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皆有生老病死

字數:3828   加入書籤

A+A-




    “你與你家三公子,一過於仁慈,一過於重情,而帝王最忌心慈手軟,感情用事。”

    “故,我為你們留下此試煉,若能通過,方為合格之帝王;若不能,大明將麵臨不遜於靖難之役的動蕩,如何抉擇,全在於你們。”

    朱高熾聽罷,無言以對。

    朱棣之意,分明是在告訴他,除朱瞻墉外,又有一子非同凡響,且深藏不露,野心勃勃。若不及時發現或製止,大明的未來將遭遇堪比靖難之役的浩劫。

    老爺子明示,要朱高熾去懷疑自己的兒子。父親疑心兒子,真的好嗎?朱高熾苦笑不已。

    他忽然覺得,那至高無上的皇位,為何帶著如此強烈的惡意?讓他懷疑兒子圖謀不軌,朱高熾心中壓抑無比。

    此時,寢宮外傳來動靜。

    “太孫殿下駕到!”

    “真是太孫殿下,快,快請殿下為陛下診病。”

    “對對對!”

    隨即,一宦官匆忙進入寢宮,稟告朱棣和朱高熾:“陛下,太子殿下,太孫殿下來了。”

    朱棣微微一笑,虛弱道:“讓他進來吧。”

    “遵命!”

    朱棣轉向朱高熾:“該說的,我都已言明。你如何行事,便由你自己決定,日後大明,需你主持大局。先退下吧,我有些話要與那小子說。”

    朱高熾聞言,苦澀點頭:“是,兒臣明白了,兒臣告退。”

    朱高熾帶著複雜的心情,緩緩退出宮門。寢宮外,正巧遇見趕來的朱瞻墉。

    朱瞻墉二話不說,直接問道:“爹,老爺子可好?”

    朱高熾微微歎息,搖頭,看向朱瞻墉:“你還有把握救回你祖父嗎?”

    朱瞻墉聞言一愣,苦笑搖頭,未發一言。無人比他更清楚朱棣的病情。三年之期將至,壽元已盡,任憑朱瞻墉如何努力,亦無濟於事。

    他還能用什麽來拯救?延續老爺子壽命的條件太過苛刻,苛刻到就算他占領整個地球,也無絲毫可能。

    他的無奈與無助,又有誰能理解?見朱瞻墉無奈的神色,朱高熾心中一緊,問道:“難道以你的醫術,竟無一絲可能?”

    朱瞻墉歎道:“此次,我真的無能為力。”

    朱高熾聞言,如泄氣的皮球,頹然無神。

    朱高熾一生,可謂是在朱棣的責罵聲中成長。對他而言,自幼對朱棣既畏懼又敬仰,既害怕又渴望。

    朱高熾自小渴望得到朱棣的認可,期盼得到他的讚揚和誇獎,甚至夢想能像朱高煦和朱高燧一樣,與朱棣並肩作戰。然而,他的身體不允許他做到這些……

    其實,朱高熾內心深處有著深深的自卑。因此他格外努力,始終帶著謙卑和仁慈的態度待人處事。他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穩重,隻為得到朱棣的認可。

    然而,他活了數十載,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卻從未得到朱棣的認可。朱棣總認為他過於軟弱,婦人之仁。

    朱高熾也曾想改變,變得狠辣,果斷,無情。然而,讓他絕望的是,他做不到!直到他明白,那並非他的道路。

    父親朱棣是王者,而他,充其量隻是一個仁者。朱棣始終認為,仁者受人敬重,卻無法成為合格的帝王。

    但朱高熾不這麽認為,他覺得,作為帝王,不必冷酷無情,視天下人為棋子。隻要愛民如子,掌控天下人心,仁者也能成為合格的帝王。

    他想向朱棣證明,自己的道路沒錯。然而如今,老爺子即將離去。

    他還如何證明,還向誰證明?朱高熾悲苦地歎了口氣:“進去吧,陛下在等你。”

    朱瞻墉此刻顧不上朱高熾的情緒,疾步踏入寢宮。寢宮內,老爺子依然靜靜地躺在床上。

    見朱瞻墉步入寢殿,朱棣微露蒼白笑意:“小子,你來了。”

    朱瞻墉望向榻上的老者,鼻尖微酸,眼眶漸染紅暈。“祖父,孫兒在此。”

    “都長這麽大了,怎還這般兒女情長?你應是最有準備之人,怎顯得比你父還要不堪?”朱棣望著他,無力言道。

    “祖父,孫兒舍不得您!”朱瞻墉凝視老爺子,吐露心底真摯之情。

    “哼,你是覺得還沒把我氣夠吧,還想再多氣我幾年?可惜,祖父不願再陪你玩了,我真的倦了。”

    “祖父……我……”朱瞻墉語帶哽咽,欲言又止。

    朱棣淡笑,對朱瞻墉道:“小子,勿悲,人生皆有生老病死,世間無人能永生,你祖父我此生已足矣。”

    言罷,朱棣招手示意:“過來,坐到我身旁。”

    朱瞻墉遵命,坐在老爺子身邊。朱棣看著他,輕聲道:“陪我聊聊。”

    朱瞻墉默默點頭,哀傷之色更濃。 朱棣微微搖頭,輕歎:“你啊,樣樣都好,就是……這重情之疾,真得改改,否則日後必吃大虧。”

    “你可知曉,我此生已滿足,朱棣我一生,不算虛度。做過藩王,起過兵,也當過帝王。”

    “你應該記得,我曾提過,起初並未想造反,若非建文帝逼迫,我又豈會如此?”

    “其實,我最快樂的時光,反倒是做王儲,做藩王的日子。在你們眼中,我這做祖父的強勢已極,但與你太祖爺爺相比,這點強勢又算得了什麽?你可知,當初你太祖爺爺在世時,我們兄弟幾個安分得如同鵪鶉。”

    “你太祖爺爺強勢,我們麵對他,連大聲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我這一輩中,無人敢當麵指出他的過錯。”

    “我的強勢,多數是從你太祖爺爺那裏學來的。為帝王,怎能不強勢?告訴你,絕不可,你不強勢,臣子便會覺得你好欺,敷衍你,不把你放在眼裏。”

    “這個道理,我成為藩王後才悟得。”

    “可惜,你父不懂。”

    “不學帝王之術,卻學起了儒士的仁慈。”

    “仁慈的帝王,是大明的福祉嗎?我不以為然,帝王仁慈,臣子便會放縱。仁慈的帝王,隻會培養出大批的臣子。”

    “為帝王,有時自身能力並非最重要,駕馭人才才是關鍵。在這方麵,你父做得雖好,卻還不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