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貞觀律》

字數:4932   加入書籤

A+A-




    貞觀二年正月初七,人日。

    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故人為尊。以此時習俗,這一日不止官府不能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訓斥孩子。

    .

    獨孤懷恩、輔公祏等意圖謀害太子之人伏誅,事情沒有因此打住。

    大夏尚未建國之時,奚宗主在洛陽城一口氣得罪完武林黑白兩道,彼時侯希白便曾扔下奚宗主與魔門之人匯合。

    奚宗主回去沒有做任何處置。

    她留著此人,留著婠婠,便是想著哪天石之軒、魔門中人如想禍亂朝政,此二人指不定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不曾想,婠婠一門心思圖謀權柄。此女聰慧至極,早早察覺皇帝對魔門頻繁犯禁不愉,故及時與魔門切割。

    石之軒嫡傳弟子侯希白同樣頂住了壓力,丁點消息也沒泄露出去。

    出乎所有人意料,太子妃親兄長,隋朝大臣長孫晟之子長孫安業以身入局,與京師前朝官員積極密謀。

    太子出發攻打輔公祏,中途突然轉道隴西,此事本該鮮少人知曉。偏偏太子自山丹軍馬場返回前線的途中,遭遇魔門伏擊。

    要不是尉遲敬德、寇仲等人拚死相救,大夏太子人就沒了。

    魔門沒能預料到尉遲敬德、寇仲武力之高,已然超越正常將軍。

    .

    事就這麽個事。

    奚名茗之所以發火,在人日這個不訓孩子的日子批評太子夫妻——因為李世民和觀音婢在為長孫安業求情。

    觀音婢陳情:“安業之罪,萬死無赦。然不慈於妾,天下知之,今置以嚴刑,人必謂妾恃寵以複其兄,無乃為聖朝累乎!”

    這話翻譯過來——長孫安業的確該死。可他早年對我這個太子妃不好,天下人都知道。現在給他定下謀反罪,大家會說是我做了太子妃故意報複他,連累朝廷名聲。

    奚名茗知道觀音婢的擔憂,更知道她此話背後的意思。

    你聽聽她說的話,長孫安業不慈於她,天下皆知。

    長孫安業把年幼的太子妃和大臣長孫無忌趕出家門,是舅舅高士廉撫養二人長大。高士廉此前在蕭銑手下為官,剛返大夏。

    他不說,你們不說,誰知道?

    如果說原先大家不知,太子妃此話一出,那確實天下知之。

    其二的含義,李世民隻是太子,他不姓奚,謀反與否決自皇帝。

    .

    奚名茗把去年年末頒布的《貞觀律》,扔給跪在地上的夫妻兩人。

    “觀音婢,你來之前一定沒有問過另一位當事人。如果你問過輔機,他必不同意你如此行事。拿回去好好讀讀,真正讀懂,讀透徹,再來和朕說話。”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長孫無忌是《貞觀律》製定者之一。

    曆朝曆代,“謀反罪”皆是十惡之首。長孫無忌能在身份略帶尷尬之時,提出“謀反罪”當慎殺。

    這種超前的法治觀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奚名茗原本以為得她主動提出呢。

    想想隋末,為什麽造反者一呼百應,百姓活不下去啊。

    長孫無忌倡導此法,奚名茗喜出望外,極其讚賞。為此特意命軍器監郝運單獨為其鑄劍一柄。

    《貞觀律》製定之時,長孫無忌可想不到,他那嗜酒如命、不務正業的兄長還有這麽出息的一天。

    再看觀音婢,耽於“賢”名啊。

    .

    觀音婢捧著《貞觀律》,惶惶不安。

    李世民倒是反應快,磕頭請罪:“師父,弟子太惜名聲,我們錯了。”

    奚名茗長身而起,“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你們今天為了名聲置國家法度而不顧,明天就有臣子為皇家臉麵膽敢禍國殃民。”

    帝王擔一國之重,無論人言之惡還是舉國之災,必須一力承當。

    何以恐懼人言?

    皇帝陛下俯視二人沉聲問:“明白嗎?”

    不得不說,此刻的奚名茗,如果旁人來看,必是君威難測。

    李世民不是旁人。

    他爬起來靠近奚名茗,扯扯皇帝衣袖:“知錯了師父。咱們這不是……師父您殺了您師父,我斬殺親弟還害死親兄長,咱師徒二人這惡名沒法逃也逃不過。”

    丈夫一句話,把觀音婢嚇得麵無人色。

    做妻子的知道郎君與陛下親近,也知道郎君將缺失的長輩親緣全然寄托陛下一身。

    可她真不知道,丈夫身為太子,真敢和陛下說話無所顧忌。

    眼前的一切,哪怕換做唐國公李淵,郎君也不曾如此坦蕩。

    (奚名茗:要不我說這小子自帶感知雷達呢。)

    李世民憂心麵如金紙的妻子,央求道:“師父,您別怪觀音婢。那時候我還是李唐的秦王……”

    李世民輕聲道:“因故中過毒,是前朝秘毒,隻可能出自宮廷。如果不是郭阿婆出自獨孤家,後果如何不敢想。那時觀音婢衝進宮裏找父親要公道,死的是那晚溫酒的仆役。”

    李世民再拽師父袖口:“觀音婢不同,她是個小女子,恐承受不住口誅筆伐。”

    哼,小女子,小女子能一句話埋無數大坑?

    “少作小兒姿態,承乾也比你這個耶耶穩重。”奚名茗嫌棄地從太子手中扯出袖口,轉頭對太子妃淡然道:“起來吧。”

    觀音婢聽話起身,垂首之前偷瞄一眼丈夫,並未得到提示,安靜垂手站到一旁。

    奚名茗嚴肅道:“觀音婢,你如今是太子妃,將來是皇後。皇後之尊與帝齊體,供奉天地,祁承宗廟,母臨天下。”

    皇帝陛下語重心長:“這天下一半是女子,你是她們所有人的榜樣。你如何行事,影響著天下一半的人口,得清楚母臨天下的份量。”

    觀音婢看向丈夫,李世民笑得一臉燦爛。

    郎君真的……很為有陛下這樣的師父和君王而高興,甚至是驕傲。

    太子妃這次沒繼續表現惶恐,她再度走到中央,斂衽行大禮:“謹領訓。”

    奚名茗招招手,觀音婢起身,和李世民一左一右陪伴陛下。

    奚名茗帶兩人走出紫宸殿,讓太子妃放鬆一些。

    奚名茗邊散步邊閑聊,“法家認為朝廷應對臣民施加重刑,以維護君王的絕對權威。儒家倡導教化為主,支持輕刑,主張道德約束和法律處罰並重。”

    古代法家的本質是君本,對底層百姓實際很不友好。

    “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如邊城條例,屬於亂世用重典,可並不全麵;到了咱們大夏,正該休養生息,便不可對百姓約束太過。”

    “對百姓寬鬆,不代表對官員、對帝王也能鬆弛。相反,正因百姓少約束,上層才更該做出榜樣。”

    “世民、觀音婢,你們記住,君王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必須有所約束。可以是道德,可以用律法。沒有製約的帝王之於世間萬民,必成災難。”

    剛好下台階,李世民下意識出手攙扶,伸出手才意識到師父比他身手矯健。

    太子若無其事收回手,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不是我。

    太子殿下十分自然附和陛下發言,讚同道:“一如隋朝,從極盛到國滅,不過短短十餘載。”

    楊廣太過隨心所欲,更容不得任何人持反對意見。

    “嗯。因此哪怕帝王,也有諸多不可觸碰的禁忌。”

    律法既已頒發天下,太子妃怎可帶頭違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