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登嶽陽樓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A+A-




    其實,這件事情是陳梅山想複雜了,趙構本來也想著讓張俊、高柄去辦,可卻需要耽擱不少時間,索性,自己離得近,寫個聖旨直接送過去便是,同時也給張浚兩個去了信,讓他們將程序補上。

    你別管合不合理,朕的聖旨,有不合理的嗎?懂不懂什麽叫最終解釋權?反正,你不按照聖旨的意思辦,那就是抗旨,到時候,就有光明正大的手段收拾你。

    處理好了此地船幫的時候,趙構終於決定,前往當陽。

    其他的地方可以不去,但是有兩個地方他是必定要去的,一個是當陽、一個是襄陽。

    當陽長阪坡一戰,自己那個不負責任的爹丟了年幼的自己和娘親{漢朝的時候,蜀地對母親的稱呼應該是‘姐’、‘社’,本文就稱呼娘之類的吧,省的看的不習慣},好歹有子龍叔叔死戰,自己和娘親才活下來,此次再來,必定是要去看一看的。

    至於襄陽,則是自己二叔殞命之地。

    其實,當年自己對這個二叔,心中是有不少埋怨的。

    大意失荊州,不僅讓二叔關羽殞命,而且丟失了要地,並且,自己老爹為了給二叔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這一戰讓好不容易積攢了一些力量的朝廷,直接跌落到穀底。

    可是,如今一切都已經作古,自己記恨不記恨又有什麽意義?再怎麽說,二叔和三叔,未曾負了當年與老爹的結義之情,自己身為晚輩,前往祭奠一番也是理所應當……

    “明日朕將前往當陽,你可以回返潭州,不會有人為難你。或者,朕賜你一些金銀,你也算是得脫,作一良人嫁娶也好、入僧們道觀也罷,不必理會前塵之事……”

    元帥府中,英奴一詞唱吧,趙構將她召到近前。

    未等趙構的話語說完,英奴直接拜到在地,“英奴想要伴駕,不知道陛下能否應許。”

    趙構哈哈大笑,“不錯,是個聰明人。”

    “既如此,你去幫著嶽美人她們收拾行裝吧。”

    “英奴謝陛下。”

    雖說趙構給了她前兩個選擇,可是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選擇前兩種,並不一定是好事。

    回返潭州,繼續之前的清倌人生涯,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如果好運,等幾年自己被貴人看中,納做妾室。或許,有可能獨自孤苦到老,一生在青樓館舍之中。

    至於第二種……以她的樣貌,若是沒有人給撐腰,將來還不是被人吃的骨頭都不剩麽?

    這片天地從來都不是仁慈的,她若是脫離一切不是做不到,可是,必定會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屆時,命運隻會更為淒慘。

    伴駕隨行也未必是好的選擇,若是能夠被皇帝臨幸並誕下兒女還好,終歸有個依靠,可若是作為宮女入宮,將來同樣是在深宮中老去。

    不過,她之所以這樣選擇,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這些時日她與嶽孝娥幾人閑談,得到了幾個消息。

    其一,如今宮中後妃並不多,滿打滿算十幾個,入宮之後機會多多。

    其二,宮中有位貴人的身份與自己一樣,同樣是館舍出身,這說明皇帝對於這樣的身份並沒有太多排斥。

    其三,皇帝仁慈,自己伴駕隨行,很可能得到皇帝認可。

    最為重要的是,這一次僅有嶽孝娥三人伴駕,有一次她巧合之下聽到了幾人侍寢的聲音,很顯然,陛下有些強大,這一路幾千裏、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哪怕自己不主動送上門或者使用一些手段,也有很大機會被皇帝臨幸。

    而且,他不確定皇帝是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

    七月末!

    趙構一行人在漢陽碼頭登船,而後逆流而上,過蒲圻赤壁古地,沿江行四百餘裏,八月初三,駐蹕嶽州巴陵!

    本來是打算直接前往江陵而後北上,不過想到嶽陽樓,趙構決定暫留一日。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若非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之上,趙構與一眾臣子望君山、下瞰洞庭。

    胡銓心有感懷,便是吟當年範仲淹所作《嶽陽樓記》。

    “有此一言,其便當得起範文正公四字!”趙構開口說到,“範文正公未曾登上過這嶽陽樓,此樓卻因範公而聞名。”

    蔣安也是笑道,“臣聽聞,當年範公是看了滕子京所作《洞庭秋晚圖》,而後作傳記。”

    趙構頷首,“不錯,而且此化作便在內庫之中,雖算不得大家之作,可有了範公之嶽陽樓記,連帶此圖也成為頂尖之作。”

    “說來,這嶽陽樓也是多災多難。”段拂歎聲說到。

    “這嶽陽樓初建時,與黃鶴樓一樣,不過是魯肅建造的一座閱軍樓罷了。”趙構言到。

    趙構遙望遠方,緩緩說道,“建安二十年(215),昭烈帝得益州,孫權遣魯肅索要荊州,雙方不歡而散,而後魯肅駐兵益陽、巴陵一線,與關羽沿江對峙,而後雙方講和平分荊州,就是在這時候,魯肅建嶽陽樓。”

    “最初,這嶽陽樓並不大,隻是一座二層四角樓,規模可是比如今小多了。”

    段拂點頭應道,“兩晉之時數度被焚毀,而且在此之前也盡皆被當做軍事所用,直到元嘉三年(426),重修巴陵城樓,從軍事所用變成觀賞所用。”

    “貞觀年間再度重修,規模略微大了一些。開元四年,再度擴建,名南樓。”

    “待到李白賦詩後,改名‘嶽陽樓’。”

    “在之後,便是滕子京了。”趙構笑道。

    胡銓應道,“慶曆五年,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後元豐元年(1078)焚毀,翌年嶽州知州鄭民瞻重修。崇寧三年(1104)知州孫勰修繕擴建。建炎三年,再度被焚毀。”

    “如今我們所見嶽陽樓,乃是九年前,總領所幹辦公事範漴所修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