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古今醫學(五)

字數:3912   加入書籤

A+A-




    【隻是可惜《後漢書》和《三國誌》等史書中沒有記錄過麻沸散的藥物組成,後麵隻能做出一些大致的推測,認為麻沸散可能和宋朝竇材記載的睡聖散、元朝危亦林記載的草烏散、明朝李時珍記載的蒙汗藥相類似。

    公元1805年的時候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使用曼陀羅花為主的藥物作為手術麻醉劑,被譽為世界外科學麻醉史上的首創。

    可實際上呢,華岡青州至少要比華夏晚上幾百年了,但就是因為華佗的麻沸散成分沒有記載,所以我國的外科手術沒有被國際認可。】

    東漢末年

    “華佗原來這麽厲害,快去請來!”

    “曹操殺華佗這件事不得被罵死?”

    “對了,還有張仲景和董奉,趁天幕還沒說速去找人,等天幕說後恐怕要搶的人不少。”

    各個勢力為了健康與長壽風起雲湧起來。

    而另一邊的華佗則在懷疑人生,“這就記載下來,咱們白天看診,晚上編書,一定要把這些東西傳到後世去!”

    哪怕要投在曹操帳下,他也得好好寫書,將醫書和麻沸散傳到後世,讓後世人無話可說!!

    “好!師父,到時候咱們也像吳普師兄那樣,多準備一些!”

    華佗:“……”糟心弟子快些閉嘴吧!

    唐朝,李世民對日本的觀感莫名有點壞了起來,這個日本是哪裏啊,朕要四海歸一啦!

    他是天可汗哎,他可以接受這個日本的土地,也成為日本的“天可汗”!

    【說起中醫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董奉了,這個名字可能有人不清楚,但他的事跡和典故大家或多或少的會聽過。

    說董奉的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隻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愈者栽杏1株。

    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

    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供給行旅。

    後世因此稱頌醫術高尚的醫家為“杏林春暖” “譽滿杏林”,還稱中醫為“杏林”。

    董奉醫術的高明和不求名利、樂善好施的高尚醫德被人們傳為佳話,千秋流傳,人們把他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死後,人們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在長樂有一座山被稱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這些都是用來紀念董奉的。】

    天幕下的醫者們瞪大了眼睛,全是不可置信,治病救人,竟然可以被後人銘記,還蓋廟了?

    有條件的醫者已經準備在天幕結束後炮製一把杏林起源了,不過這對附近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時間到了魏晉南北朝,因為魏晉南北朝一直處於戰亂之中,所以即使出現了很多名醫,醫學典籍也因此遺失了不少,這是非常可惜的。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被稱為“醫聖”,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影響了華夏中醫幾千年,是非常重要的醫學著作。

    可惜《傷寒雜病論》原書16卷,在戰亂中散佚,直到西晉時期由王叔和重新搜集整理,但是一直到隋唐時期都秘藏而不顯,孫思邈還曾感歎過此事“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

    等到了北宋時期,經校正醫書局林億等校定後,才有了現在的傳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其中《傷寒論》專論傷寒,《金匱要略》專論雜病。

    《傷寒雜病論》是華夏醫學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體現了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是曆代學習中醫的必讀教科書。

    不僅是華夏古代的醫學家在不斷學習這本書,日本也同樣在研究《傷寒雜病論》,在臨床廣泛采用傷寒原方治病,還把其中的部分方劑還原,製成成藥。】

    張仲景的弟子聽到師父被稱作醫聖正高興著,就聽到了師父醫書散佚,部分失傳的噩耗,一個個那悲痛的樣子好像是自己的書籍失傳了一樣。

    “嗚嗚嗚師父的書怎麽失傳了這麽多啊”

    “就剩下兩本了?怎麽會遺失這麽多?”

    張仲景也在心中深深歎氣,戰亂帶來了疾病,帶來了死亡,還帶來了文化的失傳,可麵對戰亂他也實在是無可奈何。

    年輕的弟子們很快就想到了解決,“師傅把書寫出來,咱們死後就把書帶到墓葬裏去,後世人不是喜歡考古嗎,到時候他們再給挖出來。”

    張仲景:“……”

    “你們可真有出息!你們就用心學習,將這些知識傳下去。”

    “對對對,我們定要努力學習這些知識,說出去咱們也是醫聖的弟子呢!”

    張仲景哭笑不得:“我還沒寫呢。”

    見弟子們在自己麵前耍寶開解自己,張仲景感動之餘,也下定了決心,既然後世如此重視這本書,他一定要寫得更好!

    隻有這樣才能不負後世所望,也不負自己這“醫聖”之名!

    【這位整理了《傷寒雜病論》的王叔和是脈學中概括傳承的第一人,集漢以前的脈學之大成,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編著了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

    他在《脈經》中把脈象分為24種,基本概括了臨床上出現的基礎脈象,後世在其基礎上增加。】

    這本書對世界醫學也頗有影響,阿拉伯醫學之父阿維森納所著的《醫典》中有關脈學的知識大多來自《脈經》;

    波斯醫生拉希德·丁·哈姆丹尼編纂的波斯文華夏醫學百科全書《伊爾汗的中國科學寶藏》,中的脈學知識也大多來源於此,華夏的脈學因此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對歐洲醫學發展產生了影響。

    日本的大寶律令,中醫藥方仿照唐朝製度,規定《脈經》是醫學生必修教材,日本醫學家後來編纂的《大同類聚方》等醫學書籍也都參考了《脈經》。

    當然了,這書很多脈象的命名也挺有意思的,什麽“王脈”“相脈”“囚脈”,大致掃一眼目錄,還得以為是算命用的書呢。】

    王叔和:“不好意思啊”

    他年少出去行醫,卻總是被人看不起,就想說點好聽的話,再加上相同階級的人脈相上總有些共性,將病人的身份結合起來就起了這麽個名字。

    不過天幕說以為這是算命的……那不行!他這就改!

    古代不同階級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同,所以有些病就是某一個階級獨有的,比如貴族階級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比如平民的夜盲症營養不良等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