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黃海金礦

字數:5037   加入書籤

A+A-




    朱棣看著仰起頭顱,一副自己沒錯樣子的朱高煦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你個小兔崽子,沒有兵部的調令,擅離職守,到現在還不知錯,老子現在就打死你。”

    眼看著就要動手,朱雄英趕緊攔下自己的四叔,勸道:“四叔,你現在就是打死他,他也不覺得自己錯了,再說了,你看他膀大腰圓的樣子,一頓打他也不會長記性啊。”

    朱棣依然氣的不輕,氣喘籲籲的道:“那怎麽辦?就這麽放了這小子?”

    朱雄英搖了搖頭,淡淡道:“沒事,四叔,經此一戰,北境最起碼數年之內不會有任何戰事,可以將高煦帶回京城,慢慢調教他。”

    朱棣這才消了點氣,有些狐疑的道:“你回京城之後,事情那麽多,哪有時間帶這小兔崽子。”

    朱雄英神秘一笑,笑著道:“四叔放心,侄兒目前已經有些想法,稍後您就知道了。”

    朱棣也沒有多問,既然自己這位大侄子說他心中有數,那就一定錯不了,瞪了朱高煦一眼,將頭側到一邊。

    而朱高熾則是拉著自己的二弟,沒好氣的低聲道:“老二,你怎麽和個倔驢一樣?和爹認個錯能少一塊肉是怎麽著?”

    不過朱高煦的倔脾氣一上來,連朱棣都降不住,更別說一向寬容的朱高熾了。

    而王建國雖然是兵部尚書,但是麵對這一屋子的王爺國公,也不敢有半點脾氣,老老實實在一旁候著。

    “王大人,這次你來,是帶來了我爹的旨意?”

    王建國清了清嗓子,很謙卑的回著朱雄英的問話:“回太孫殿下,太子殿下的旨意是現在還是以重建北境防線為主,等到北境防線建好之後,所有參戰將領回京聽封。”

    朱雄英知道如果隻是傳達這麽個旨意,不會將王建國這麽個親信派來,一定還有其他的事情,不過既然他沒有在這麽多人麵前挑明,朱雄英也沒說破。

    在一陣寒暄之後,就帶著王建國來到了後堂。

    “說吧,我爹還交代你什麽了?”

    王建國的臉上帶著有些諂媚的笑容道:“太孫果然聰慧,這是太子殿下的密信。”

    朱雄英接過密信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有些納悶的道:“這張大人吃錯藥了?彈劾我?我也沒惹他啊。”

    王建國依然是那副謙卑的麵容,在一旁提醒道:“太孫殿下,官員任免,就算是太子在沒有監國之前,也隻能提建議,不能直接插手,雖然皇上和太子都不會介意,但是畢竟滿朝文武都看著,還是應該有所收斂。”

    朱雄英沉默片刻後,知道這一定是自己老爹的意思,所以隻能點頭道:“好,孤知道了,以後會注意的,我爹還有什麽吩咐?”

    見到朱雄英真的聽進去了,王建國也鬆了口氣,他還真怕太孫會年輕氣盛,不屑一顧。

    “回太孫,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自從北境籌建新軍以來,戰力有目共睹,而且組織更加緊密,所以不如趁著這次重鑄北境防線的時機,推進全**製的改革,不知道您以為如何?如果時機成熟的話,兵部會全力配合。”

    改革軍製嗎?朱雄英麵露沉思之色,這原本是打算等到他登基之後再做的事情,現在北境新勝,士氣正盛,由此為機,改革軍製似乎也不是不行。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除了北境之外大部分行省還是實施的衛所製。

    所謂衛所製就是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

    按規定,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征糧。洪武至永樂年間,全**屯約有**十萬頃。除大量軍屯外,還實行商屯作為補助手段,即按“開中法”,由商人在邊地募人墾荒繳糧,以補充軍糧。

    這種情況其實很適合於大明初期,國庫空虛之時,解決了無法負擔龐大軍費開支的窘境,也在維護明朝君主**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衛所製的士兵逐漸被侵蝕,由於是世襲軍戶,更多的士兵更擅長於屯田而不是大戰,以至於大明後期除了邊軍還有些戰力外,其餘各地的衛所兵幾乎沒有任何戰力。

    作為重生者,朱雄英自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再發生,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完全沒有必要繼續實施衛所製。

    軍人就該時刻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平日裏應該勤加訓練,等待時機保家衛國,而不是整天想著怎麽屯田。

