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駐蹕綿穀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A+A-




    “朕有的是時間,朕也會給你足夠的時間!此萬世之功,朕相信你能夠做到。”

    “而且,隻要將這一線盡皆納入到我們的占領,那以後與金人開戰的時候,我們除了過秦嶺之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出兵,積石軍、廊州、蘭州這一線,直接可以威脅到西路軍的側後方,所以,戰略意義很大。”

    程師回一邊聽著,心中一邊感歎,以後誰在說皇帝不懂兵事,他上去就是一個嘴巴子。

    這樣的皇帝,對於戰略和地域戰爭如此熟悉,會是一個不懂兵事的麽?說白了,陛下平日隻是懶得說罷了,一旦施展出來,比之他們這些在戰場上的將帥也不遜色。

    若是知道他的想法,趙構定然會無語一笑,不是他厲害,而是他上過巔峰賽的賽場。

    有很多人說他阿鬥是個腦袋愚笨的,可他隻是笑一笑,當個笨孩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其他人對一個笨人不會有太多的防備和忌憚之心。至於兵事,他的確不怎麽了解,更是比不上自家相父和父皇,可是,終歸是吃過見過的。

    要知道,如同漢末那種巔峰賽,幾百年也未必能夠遇見一次。

    就說劉備、曹操哪一個不是用兵的大家?甚至,那幾十個被吞並和滅掉的諸侯,有多少驚才絕豔之輩?

    當時在蜀地,先是有個相父,後來還有個相父的親傳弟子薑維,在兵事上根本用不著他這個二把刀。可有很多事情,包括謀略、包括戰略和戰事的進行,相父都會給他掰開揉碎講一遍。

    如同當年相父談笑之間,便退去五路兵馬一樣,別說他阿鬥沒這麽笨,就算是真的是個笨蛋,聽得多了、見得多了也能夠知道個大概。

    再不濟,自己想不出來,照葫蘆畫瓢還不會?

    戰場多變不假,讓趙構單獨指揮一場戰鬥他也未必能行,可涉及到戰略層麵,以他的眼光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還真的沒什麽問題。

    趙構在沔州駐蹕五日,在周圍的仙人關、白水關、白馬關等地盡皆去巡查了一圈兒,隨後便是坐船沿西漢水南下。

    在大安軍之地並未停留,而是直接穿行而過,進入到利州境內。

    十月十二,趙構在利州首府綿穀(廣元)駐蹕。

    駐蹕之地是在州衙門不遠處的一座林苑,趙構倒是也不在意,左右最多停留一日便會離開,再向前過了昭化便是劍閣,這劍閣之地是當年蜀地北方門戶,他自然是要前去看一看的。

    而且,說來這所謂劍門關,還是當年相父所建造的,他前往一行也是應該。

    “陛下!”

    趙構正在後園湖邊踱步,英奴抱著一個大氅走了過來,嶽孝娥上前幫著趙構穿戴,“這蜀地比不得江南,半夜風寒,陛下還是要多穿一些。”

    “陛下,我和姐姐煮了熱茶,藍珪說是利州知州獻上來的。”

    趙構笑著端過來吃了一口,“茶還是這般茶,隻是味道卻已經變了。”

    “是味道不好麽?”英奴詫異的問道,一個知州給皇帝獻茶,總不會那點兒破玩意兒充數吧。

    趙構搖頭,“茶自然是好茶,隻是當年朕用過同樣的茶,隻是味道各異罷了。”

    這也並不奇怪,茶道在中原曆史、傳承久遠,不過隨著朝代的更迭,吃茶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為什麽古代講吃茶而非喝茶?便是因為最早的茶更類似於飯,比如說漢朝的時候,要先行烤茶,將茶烤出香氣後密封等待冷卻。

    冷卻好,再講茶碾碎,一般是碾成細米粒大小的形狀,而且最後在吃茶前,還需要加上鹽作為調味。

    到了大宋朝,已經從煎茶變成了點茶,同樣也是將茶葉磨成粉末,最後將這些粉末用特製的茶筅過濾,而後進行引用,宋代品茶,主要是講究茶的原汁原味,以前加入鹽或者香料等調味品的過程被取消。

    可以說,當年趙構吃過的茶經過香料、鹽的中合之後,已經沒什麽茶的味道,而現在的茶卻是能夠保留原味,並且帶著甘、澀、苦等味道。

    吃了一盞茶,身上變得暖和起來,就在趙構打算給四女來個月下教學的時候,阿貴匆匆而來。

    “稟陛下,陳仇求見。”

    雖然心中有些不爽,可趙構也知道皇城司前來一定是要事,所以隻能對幾女說到,“你們先回去等著朕,朕稍後就過來,前番你們兩個不是跟英奴學了幾個招式麽,恰好今兒個朕考校一二。”

    在幾女羞澀的注視下,趙構離開後園來到前廳。

    “參見陛下。”

    “說罷,何事。”趙構坐定相問。

    “之前審問興元府船工,經過這些人的口供以及皇城司追查的消息,已經查到了幾個幕後之人。”

    趙構對一旁的阿貴招了招手,阿貴當即端著準備好的木盆行了過來,給趙構脫了靴子,先行試了試水,待到趙構滿意後便是用心的幫趙構清洗起來。

    舒舒服服的長處一口氣,趙構倚在椅子上,微微閉上眸子,這才開口問道,“說吧,朕倒想知道,是哪一個不開眼的,敢跟朕示威!造反?好大的膽子。”

    “第一個是南陽鄧氏。”

    “南陽鄧氏?”趙構有些驚訝的睜開眼睛,因為自家相父出身南陽的緣故,所以當年他對於南陽的一些士族就有所關注,在漢末時期,鄧氏雖然算不得大族,可是也是地方望族,自己的臣子鄧芝就是南陽鄧氏子弟。

    包括曹孟德麾下,大名鼎鼎的鄧艾,同樣也是南陽鄧氏。

    不曾想,這一脈不僅傳了下來,而且到了這八百年後依舊是地方望族。

    “這一脈傳自仁宗年間進士鄧勘,其子、其孫盡皆是進士登榜,號稱三登世第,在鄉間名聲不小。”

    “現今鄧氏官職最高之人是中議大夫鄧顯,其鄧氏一脈雖然並未出過宰執等顯赫官職,不過卻是代代有進士、舉人,在鄉裏名聲極大,而且影響也不小,之前陛下收拾的漕幫,背後除了有陳氏之外,鄧氏同樣是其中一個倚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