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事可成

字數:3361   加入書籤

A+A-




    獄卒不敢怠慢,忙上前低聲道:“殿下,小人失職,請殿下恕罪。”

    朱瞻墉轉頭看向獄卒:“加把勁,天牢中有多少刑具,盡數用上,隻要別弄死人即可。”

    獄卒連忙躬身應道:“遵命,殿下,小人明白該如何行事了。”

    此時,囚禁於牢獄深處的伊王顯然聽見了朱瞻墉的話語,低沉地回應:“朱瞻墉,我乃大明親王,我伊王一族握有太祖遺詔,你不能如此待我,萬萬不可啊!”

    朱瞻墉冷笑一聲:“在我眼中,無事不可為,別說你一個伊王,便是我叔父漢王在此,也得受此拘禁。如今我手握大量證據,證明你伊王勾結諸王圖謀不軌,你最好與我合作,將一切交代清楚,否則,後果自負。”

    伊王麵色慘白,強忍疼痛,憤怒地質問:“你要我交代何事?你這是欲加之罪,陷害於我!”

    “是嗎?既然如此,你就等著瞧吧!”朱瞻墉留下這句話,轉身欲走。

    他覺得伊王是不見黃河心不死,時間尚早,他有的是耐心與這位伊王周旋。

    伊王見朱瞻墉轉身欲去,心中大駭。他實在熬不下去了。錦衣衛昭獄的刑罰,若一一加諸於身,伊王料想自己不死也要脫層皮。更何況,他此刻已忍耐至極限,再繼續下去,無論是心理還是**,都將無法承受。

    “慢著……!你別走!”伊王終於忍不住喊道。

    朱瞻墉停下腳步,回首看向伊王,淡然問道:“有何話說?”

    伊王麵色苦澀,望向朱瞻墉,叫道:“你想從我這裏得知什麽?”

    朱瞻墉微微一笑,直視伊王,平靜地說:“所有你知道的事,比如你私下與哪些親王交換姬妾以互通消息,再如,你們的組織現今有多少人,都是哪些諸侯,或者,你可以告訴我,忘憂樓外那兩名刺客,你打算為誰藏匿。”

    “想清楚再回答,在我麵前撒謊,是要付出代價的。”

    伊王麵色驟變,震驚地看著朱瞻墉。他慌亂地問道:“你,你都知道些什麽?”

    朱瞻墉淡笑道:“我知不知並不重要,關鍵是你知道多少。你以為錦衣衛會無緣無故抓你進來嗎?你身為親王,抓你之事我並未強迫任何人,剛才就有郡王試圖為你求情,人現在就在錦衣衛昭獄中。”

    “你覺得,此事鬧得如此沸沸揚揚,皇上、太祖,就連與你交好的漢王都沒人出麵到鎮撫司要人,他們一個小小的郡王憑什麽來要人?若非有人指使,你會相信這裏是鎮撫司,專為皇上辦事的錦衣衛最高衙門,他們哪來的膽子前來鬧事?”

    “所以,即便你不言,我們也有耐心慢慢來。你不言,其他郡王們也會開口的。我真不急。”

    伊王心中大驚失色。“你,你竟敢扣押親王,你膽子太大了!”

    朱瞻墉嘿嘿一笑,冷聲道:“我有何不敢?你以為我是誰?他不敢得罪你們這些人,我卻敢。我想問問,我敢得罪你們,但你們敢得罪我嗎?”

    朱瞻墉這一句話,讓伊王頓時感到窒息的壓力。正如朱瞻墉所言,他敢得罪任何親王,而大明的所有親王,都不敢輕易得罪朱瞻墉。就算他伊王從未享受過朱瞻墉的好處,但也深知朱瞻墉的權勢有多麽可怕。

    都說大明九成以上的親王都支持朱瞻墉,這話其實也可理解為,大明九成以上的親王都畏懼朱瞻墉。一旦得罪朱瞻墉,他可以輕易將一位親王變為一貧如洗。

    這不是玩笑話。皇家錢莊已將大明親王們的經濟命脈牢牢掌控。再加上皇家商會,誰敢得罪朱瞻墉?得罪朱瞻墉,就是與自己過不去!

    朱瞻墉未作否定,而是凝視伊王道:“爾之罪行,足以千百次喪命矣,然念及太祖遺詔,陛下或可寬恕爾子,但伊王者號,必不複存矣。”

    “爾亦可選擇玉石俱焚,於吾而言,僅多費些許時日。爾伊王一脈,必將因爾之抉擇,承受傾覆之災!爾欲賭否?”

    伊王眼中流露出絕望之色。他未曾料到,此事竟如此嚴重,沉重至他無法承受。

    伊王陷入沉寂,許久才苦笑道:“容我思慮數日,可否?”

    朱瞻墉微眯雙目,伸出兩指,淡然道:“兩日,僅予爾兩日時間思索,兩日後若未能給出答複,爾須準備好承擔所有應受之果。”

    言畢,朱瞻墉轉向獄卒,淡然吩咐:“這兩日,勿再施刑於他,讓他好好思量。”

    獄卒恭敬應道:“遵命!”

    朱瞻墉深知,伊王的心理防線已近崩潰,問題的交代,隻差時間的推移。一旦伊王全盤托出,後續之事皆可迎刃而解,就連那位神秘的“公子”身份,他也可從伊王的供詞中大致判斷。

    處理完伊王之事,朱瞻墉並未急著離去。他明白,今日之事絕非表麵這般簡單。伊王剛被抓入鎮撫司,便有人前來索人,可見此人在眾人中地位不輕。

    若無他坐鎮鎮撫司,朱瞻墉絕不相信那些倚老賣老的親王們會給予錦衣衛顏麵。果然,不久後,便有人登門拜訪。

    來者身份非凡,乃威名赫赫的寧王。

    寧王朱權,太宗皇帝第十七子,曾為九邊重鎮之一。聲名顯赫,才智出眾,實為一等一的厲害人物。

    其實,朱瞻墉對寧王的到來早有預料。在大明諸多親王中,若論他心中最懷疑“公子”身份者,寧王首當其衝。此事還需從靖難之役說起。

    當時,建文帝削藩,老爺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首要解決的便是這位十七弟。他這位十七弟,十三歲封寧王,十五歲就藩。

    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朱權領有八萬甲兵,六千戰車,所屬朵顏三衛騎兵英勇善戰,威勢非凡。

    朱權多次與眾王出塞作戰,以智謀著稱。麵對如此十七弟,朱棣甚是忌憚。他曾與眾將領商議:“昔日巡邊,見大寧軍勇猛,若得大寧,截斷遼東,借邊騎助戰,大事可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