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逼宮的戲碼

字數:4864   加入書籤

A+A-




    自先帝駕崩以來,太子朱瞻墉鮮少出席早朝。

    更有傳言,太子殿下因無法承受先帝離世的打擊,重病不起,似有隨先帝而去之意。

    當然,這些都是官員私下對朱瞻墉的揣測。

    然而,朱瞻墉自先帝駕崩後,確已許久未上早朝,這是事實。

    半月之後,朱瞻墉再度出席早朝,自然引來無數朝臣的關注。

    宮門處,朱瞻墉身著金蟒袍,頭戴金冠,雙手負後步入大殿。

    此時,朱高熾尚未至早朝。

    大殿中的臣子連忙向朱瞻墉行禮。

    “參見太子殿下!”

    朱瞻墉微點頭,淡然道:“免禮。”

    隨後,目光掃過眾人,落在最後一位官員身上。

    見此官員,朱瞻墉輕笑:“未曾想,你能如此迅速地參與朝政,看來我眼光尚佳。”

    那官員不卑不亢地看向朱瞻墉,微微拱手道:“多謝太子謬讚,於謙不敢當,全賴太子殿下眷顧。”

    朱瞻墉笑道:“有何不敢,我並未眷顧你,你是金子,無論何處皆能閃耀,我隻是給了你機會。”

    於謙謙遜道:“若無太子,何來今日之於謙。”

    於謙之言,引起朝堂上無數人的矚目。

    “此人何人,新入朝的嗎?太子的人?”

    “怎知,不過看樣子,此人定是太子一派,否則太子怎會與他交談。”

    “有人知曉他是誰嗎?看來太子殿下對他頗為器重。”

    “啊,想起來了,他好像是新任兵部侍郎。”

    “嗯,如此年輕便任兵部侍郎,嘖嘖,前程似錦啊。”

    “的確,不知是否真有才能。”

    大殿中的臣子們議論紛紛。

    於謙並不在意這些言語,與朱瞻墉打過招呼後,便沉默不語,目視前方,心係國事。

    朱瞻墉也未多言,與於謙示意後,徑直走向自己的位置。

    剛站定,太監的聲音響起:“皇上臨朝。”

    原本竊竊私語的大臣們立刻安靜下來。

    接著,朱高熾在兩名太監的扶持下,挺著大腹便便的身軀,坐上了大明權力的巔峰。

    朝禮過後。

    朱高熾身邊的太監上前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大殿外,一名禁軍衛士匆匆進來。

    “皇上,國子監的太學生齊聚宮門抗議。”

    “嗯?”

    朱高熾聞言微怔。

    國子監太學生抗議宮門,這是何故?不僅是朱高熾,朱瞻墉也皺起眉頭,他覺得此事似乎與自己有關。

    朱高熾皺眉問道:“發生了何事?他們為何抗議宮門?”

    禁軍衛士拱手答道:“回稟皇上,似乎是太學生們對太子即將推行的新政心存不滿,聲稱太子殿下推行的新政為亂政,更有甚者揚言要廢黜太子殿下。”

    “嘶!”

    “什麽!”

    朝堂上的所有大臣皆倒吸一口涼氣。

    楊士奇和楊榮瞬間看向楊溥,二人臉上顯現出怒意!始作俑者楊溥更是失聲驚呼。

    此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組織太學生針對的隻是太子的新政,從未想過廢黜太子。

    更不敢有半分這樣的念頭。要知道,太子朱瞻墉絕非庸碌之輩。

    甚至可以說,在整個大明,他的威望和聲譽無人能及。

    且太子朱瞻墉何許人也?他身為越王時,聲名早已遠播。

    不僅掌控著大明的經濟命脈,還統率著兩支赫赫有名的軍隊。

    不論是在經濟、軍事,乃至權力上,太子都握有可怕的力量。

    不客氣地說,有人想要廢黜皇帝,或許尚有可能成功。

    而想要廢黜太子,那完全是癡人說夢。

    楊溥眼神怔怔,低語道:“何以至此,他們竟敢如此直言,實乃挑釁天威。”

    深知此事已非小事,朱瞻墉尚未開口,朱高熾已是雷霆震怒。

    “悖逆之徒!這些……太學生欲何為?誰在背後指使,妄圖廢黜太子,真是膽大包天!”

    “傳朕旨意,調遣禁軍,將這些……太學生逐出皇宮,杖責示眾。查明參與此事的太學生身份,逐出國子監,並昭告天下,剔除其科考資格,終身不得應試!”

    此言一出,大殿內群臣無不心驚!他們首次領教了朱高熾的怒火。

    驅逐太學生出國子監,剝奪終身科考資格,此舉無異於斷絕了他們的仕途之路。

    這些學子寒窗苦讀多年,所為何事?不就是為了科舉入仕嗎?如今,僅因一次魯莽之舉,多年的努力便化為泡影,何其殘酷!

    “陛下,三思啊!”

    “陛下,切莫輕率!”

    “陛下,這些……太學生乃我大明未來的支柱,如此斷其前程,對他們太過殘忍,請陛下三思!”

    見事態嚴重,楊榮、楊士奇、楊溥不得不挺身而出,為太學生求情。

    在他們看來,斷了太學生的路,便是斷了整個大明文官體係的傳承!

    大明文脈向來重視延續,國子監本就是文脈的最佳傳承之地。

    每一屆太學生,都承載著文官一係的無數心血,非短時間內可造就。

    培養一屆太學生,短則七八載,長則三四十秋。

    如今,一次失誤便斷送了他們的前程,實乃殘忍至極。

    無論是三楊,還是朝中文臣,皆無法接受此事。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

    朝堂之上,不斷有人站出來為太學生求情。

    片刻之間,整個朝堂,文官一係幾乎全員出列。

    朱高熾的眉頭緊鎖,眼中閃過憤怒與深深的失望。

    須知,如今朝中文官一係,大多出自他門下。

    永樂年間,文官本就備受壓製,先帝朱棣重武輕文,對文官存有偏見。

    他認為,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固然是因,但更重要的是其身邊的文臣。

    削藩之策,正是這些文臣所提。

    故而在靖難之役中,朱棣大開殺戒,將建文一朝的文臣殺得血流成河。

    這直接導致永樂初年,朱棣手中缺乏可用之才,多是些隻會廝殺的武夫。

    朱高熾耗費二十餘年,才培養出永樂一朝的文官體係。

    這才使得永樂朝廷稍具氣象。

    然而,令朱高熾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費盡心力培養的班底,登基未滿一月,竟上演了逼宮的戲碼。

    喜歡大明:被迫登基登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