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總能尋得一口飯食

字數:2771   加入書籤

A+A-




    自朱棣改封諸王諸侯,時光悄然流逝,將近三年過去。

    這三年間,發生了許多事。其中最受人關注的,便是中亞的劇變。朱棣改封諸王至中亞後,整個中亞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改封之後,大明的藩王與西方國家間的戰爭。那是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整整三年,這些藩王與大明周邊國家的戰事未曾停歇。

    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爭下來,大明在這幾年的戰事中占據上風。其中幾位藩王嶄露頭角,成為大明新一代邊疆之王。其中最為耀眼的,當屬朱瞻墉的親弟朱瞻墡。

    朱瞻墡的封地緊鄰邊疆,與西方強國拜占庭相鄰。自朱瞻墡抵達封地後,他與拜占庭之間的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從最初的力不從心,被動防禦,到後來轉守為攻,直至如今,朱瞻墡的軍隊已占領拜占庭大半,迫使拜占庭帝國三次遷都。

    若非後來西方第一強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幹涉,朱瞻墡恐怕已將拜占庭徹底消滅。而第二個崛起的人物,竟是無人預料到的老四朱瞻垠。

    老四的封地與朱瞻墡相似,毗鄰埃及。自埃及大軍敗於朱瞻墉的南軍後,便與苟延殘喘的奧斯曼帝國聯合起來。兩大帝國在朱瞻墉上次西征時已被重創,為了生存,無奈之下選擇了聯手。

    老四此人,除了好色之外,還有一優點,便是敢於放權。他從徐妙錦處招攬了幾位大將,從未對他們產生過疑慮。軍中大事小情,他一概不過問,將所有事務交給那幾位大將處理。隨後,老四全心全意地在封地尋覓美人。

    三年間,老四幾乎未插手軍事行動,隻要大將有所請求,他隻有一個字:準。直到一次大軍凱旋,他心血來潮詢問封地狀況,得知那幾位老將軍僅憑兩萬人起家,竟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橫掃半個埃及,打得埃及與奧斯曼聯軍連連敗退,朱瞻墉才驚覺,原來自己的封地已在不知不覺中壯大數倍。

    欣喜之餘,他特意設宴犒賞幾位大將,隨後又繼續他的日常生活。實則在大明將所有王爺改封至中亞後,許多平日裏名聲不佳,甚至被稱為紈絝的郡王,都在中亞一飛衝天,強勢崛起。

    相較於他們在大明的默默無聞,整個中亞仿佛成了他們盡情施展的舞台。這讓無數大明百姓猛然意識到,原來大明的那些王爺,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不堪。

    總的來說,真正讓百姓記住的,也就十幾位王爺。其中,朱瞻墉的幾位兄弟占據了大半。但在朱瞻墉看來,他的幾位兄弟在中亞要不崛起都難,因為他對他們的資助幾乎毫無保留。越王炮、擊發槍、戰馬、武器鎧甲、糧草,朱瞻墉對幾位兄弟照顧得無微不至。

    諸位兄弟皆先購諸物,即便負債,朱瞻墉亦未有半分吝惜。此舉之目的,無非是使身陷險境的兄弟們得以自保而已。然,見他們借力崛起,朱瞻墉心中甚是欣慰,唯獨……

    除朱瞻墉的幾位兄弟外,鎮邊王之輩,如寧王、肅王、穀王、遼王、代王等人,皆非徒有虛名之輩。三年來,他們的成就,實不遜色於朱瞻墉的兄弟們。在領地掌控上,更勝一籌。雖戰功不及,然老一輩之人,何需以戰功顯能?他們家中因戰功受封之物,早已堆積如山。故他們全然不在意戰功,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可見,這些老王爺們各懷心機,深思熟慮,其意圖難以揣測。

    除此之外,各封地湧現眾多才俊,亦不乏敗類。中亞之局,朱瞻墉在京都洞察秋毫。中亞變革巨大,諸王為發展領地,無所不用其極。然而,相較於中亞,大明本土之發展,更令人瞠目結舌。

    大明日新月異,一日一變,官員亦難以適應。朱瞻墉執政後,南都提拔的官員日益增多,大明以南京為根基,向四周拓展。仿南京之城,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水泥築就的高閣、道路、城牆,比比皆是。人力車、自行車等,成為大明各城的主要交通之器。同時,朱瞻墉主導的大工程,亦有顯著進展。

    其中最為人稱道者,乃鋼鐵戰艦之建造。天津港海麵,已有八艘鋼鐵巨艦,如海上移動城堡。戰艦龐大,越王炮百多門,均為最新造就,威力較三年前大增。再者,南京的鐵路工程已付諸實踐,首條自南京至京都的鐵路線,已近完成九成,數月後,大明第一條鐵路將告竣工。大明更設航空部,以熱氣球為工具,於各城設立天軍專用校場,便於天軍迅速駐留,補充供給。

    北疆之地,已成為大明最大的牧場,提供優質戰馬及各類馬匹,形成完整產業鏈。北疆亦成為大明最優的牛羊肉供應基地,持續供應充足肉食。如今大明百姓,生活提升無數。除非天災**,尋常災害已難困擾大明。

    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自南都傳遍大明,三年間普及全國。家家戶戶皆有種植,占據大明糧食半壁江山。百姓基本溫飽,雖有貧困地區,餓殍之事鮮有發生。再艱難,百姓總能尋得一口飯食。

    大明之局,正邁向盛世。京師,太孫府內,朱瞻墉於書房研讀。三年時光,長短難言。他人視之,大明雖劇變,卻如白駒過隙。對朱瞻墉而言,三年未曾虛度,因他深知,三年之期將至,老爺子將離他而去。此番,朱瞻墉已無力回天,生死有命,他能為老爺子續命兩次,已是極致,如今再想,難如登天。他唯有盡力,讓老爺子離世之時,能看到大明未來的強盛,至少,不留遺憾。

    故這三年,朱瞻墉日日計時而過,除少數時間陪伴妻女,皆忙於政務。今日,朱瞻墉難得休憩,隻想靜心讀書,練字。此刻的他,不知不覺蓄起了胡須,更顯成熟剛毅。隻是近來,他的神情始終沉重壓抑。

    朱瞻墉望見膝下的兒女,頓時笑逐顏開,起身一臂攬一個,將兩稚子擁入懷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