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殿試(下)

字數:5763   加入書籤

A+A-




    自從曾靜說完之後,大部分學子都沒有敢主動說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土地製度有深刻的了解的。

    雖然現在讀書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但是世家子弟很顯然還是會更有機會。

    朱雄英隻能繼續點名道:“朱善,你的文章寫的也不錯,看起來對屯田有著獨到的見解,不如講一下?”

    朱善的年紀已經不小,看起來比曾靜大了至少一輪的年紀,而且朱善出身軍戶,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

    “回陛下,學生認為,想要土地改革,屯田必將成為重中之重,建國初期,我大明所有的衛所都有屯田之責。”

    “日積月累之下,所屯田地的數目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再加上一些流民和罪犯也會被派去開墾荒地,開墾出的田地既不歸官府,也不歸民田,甚至都不用繳稅,豈不是荒謬?”

    “所以學生認為,可以派出專人,先以屯田和這些無主之田作為突破口,效果會更加明顯,百姓也會更加受益。”

    朱雄英聽著朱善的描述,時不時的點了點頭,最後等他說完之後,突然開口詢問道:“諸位學子似乎都對土地兼並諱莫如深啊,朕沒記錯的話,建國之初,太上皇就設立了多條國策,限製土地兼並啊,楊閣老,你還記得嗎?”

    作為跟隨朱元璋的老臣,自然不會忘記,甚至是信手拈來。

    “太上皇在建國之初,曾經定過五條鐵律,一直延續至今。”

    “一是沒收元朝官田和豪強地主的田地,分為官田和民田,其中官田用於賜予功臣或出租給平民,民田則免除稅賦或減輕稅賦;

    二是實行“永不為奴”的政策,禁止地主以債務或其他方式剝奪農民的人身自由;三是實行“永不加賦”的政策,規定每戶每年隻需繳納一定數量的錢糧和勞役,不得隨意增加;

    四是實行“永不遷徙”的政策,規定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不受官府幹涉;五是實行“永不賣地”的政策,規定農民不能出賣自己的土地,以防止土地兼並。”

    朱雄英投去讚許的目光,繼續沉吟道:“永不為奴,永不加賦,永不遷徙,永不賣地,哪怕是這樣,還是會有土地兼並的現象發生,這是為何啊?”

    這個問題拋出來,奉天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就連楊思義的呼吸都有些緩慢起來。

    這時總成績第三的丁顯站了出來,朗聲道:“回陛下,學生認為,不管是土地兼並也好,還是世間大多不平事也罷,歸根結底不過是四個字,利益熏心,”

    朱雄英笑著看向丁顯,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怎麽個利欲熏心,你繼續講。”

    也許是受到曾靜的影響,丁顯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滔滔不絕的道:“很簡單的道理,陛下,雖然我大明如今的吏治還算清明,但是不同的階級依然明顯,公侯的勢力,士大夫的野心,地主的貪婪依然是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隻有讓他們有所顧忌,不敢真正的為所欲為,那土地改革的好處才能真正的落在百姓的頭上。”

    朱雄英沒有說話,而是看著丁顯繼續道:“如果朕記的沒錯的話,你的文章與分封給藩王的封地有關吧?”

    丁顯毫不畏懼的應下道:“沒錯,陛下,我朝開國之後,太上皇大行分封,我大明的土地大部分其實是在藩王的名下。”

    “以北平為例,當時燕王的封地是三千頃,但是當時北平氣候寒冷,能耕作的土地並不多,撐死不過一千頃,這豈不是可笑嗎?”

    “而且就算如此,太上皇依然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各地的藩王賜田,藩王的後代依然是宗親,還需要百姓們供養,一百年後,國家財政就會出現負擔,三百年後,百姓們連基本的吃飽都成問題,最多不過六百年,他們就會成為壓垮我大明的巨山。”

    “所以學生認為,想要進行土地改革,最基礎的就是要收回藩王的土地,並且明確規定,藩王的土地份額,否則的話,再怎麽改革都是杯水車薪。”

    丁顯的話說完,就連楊思義的冷汗都流出來,好家夥,這是瘋了啊,陛下想要削藩都要三思而後行,你倒是勇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就敢說出來。

    朱雄英也有些為難的揉了揉腦袋,這小子說的話是真對他的胃口,但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他也隻能訓斥道:“大膽,分封是太上皇定下的國策,怎可輕易置喙?丁顯你口出狂言,拖出去,將他從這屆學子中除名。”

    丁顯聞言雖然麵色慘白,但是目光依然堅毅。

    “陛下,學生所言,句句發自肺腑,不削藩,大明的國力遲早會被消耗殆盡啊,陛下...”

