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絕不讓您失望
字數:6032 加入書籤
嘉峪雄關之外,幾日風雨兼程,朱瞻墉率四萬龍騎兵馬首抵此地。
朱瞻墉於嘉峪關駐留三日。
三日後,三十萬南軍威武而來,陣勢如洪。
然南軍之名,實非全然。
南軍之中,唯有五千皇宮貴族之庶子方能稱其名。
這五千子弟,年齡參差不齊,大者已逾三十,小者不過十三四載。
細究之下,他們並非真正的軍旅,而是掛名南軍的紈絝子弟。
然而,便是這群紈絝,被朱瞻墉煉成了嗜血的狼群。
昔日,他們在南京城中,猶如最大的毒瘤。
盡管不受重視,被父輩棄於南京,但他們的身份擺在那裏,南京城中,誰願招惹這些紈絝子弟?直至他們遇見了朱瞻墉。
在南京時,論起紈絝,誰又能比過朱瞻墉?
他財大氣粗,人脈廣博,聲名遠揚,武力出眾,整個南京城中,無人敢言勝過朱瞻墉。實則南軍中的紈絝們,初次與朱瞻墉相逢,並不愉快。
說到底,他們的初次相遇,就是在秦淮河畔爭風吃醋,因一歌姬而大打出手,繼而衝突激烈。
彼時,南軍中幾乎無人服朱瞻墉,視其為倚仗帝王和太子庇護的皇孫。
他們人多勢眾,且各有身份,即便與朱瞻墉衝突,眾人之法,帝王未必會對他們如何。
然而,在與朱瞻墉交鋒之後,朱瞻墉瞬間教他們何為做人。
論財,南軍五千人加起來,不及朱瞻墉一分。
論人,他們雖有五千,但越王府調動的萬家丁與其對抗,他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公子,怎敵得過家丁?
論背景,他們不過是被親人冷落的一群棄子,家中無人願為他們得罪朱瞻墉這樣的名副其實的皇三代。
一番較量,眾人皆被朱瞻墉折服,對他俯首帖耳。
隨後,朱瞻墉成為這群人的領袖。
而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朱瞻墉發現他們實乃可憐之人。
非嫡長子,繼承家業無望。
其中最好的諸王世子,即便得到朝廷封賞,成為一方郡王,封地也非富饒之地,而是邊遠的藩王。
除這些世子外,那些功勳貴胄的庶子,哪有半點機會。
他們看不見希望,看不見未來。
即便他們奮發圖強,欲憑己力開創一片天地,也得不到認同。
但朱瞻墉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朱瞻墉雖為嫡子,卻是次子。
其兄朱瞻基為太孫。
按照大明嫡長子繼承之製,無論他多麽努力,最終也隻能是王爺,其兄朱瞻基方能繼承天下。
麵對此景,朱瞻墉卻毫不介意。
在他們的困惑中,他傳授了一個道理:
自立自強,才是自己的,家中的事物,說再多,也是父輩的,父輩想給誰便給誰。
為何他們不行,為何非要盯著父輩的田產?
為何他們不能靠雙手,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於是,朱瞻墉帶領他們建立了皇家錢莊,皇家商會。
隨著皇家錢莊與皇家商會的建立,他們發現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他們成了越王府的代言人,成了江南各王府公侯間的聯絡橋梁。
雖無繼承權,但隨著南京的發展,海運商會和漕運商會的興起,他們的眼界與見識,早已超越常人想象。
在朱瞻墉的教誨下,他們知曉世界的廣闊,財富的豐富,建功立業的機遇之廣。
他們不再看重父輩那點封地,那點封地已不足為道,他們渴望更多、更廣、更大的榮耀與名聲。
他們樹立了自己的驕傲,想要多大的封地,便去拚;想要多少財富,便去賺。
朱瞻墉激發了這些紈絝子弟的野心。
因此,南軍在朱瞻墉的引領下悄然成立。
十萬龍騎軍,便是南軍的象征。
南軍表麵隻有五千人,實則足有五十萬人。
這五十萬人中,走出十萬龍騎軍,而南京的三十萬人,則成為各工坊的護衛。
另有十萬被朱瞻墉秘密調遣,不知去向。
此番,南軍首次真正出征,向大明,向世界展現其實力。
朱瞻墉含笑望著漸行漸近的三十萬南軍。
隨著南軍靠近,整個南軍的風貌呈現在朱瞻墉眼前。
南軍擁三十萬大軍,編製詳盡。
其中火炮營兩萬,配備近三千門最新式大炮,皆出自南京,威力勝過越王炮。
