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樂傻了

字數:4393   加入書籤

A+A-




    無數能工巧匠湧入明州,給陛下造船不隻工錢高,一天居然提供兩頓幹飯,工人每日的夥食標準清清楚楚張貼在外牆。

    也是相當意外。

    魔門自西漢至今大幾百年積攢,他們實在不想學門閥世家,被皇帝摁在砧板之上,慢慢用鈍刀子割肉。

    不如爽快點,家底掏空就掏空。

    奚宗主說,這趟虧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賺的機會更大。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當初就因顧忌不值錢的臉麵,這才讓門派失去在大夏朝出人頭地的機會。現在就比哪派底蘊厚,誰出錢多誰份額大。

    .

    門閥世家聽到消息,知道陛下不想留魔門折騰百姓,又想給他們尋求新出路。

    這些人如同聞到腥味的鯊魚,一個個揮舞著錢財,紛紛要求加入。

    沒辦法,大夏統治下的中原,至少兩代沒給世家留任何盤剝百姓的機會。佃戶仆役快跑得沒人了啊,大夏朝廷分地,誰還願意留在主家?

    留在當地怕你報複,百姓還能跑到外地。現在正值大夏朝人口普查,流民竄到外地報到,官府照樣分地。

    奚名茗得承認,搞宣傳這事,這個世道的佛道兩派出乎意外的好用。

    地!對百姓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世家再不思進取,擎等著家族越來越虛弱,直至不再擁有任何特殊地位。

    .

    明州全城人潮如織。

    為治安計,寇仲領軍駐紮。

    皇帝陛下開始在洛陽掰著手指頭計算海船進度,係統這次沒繼續廢,它居然提供了這個朝代能夠實現的超級海船!

    奚名茗原以為得慢慢摸索,這下可太省時間了。

    .

    朝廷正在忙活史無前例的禪位典禮,大家都很忙。

    主角反而清閑下來。

    太子殿下比對著輿圖問,“師父,為什麽是明州?”

    奚名茗掃了李世民一眼,“中原輿圖是看不出什麽的。”

    李世民擠上龍椅,興奮問:“師父手上有海圖?”

    既因奚名茗對無上權柄心懷敬畏,也是師徒二人真正交心,李世民才敢行為如此放肆。

    這要是被魏徵瞅見,必然連皇帝帶太子一起參。也不知道魏徵每天幹勁怎麽那麽足,哪哪也看不慣。

    “海圖麽?現在還沒有。”

    李世民撞撞師父肩膀,“可您心裏有數,對吧?”

    大夏重臣在有關皇帝陛下擅於讖緯一事上,早八百年就集體學會了掩耳盜鈴。

    當然,不耽誤這些人私下掏出小本本斟字酌句記錄。

    “嗯。等為師回來,你看過完整的海圖便知曉原因。”

    海上絲綢之路。

    “行吧。您還沒告訴我為什麽是明州呢,師父開始不是在泉州和明州之間猶豫嗎?”

    “未來幾年的大災難,師父給你和宰相們講過。那你們就應該知道,如果問中原大地哪片區域最具備開發價值,必然是這一圈。”

    奚名茗在輿圖上以河北為中心,包括高句麗在內圈了一個大圓。

    李世民努力克製眼饞,“328萬頃肥沃土地。”

    敢情師父出海還兼順道練水軍,以期將來征討高句麗。

    那明州比泉州近。

    奚名茗瞥了眼太子,自她將東北平原黑土地數字化,從李世民到薛伯褒,每個人再看輿圖,視線隻要落在右上角這一塊,無不流露看到肥肉的眼神。

    “均田製在王朝之初,對穩定天下有奇效。可一旦人口發展起來,朝廷若對地方失去強力控製……均田製將無以為繼啊。”

    不隻是土地兼並,更大的原因是吏治**。

    奚名茗道:“這個時候既要有變更祖宗之法的魄力,也要為國家財政尋求新的增長點。”

    奚名茗有些話沒有說出來。

    安史之亂怎麽來的?

    直接原因是人口增加和吏治**,導致屬於朝廷土地不夠,不得已改革兵製。府兵製改募兵製,偏偏朝廷缺銀子……那誰給發銀子,自然是誰家的兵。

    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是貴族和官員的盛世,與百姓無關。

    .

    李世民作為未來帝王,他比劃了一下長安與東北那一塊的距離,再重複奚名茗剛才所畫的圓。

    “在您的規劃裏,這一片一旦得到開發,那麽全國的人口和經濟重心必將轉移至此。師父擔心京師相隔太遠,朝廷無法節製地方。所以您此前才說……大夏京師暫定洛陽。”

    是啊,為什麽唐以後所有王朝政治中心,對比長安一再往東往北遷移,從宏觀分析很大原因便是如此。

    真是天賦,純純的天賦流。

    她奚名茗知道,是曆史發展有了既定結果,再有無數人專門研究,被她搬來一用。

    李世民呢?

    他從奚名茗隻字片語探索總結,便得出了千年之後研究的結果。

    .

    李世民情緒低落,“師父是為百年之後的大夏考慮。”

    在沒有師父的世界,大夏是不是百年之後變得很糟糕?難怪師父一刻不想耽誤……為國家財政尋求新的增長點啊。

    奚名茗不知道太子在想什麽,不過呢,李世民一向神采奕奕,很少蔫頭耷腦。

    師父拍拍徒弟的肩膀,鼓勵道:“咱們把能做的做到前頭,其他看後人。哪天大夏對百姓不好,那它活該被推翻。”

    “師父,您怎麽不盼點好?”李世民抱怨,“魏徵聽到又要參咱師徒倆。”

    “所以你要好好教育承乾,別才啟蒙就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君王需要學的是如何決斷,不是做道德聖人。”

    別好不好的一點小事便上綱上線,瘋狂打擊孩子。

    以時下的標準,她和李世民兩人皆私德有虧,也沒見滿朝文武多說一句。

    還沒出發呢,李世民已經充滿離別之情,他眼眶濕潤癟嘴道:“一定這麽著急禪位嗎?哪怕禪位,一定得著急忙慌出海嗎?您不是一直念叨養老?”

    肩扛江山,他才二十三歲啊。

    等等,師父好像小他一歲?對啊,師父小他一歲!那怎麽他總誤以師父是大長輩?難道就因為師父能力太強?

    李世民越發恍惚。

    奚名茗:孩子這是要登基樂傻了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