    話還沒說完,就已經被禁軍拖了出去,其餘學子的表情也都很複雜。

    不過朱雄英揮了揮手,繼續與他們開始聊起土地改革的政策。

    時間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晚上。

    曾靜的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其餘學子也都是饑餓難忍,這時朱雄英才緩過神來,哈哈笑道:“是朕的不是了,你們都是大明未來的希望,朕一時也忍不住多和你們說了幾句。”

    “王九成,讓禦膳房做些肉餅,肉湯,直接端過來,朕就和諸位學子在這奉天殿內,邊吃邊聊。”

    王九成其實早就準備好了朱雄英的膳食,但是聽到陛下這麽說,他又讓人撤了下去,讓禦膳房的人抓緊時間做麵餅去了。

    而一眾學子也都是很感動,沒有想到陛下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就連楊思義都累了,和朱雄英一起不顧形象的坐在地上,片刻之後,熱乎乎的肉餅和散發著香氣的湯就端了上來。

    在朱雄英的帶頭下,所有人都抓起肉餅開始大快朵頤了起來。

    在吃飯的過程中,朱雄英沉聲道:“你們都是大明的肱骨之才,朕對你們也是滿懷期待,不管怎麽說,土地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你們是新學選拔出來的第一批進士,也要為過來人做好榜樣。”

    “朕先講一下朕的想法,曾靜,你的想法很好,朕決定封你為正六品巡農禦史,嚴查土地兼並之風,你帶著購買皇莊的名單,挨家挨戶上門去查,務必保證所有賣出去的土地,最後都落到了百姓的手中。”

    “朱善,你也一樣,同為正六品的巡農禦史,負責將所有的屯田都清算清楚,一並收歸朝廷,再由朝廷分發給百姓。”

    “其餘學子,都為正七品的巡農禦史,負責將全國各地,二十一省所有的土地都丈量的清清楚楚,不能有一絲的偏差,朕要一個全新的,沒有任何水分的魚鱗冊,諸位,能做到嗎?”

    所有的學子聞言都激動的站了起來,齊聲道:“多謝陛下隆恩,學生必將粉身碎骨以報君恩。”

    朱雄英揮了揮手,凝聲道:“好,朕就在這奉天殿,等著你們的捷報!”

    “謝陛下!”

    送走所有的學子後,朱雄英帶著楊思義直接來到了偏殿。

    原本應該被禁軍拖下去的丁顯,此刻已經被綁了起來,身上鼻青臉腫,顯然受了不少的苦頭。

    朱雄英一臉嚴肅,不怒而威。

    “丁顯,你可知錯?”

    丁顯仰起脖子,依然沒有任何畏懼的道:“陛下,學生何罪之有?”

    朱雄英嗤笑一聲:“你口口聲聲將削藩掛在嘴邊,你不知道分封是太上皇定下來的國策嗎?如今太上皇尚在,你覺得朕能削藩嗎?你這不是置朕於不忠不孝之地?”

    丁顯一愣,隨後搖頭道:“陛下,您是大明的天子,不是太上皇一個人的晚輩,為了孝道而置大明國運於不顧,這算什麽?”

    “您當初冒天下所有儒生攻訐的風險推行新學的時候,難道不是一心為了大明?怎得如今已經登上帝位,卻如此瞻前顧後,這可不像學生心中的陛下。”

    朱雄英聞言突然笑出了聲:“看見沒,這小子連朕都罵進去了。”

    楊思義也是笑不語,淡淡的搖了搖頭。

    “朕再問你一遍,你是不是堅持認為該削藩?”

    丁顯點了點頭道:“學生認為,削藩勢在必行。”

    “不止是在土地上,在軍事上,藩王們都配備有數目不少的護衛,基本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私家軍班底。尤其是位於邊境的幾個藩王,都具有較強的軍事實力。除了自己的直屬部隊外,周遭地區的軍事力量,也都可以供其調遣。”

    “除此之外,藩王最大的問題是子孫們不僅可以世襲,而且地位崇高。他們甚至還能幹預地方上的所有行政事務,範圍絕不僅限於自己的王府領地。隻要藩王覺得有必要,一樣可以過問領地周圍的地方事務,權力遠高於一般人想象中的封建領主,所以學生認為,藩王遲早會對中央皇權產生威脅!削藩已經迫在眉睫!”

    朱雄英看向楊思義:“楊閣老,朕給你找的這個學生如何?”

    楊思義滿意的笑道:“老臣謝過陛下。”

    朱雄英看著慷慨陳詞之後,愣在原地丁顯,歎了一口氣:“愣著幹什麽?能拜楊閣老為師,你還不願意?”

    丁顯這才反應過來,直接跪在地上道:“學生丁顯,見過老師。”

    楊思義點了點頭,輕聲道:“起來吧,想做本閣的學生可不容易,最起碼三五年內你都要好好學,不能入仕,你可願意?”

    丁顯心道:“傻子才不願意呢。”

    楊思義是什麽人?最早的內閣元老之一,拜在他門下,以後定然大有作為,而且從陛下的態度來看,分明是將自己的諫言聽了進去,這才是最讓他開心的。

    果然,朱雄英叮囑道:“你啊,太過於耿直,多和楊閣老學學為人處世之道,削藩之事,朕自有計較,以後有用的到你的地方,懂了嗎?”

    丁顯突然露出一絲微笑:“大明有您這般明君,一定會千秋萬代。”

    朱雄英聳了聳肩:“你小子,終於說了句好聽的話....”

    :..cc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