八萬騎兵營,戰馬非龍騎軍的汗血寶馬,皆來自大明本土,尤其是北疆。
與龍騎軍一樣,皆著黑衣黑甲,腰佩馬刀。
他們配備的不再是燧發槍,而是已在南京大批趕工的擊發槍。
實際上,整個南軍已無燧發槍,取而代之的是威力更大、射程更遠、裝彈更快的擊發槍。
早在朱瞻墉率領十萬龍騎軍出征北疆之時,朝廷已經開始研造一種新型兵械——火繩槍,彼時北疆僅處於試用階段,尚未大規模製備。
直至北疆之戰告捷,火繩槍方臻完善,並於南京城大規模生產。南軍成為率先全員配備火繩槍的軍隊。龍騎軍常年戍守邊疆,其編製已公開,故朱瞻墉未曾考慮為他們更換裝備。相較於火繩槍,傳統弓箭最高射速為每分鍾兩至三箭。而火繩槍一分鍾後,可射出五至六發,效率整整翻了一番。此等射速在戰場上,對敵軍造成的破壞力,實乃致命。
因此,論實際戰鬥力,南軍騎兵因配備火繩槍,在遠程火力上遠勝龍騎軍。此外,南軍更創設了五萬工兵營,人人手執工兵鏟,專司構築工事。天津衛之戰中,血狼衛所築的壕溝,便是南軍習得的技藝。
除了工兵營,更有十萬步兵營,此乃南軍主力,專司攻堅,實力強大。還有一萬射手營,皆為神射手,射擊精準,他們是南軍中的特戰隊,專攻敵軍將領。
再者,便是五萬擲彈兵,除了火繩槍,每人攜帶二十枚手榴彈。手榴彈類似後世火藥彈,威力驚人,較帖木兒所持更甚,輕便易攜,安全性能也頗高。
最後是四萬突擊營,他們類似後世特種部隊,但更為粗獷。他們擅長追蹤、山地戰、伏擊與潛藏。雖僅四萬人,但裝備堪稱全軍最佳。每人不僅配備火繩槍,還有十枚手榴彈,以及最新式的左輪火槍。
如論精銳,這四萬突擊營在叢林山地的戰鬥力,與龍騎軍不相伯仲,甚至有過之。朱瞻墉望著浩蕩前行的南軍,臉上掠過一絲滿意的笑意。
這三十萬南軍之所以保密,正是為了不時之需。對朱瞻墉而言,這支大軍是他手中的重要底牌。若非雲成陣亡,絕不輕易啟用。他們是大明巔峰戰力的象征,而龍騎軍僅是南軍的傑出代表。
因有這支南軍,朱瞻墉才有膽氣在未來與任何人對抗。這也是他不把敵軍放在眼裏的真正原因。
“大哥!”
隨著南軍靠近,九騎快馬疾馳而出,他們是南軍的最高將領。身份非凡,分別是:
朱尚炌,湣王朱樉的第六子;
朱濟熿,晉恭王朱之的第三子;
朱遜熩,代王朱桂的第九子;
朱遜燔,代王朱桂的第十一子;
朱瞻焰,肅王朱楧的庶長子;
朱貴焮,遼王朱植的第十子;
朱盤燁,寧王朱權的第二子;
朱賦穀,穀王朱橞的第二子;
朱秩炅,慶王朱栴的第六子。
這九人,乃是昔日大明九大邊塞王中的八王之子。原本朱棣亦是邊塞九王之一,靖難之役後,九王變為八王。朱棣即位後,借機內遷八王,使他們權勢盡失,從此一蹶不振。
在南京時,他們聲名一時,隻因父輩為大明赫赫有名的邊塞八王。即便身為庶子,他們仍是邊塞九王府的世子,即便不能承襲親王爵位,最終也能封為郡王。然而,終被朱瞻墉治得服服帖帖。在朱瞻墉的帶領下,他們過上了從前不敢想象的生活,更加心悅誠服,甘願做朱瞻墉的小弟。
受朱瞻墉影響,他們心中萌生一願,希望建立功勳,至少不遜於父輩。如今,機會終於降臨。
九人來到朱瞻墉麵前,齊聲道:“大哥召喚,焉敢不來。”
朱瞻墉點頭笑道:“來了就好,答應你們的事已辦妥,接下來就看你們自己了。這是你們初次出征,但我保證絕非最後一次。我需要你們穩紮穩打,具體任務待到前方我會詳細交代。你們在南京學了多年,可別白費了,若有人掉鏈子,別怪我不再帶你們玩!”
九人笑道:“大哥放心,我們絕不讓您失望。”
朱瞻墉點頭道:“好,我等著看你們的表現!廢話不多說,出發!西征歸來,我們在秦淮河畔一醉方休!”
“遵命!”
三十萬南軍與四萬龍騎軍應令,浩浩蕩蕩朝西域挺進。朱瞻墉目光冷毅地望向西方,“殺我之人,必將付出代價!”
有了這三十萬大軍,他無所畏懼。兩百萬聯軍可怕嗎?殺害我的人,你們準備付出何等代價?此次,他帶領的是大明的巔峰力量。若不給這些聯軍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他朱瞻墉枉此一生!
喜歡大明:被迫登基登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