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明朝——萬曆

字數:4942   加入書籤

A+A-




    【隆慶去世的時候,太子朱翊鈞也就是10歲的年紀。

    於是,隆慶照著前麵的例子給兒子留下了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輔臣和司禮監輔導,還有李太後的嚴加管束。】

    朱元璋:“……”

    他心中暗自感歎,他真是被天幕練出來了!如今,他對許多事情的底線那可真是下降了不少。就這個萬曆所麵對的情況,放到天幕降臨之前,他肯定是要氣炸的!

    可現在的他,看著太監和後宮都能在政事上摻一腳,已經很是心平氣和了,他現在唯一的期望便是這些人不要惹出太大的亂子來,隻要他們不把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明送上死路,他就已經很知足了!

    【在萬曆初年,朱翊鈞也是很聽話的,按照祖宗舊製,一邊讀書一邊參與政事。

    而等到短暫的內閣紛爭落下帷幕後,僅剩下的大贏家張居正就和正有著“少年天子”氣派的朱翊鈞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這位年幼的小皇帝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經濟上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上就是“考成法”,這主要是針對官僚作風和文牘主義而提出的,意在提高明廷機構的辦事效率。】

    朱元璋:“……”這一條請你詳細說一下,謝謝!

    老朱他是真的討厭那種隻會空談、毫無實際建樹卻又喜歡胡亂進言的官員奏折,雖然那樣的人不多,但是真的很煩!

    看著他們的奏折,他是真的很想問問那些人下過地嗎?見過幾個民間的百姓啊?比他這個皇帝還要不懂民間疾苦是怎麽做到的啊!

    偏偏這群人就像是聽不懂話一樣,無論怎麽說,該犯還是犯!

    【而經濟領域的改革就很有名了,清丈國家田畝,推廣“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可以說是萬曆初年整個社會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最具有意義與成績的改革。

    明代中後期, 土地兼並日益加劇,朝廷賦稅收入日益減少,財政支出卻不斷膨脹,再加上官員貪汙**嚴重,說一句大明搖搖欲墜都行了。】

    “其實也得謝謝他爹,白銀得到廣泛使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才給一條鞭法提供了基礎條件”

    “弘治十五年稅田422.8萬頃”

    朱元璋:“瘋了吧!”

    “422.8萬頃”的數據讓他心驚膽戰,要知道今年的登記在冊的耕地總量850多 萬餘頃, 其中民田就有730 多萬頃, 這稅田數量下降都得有一半了!

    想到這裏,他的心情愈發沉重,稅田數量下降如此之多,就意味著稅收將會大幅減少。可是國家需要資金來維持運轉,國防建設、宗室供養、官員俸祿等等,無一不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持,怪不得國庫沒錢呢!

    永樂朱棣也來了精神,開始準備抄後輩的作業了。

    【這個“一條鞭法”也不是張居正一拍腦子就想到的政策,這個政策的雛形來自於嘉靖年間在“大禮議”裏麵站隊嘉靖的桂萼,還在江浙一帶推廣過。

    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開始推行完全體的“一條鞭法”。

    這個“一條鞭法”特點就是把一切化繁為簡,不但簡化了賦稅計征標準,還將賦役合並征收,使用“量地計丁, 計畝征銀”,在勞役上“取消力役, 官為僉募”。】

    “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 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

    “曆史影響深遠的變革”

    “屬於差一點就把明朝救起來了”

    “這個政策也算是順應時代了”

    “這玩意給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唐朝

    李世民也開始和大臣們討論起這個“一條鞭法”來,大臣們相視一眼,後列一位年邁的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我大唐當前所實行的租庸調製度已然十分完善,更重要的是契合現在的大唐。”

    李世民認同租庸調製度與現在的大唐相契合,但是他深知租庸調製度的局限性。

    這種製度固然在現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它畢竟是需要與均田製相配合的,一旦均田遭到破壞,整個製度便會崩潰。

    他不覺得大唐就沒有土地兼並,所以未雨綢繆總是沒錯的。

    若能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研究出一種更為優越也更適合大唐的稅法製度,將來也可傳給子孫後代,造福萬民。

    宋朝

    趙匡胤一聽這話,雙眼頓時放出光芒來,哎呦,這個也靠譜!

    兩稅法雖然好,但是這個“一條鞭法”看起來也很不錯啊!

    反正現在的大宋也沒那麽多的世家了,大宋也隻是剛剛開國,又不是完全的照搬,那借著天幕的東風也不是不能實行!

    天幕說明朝之所以能夠推行這個稅法,是因為明朝那個時候經濟逐漸繁榮起來了,可是在商業領域他們大宋……那可是天幕蓋章過的商業發達啊!

    “這不就是賜予我大宋的稅法嘛!”趙匡胤喃喃自語道,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明朝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個“一條鞭法”雖然不能全盤照抄,但恰當地做出一些改動還是可以的兩稅法雖然不錯,但其征收和管理卻頗為繁瑣複雜。若是能夠將賦稅與徭役合二為一進行征收,的確能相應的減少官吏與豪紳的勾結。

    如此一來,百姓們的負擔便可得以減輕,國家財政亦能得到更為穩定的保障。

    想到此處,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清朝

    雍正嘴角微微上揚,不緊不慢地撫摸著自己那精心修剪過的小胡子,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

    看吧,這就是實力!

    那些因“攤丁入畝”罵他的人,如今總該明白誰才是正確的一方了吧!

    【在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下,明廷展現出了新的氣象,其經濟狀況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成功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逐漸形成的衰敗之勢。

    但是張居正他畢竟嘉靖時期入朝的官員,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

    所以,在萬曆十年六月,一代名臣張居正就此病逝,朱翊鈞聞此噩耗悲痛不已,輟朝祭奠,為表哀榮,他下詔追贈張居正“上柱國”頭銜,賜予諡號“文忠”。

    正所謂“經緯天地曰文”“事君盡節曰忠”,此時此刻,皇帝對於這位已逝的首輔依然心懷敬意與肯定。

    不僅如此,朱翊鈞還特意指派四品京卿、錦衣堂上官以及司禮監太監一同護送這位忠臣的靈柩返回故鄉安葬,以示尊崇。】

    “雖然張居正不是完人,但是推行的幾個政策都是靠譜的”

    “萬曆中興中一半就結束了”

    朱棣:“……”

    然後呢,朱翊鈞親政之後到底怎麽了?

    是將朝堂攪得天翻地覆?還是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總不能是又親自出征了吧!

    【但是事情很快就起了變化。

    之前說了,在萬曆初期,朱翊鈞基本是處於被輔政大臣、李太後以及馮保三方勢力所架空的狀態。

    盡管他們憑借手中權力所做之事有益於國家和民眾生計,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種侵犯皇權之舉,是與大明祖訓相悖的行為。】

    “他不親政的時候是萬曆中興,親政之後是明亡於萬曆”

    “這個梗是過不去了吧”

    朱瞻基聞言默然,這話說的沒錯。

    張居正所推行的製度確實是拉了大明一把,但是同時也不可否認地對皇權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冒犯。

    而且天幕說了,這位張居正並非完美無缺之人,那麽……這個倒黴玩意,不會是在張居正死後變臉,將他生前力推的一係列政策盡數推翻了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