    “好,既然我爹有此想法,那再好不過,傳鎮北王,護國公,穎國公,魏國公,衍聖公,黃海侯過來。”

    隨後又看向王建國輕聲道:“既然我爹派了王大人過來,想來您還是有些本事的,還請不要藏拙,盡力輔佐促成此事。”

    王建國諂媚的笑容一滯,有些憨笑道:“太孫殿下說笑了,下官哪有什麽真才實學,一切但憑太孫殿下做主。”

    雖然滿朝文武都認為這王胖子隻會鑽營,抱太子殿下的大腿,但是朱雄英很了解自己老爹,如果沒有真才實學,絕對不會將兵部交到他的手上。

    而且這次北伐曠日持久,但是兵部從頭到尾都沒出過半點疏漏,再加上王建國任兩淮轉運使的時候,汪藏海曾經和此人打過幾次交道,評價極高。

    所以朱雄英不相信這樣的人會是一個草包,見到王建國還在裝蒜,他的眼睛宛如深淵一般,凝視著對方。

    而王建國見到太孫不再說話,隻是一味的盯著自己,內心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心裏對這位太孫殿下也越發捉摸不透。

    因為兩人都不說話,氛圍在詭異的沉默中越來越沉重,最後還是王建國先挺不住,躬身道:“回太孫殿下,下官一定用盡全力,不敢有絲毫藏私。”

    朱雄英這才冷哼一聲道:“行了,看你的體型,一直站著也夠累的,去一旁坐著吧。”

    王建國這才如蒙大赦,坐在一邊的椅子上,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不顧形象的將一旁的茶水一飲而盡。

    剛才太孫殿下身上的壓迫感實在是太重了,像自己這種常年跟在太子殿下身邊的重臣都有些承受不住。

    很快,剛才點名的將領就都魚貫而入。

    朱雄英也沒拖遝,直接將想要改革軍製的想法說了出來。

    做場之人都久經戰陣,對軍製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藍玉作為五軍都督府的領軍人物,對目前全國的軍製都比較了解,所以率先開口道:“殿下,現在除了北境新軍之外,整個大明有三百多個衛所,上百萬大軍,想要徹底改革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

    朱棣也深知想要改革軍製的難度,有些擔憂的道:“而且現在北境的數隻新軍,鎮北,天策,靖安,武東,武寧,平安,鎮山七隻新軍,已經耗去不少錢糧,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軍製改革,恐怕得把大明的家底都掏空,如今咱們北境的防線還差了一億五千萬兩白銀沒湊齊呢,再想改革軍製恐怕力有未逮吧?”

    朱棣的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經過這段時間的戰爭,國庫是真的不多了距離稅收還有三個月,但是所有人不可能都等著啊,現在的情況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朱雄英神秘一笑,拿出一份清單淡淡的道:“這是唐闕傳回來的北元第一批的賠款,已經到了賽音山達,各種物資加起來,足足有九千萬兩白銀,都用來建設北境防線,差六千萬兩的缺口,效仿在北平的招商會,咱們再辦一次,想必大明的商人還是願意給孤這個麵子的,湊齊這個數字不難。”

    對於朱雄英在大明商人心中的威望,眾人沒有任何懷疑,畢竟開封和北平的兩次招商會,所有參與的商人都賺的盆滿缽滿,都在翹首以盼新的招商會,隻要朱雄英振臂一呼,全國的商人一定會蜂擁而至。

    孔士行苦笑道:“殿下,就算湊齊了這個數字,國庫應該也拿不出改革軍製所需要的銀兩了。”

    朱雄英環顧了一下四周,壓低聲音道:“在這裏都是自己人,孤向你們透露一個秘密,在黃海行省孤讓平安大將軍開采的金礦已經有些進展了,儲量比孤預計的更多,現在已經開采了七千萬兩黃金。”

    什麽?七千萬兩?黃金?

    按照現在的比例,一兩黃金能換算成五兩白銀,這豈不是三億多兩白銀?

    一旁的王建國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趕忙問道:“太孫殿下,這事太子和皇上知道?”

    朱雄英斜了他一眼,理所當然的道:“自然是知道了,要不然平安會替孤保密?錦衣衛會是瞎子?但是這事絕對不能讓戶部和朝臣知道,要不然可就都得進國庫。”

    就連一向膽大妄為的藍玉都忍不住為朱雄英擦了把汗,這要是讓朝臣知道,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穎國公傅友德和孔士行更是恨不得將自己的耳朵切掉,這種事情是自己能聽的?

    倒是徐子卿等人已經習慣了朱雄英的膽大妄為,所以沒有任何詫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