不是來幫我們對馬國攻打壹奇國的,壹奇國的波多氏是一個邪惡的姓氏,他們無惡不作,經常攻打周邊的國度,這樣的人,就應該下地獄!”

    如今的倭國信仰主要以佛教為主。

    在此之前,倭國基本上是早起的自然信仰,不過,隋唐時期倭國人時常出使中原,因此當時比較盛行的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等佛教宗派,便開始向著倭國傳播,到了倭國後,按照不同的習俗略微有些變化,就成了倭國主要的信仰:倭國佛教。

    隨著時間的發展,不同佛教派係也在變化和鬥爭,如今,倭國主要的佛教派係以淨土宗為主,另外還有一些密宗、天台宗傳承。

    不過佛教的壯大使得本土的原始信仰遭受重創,為了壓製佛教以及不同勢力的競爭,倭國原始的自然信仰‘神道教’再度複蘇。

    神道教信仰的對象主要以自然、祖先、天皇為主,神道教信仰的神數量很多,據稱有一千多萬,以倭國現在的人口數量,一個人信兩三個都有富裕。

    其中,最強大的便是太陽神:天照。

    其朝廷宣稱,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且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代表,天皇不僅是皇而且是信仰,所有的國民都是天孫民族。

    說來說去,也不過是學的中原君權神授那一套,沒什麽新鮮的。

    雖然神道教再度複蘇,可佛教自然不甘示弱,你不是弄出來很多神麽?那我也有辦法,直接幫你一把,你們那些神,我一個個都封為佛教的護法神,這一下子兩家變一家,反正都是我佛教的。

    神道教的複蘇,使得不同的莊園主與國司之間產生了新的信仰爭鬥。

    佛教的神佛,都是要有來龍去脈,至少你得編個故事,可是神道教的神就沒這麽多講究了。

    我今天信奉拖鞋神、明天信奉帶魚神,變化多端、多種多樣,反正這東西也不需要統一,我直接弄個神出來,如果能發展壯大,自身的勢力不也同樣得到擴張麽?

    在朝廷的支持下,地方國司開始興建神社。

    一般來說神社分為兩種,由中央出錢供養的叫做官幣社,由地方供養的叫做國幣社。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倭國各國司有大小神社五六千。

    什麽概念?一個國司平均擁有一百座神社,再想想如今這所謂國司的麵積……相當於中原一個縣(而且是尚未開發的,生存地方較少)擁有一百家寺廟。

    這絕對比什麽南朝四百八十寺牛逼多了,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

    信仰的神從一棵小草到一條魚、一朵雲,幾乎是什麽都有。

    有了神社,就誕生了一種相應的職業:陰陽師。

    倭國的陰陽師起源於中原陰陽家一派,唐朝時期陰陽家的理念傳到倭國,而《易經》便是整個陰陽師一脈的理論基礎。而後倭國又遣使到中原,請唐王朝賜予了《河圖》、《洛書》、《太乙》等文獻,陰陽師的理論逐漸形成。

    現在倭國的陰陽師主要有安倍家、賀茂家兩個流派,主要掌管天文或者是作為皇家的顧問,大概相當於中原的欽天監。

    比如現在的陰陽總頭務安倍泰親,便是陰陽師的首領之一,他祖上便是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

    其實一開始陰陽師的存在意義基本上是正向的,可隨著時間發展,尤其是一些陰陽師開始依靠地方莊園主、武士集團,慢慢的就變了樣。

    當然,這也是效仿皇家的神宮。

    神宮和神社實際上是一種東西,基本上建造的所有祭祀神的場地都叫做神社,但是如果祭祀的神是以前的天皇,就被稱之為神宮。

    因此,神宮是神社,神社未必是神宮。

    這些神宮因為供奉皇族,所以規製很高,除了陰陽師之外,還需要許多采女。

    采女基本上和中原的秀女差不多,算是用來伺候皇帝、皇後等生活的,可是這神宮名義上也是天皇居所,所以也會有采女。

    這下子就出問題了,采女是從各地選取的貌美女子,本來應該在宮中,但實際上卻是在地方,以倭國人的秉性來說,地方莊園主或者宗室,會讓這些采女白白浪費了嗎?自然不會。

    所以說,皇帝的帽子戴了一頂又一頂,甚至,後來皇族不得不禁止弄得比較過分的幾個國司,不讓當地的神宮安放采女……

    言歸正傳,聽了藤原達二的話,康履想了想,“劉大人,你以為如何?”

    “蠻夷畏威而不畏德,所以,下官以為,應該繼續攻打壹奇島,而後登岸到九州,之後再跟倭國朝廷聯係。”

    “也好,那就按照劉大人的意思辦吧!”

    “智之用,這兩個玩意兒,就暫時歸你調遣了,包括俘虜的那些武士,盡皆由你統領,修整兩日,進兵壹奇國、九州島!”

    接下來,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蟠龍軍就先後滅掉了壹奇國、九州島上築前國、肥前國。

    幾場仗打下來,簡直比之前去高麗還容易許多。

    這倒不是倭國比高麗弱很多,而是體製不同。

    倭國總體來說和大宋一樣,是強幹弱枝的狀態,中央朝廷和依附中央朝廷的武士集團最為強大,這些地方國司雖然處於半獨立狀態,可單獨一個拿出來,實力並不算強大。就算是位列上國的築前、肥前國也不過是有約莫一千多武士,而且他們的兵甲,跟蟠龍軍有著巨大的代差。

    所以,摧枯拉朽的戰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