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稅製革新
字數:8255 加入書籤
“海軍賢弟說母後的藥一定要按時按量吃,然後他走了。”
馬皇後聽了,感慨地說道“真的不知道如何謝這孩子了!”
朱元璋聽到這話,握握她的手,安慰道“能和他認識,也是一種緣分。誰知道以後怎麽樣,說不定有報答他的機會呢!”
說到這裏,他又看向朱標,表情就嚴肅了一些,問道“你後來和海軍說什麽了呢?”
朱標一聽,連忙回答道“兒臣正想和父皇稟告呢!”
說著,他就把和朱海軍商量,想要朱海軍傳送什麽東西的事情,給朱元璋說了一遍。
完了,他還提高了嗓門,聲音拉大,重點強調道“父皇,隻要傳過那個叫電腦的東西,就等於是傳了幾百萬本海軍那個時候的書過來啊!這個還可以是我們自己挑選,到時候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三百六十五行,所有的科學知識,我們都能拿到了!”
朱元璋一直認真地聽著,直到朱標說完,他才說道“先用晚膳吧,你把這次的對話寫下來,等晚上我們再仔細過一遍,商量下利弊!”
朱標一聽他父皇不是馬上同意,頓時有點失望。不過他失望也沒用,隻好答應一聲。
朱元璋又叮囑了馬皇後好好休息,親自看著馬皇後把藥吃了之後,他才離開。
入夜,他便看到了朱海軍寫的對話奏章,就電腦相關的那些內容,雖然他已經聽過一遍,但是還是又仔細地看了兩遍,然後才放下對話奏章,看向朱標說話道“爹知道你非常想要那個電腦,但是一旦要這個電腦的話,我們必須做出非常大的改變才行的!”
朱標當然是有想過,此時聽到這話,便馬上問道“父皇是說我們和海軍賢弟那個時候的語言、習俗等的不同麽?”
看到他爹點頭,他便毫不猶豫地再說道“兒臣以為,這是天賜大明朝機會,就算要大動幹戈,把這些都改成和海軍賢弟那個時候一樣,也是非常劃算的。如此一來,可能有一代人會不是很習慣,但是以後我們接受那麽多的科學知識,就不會有任何障礙了!”
說完之後,他怕朱元璋還不肯同意,便馬上又補充說道“再說了,海軍賢弟那個時候的語言、問話和習俗等等,都是傳承自我們,有很多東西都是相同的,我們現在不改,那也是經過六百來年會演變成海軍那個時候。既然如此,我們縮短這個時間,也不算有多出格!”
朱元璋聽到他的這些話,便明白他是真的認真思考過,而不是因為有幾百萬本書就一時衝動,於是,他便帶著一點欣慰說道“既然伱認真想過了,那爹就放心了。改動這些東西,可是大事情,萬一爹有什麽問題,那你當了皇帝,也要堅持下去。如此經過我們兩代皇帝之後,就不會有問題了。”
按照朱海軍的說法,他至少還有十五年可以活,那時間肯定是夠的。但是,有朱海軍的影響,曆史已經變得可以改變,那他到底能不能像原本一樣再活十五年,誰也不知道。為此,他就有這個說法。
在明白了朱標的決心之後,朱元璋便嚴肅了臉說道“那首先一個,就是要再改版《洪武正韻》,一切都按海軍那個時候的發音來。也剛好,讓他把他們那個時代的啟蒙書發過來,我們的教育計劃,都按照他那個時代來。這個革新,將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朱標聽得連連點頭,見縫插針,表達自己的想法道“雖然我們大明朝的人都要重新學,但是所有知識都能是現成的。兒臣以為,光是能容易讓大明朝百姓因此都能識字,就值得了!”
朱元璋聽了,心中其實是不同意的。
如果隻是這一點的話,他就不會同意如此大動幹戈。但是,能承接朱海軍那個時代的寶貴學問,會讓子孫後代免去摸索幾百年,甚至可以說,以後一直都會遙遙領先於這個世界,那才是無論如何都值得了!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隻是對朱標說道“你來負責《洪武正韻》的修改,爹在此之前,先宣布幾項革新。要幹,就好好幹!”
說完之後,他便和朱標有關具體的事情商量了起來。
………………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便召集文武百官於金鑾殿議事。
收到旨意的各衙門官員,紛紛趕往金鑾殿,一路上,和熟人同僚議論紛紛。
“這又是出什麽大事了麽,突然之間金鑾殿議事了?”
“是啊,金鑾殿議事不奇怪,但是臨時到金鑾殿議事,絕對是有大事!”
“上一次臨時在金鑾殿議事,好像是太子殿下得天花瘟疫的解決之道吧?”
“對啊,昨天是打擺子瘟疫解決了,莫非是因為這事?”
“本官以為,該是因為神仙又一次顯靈的事情,多少總要表示下,朝廷封個什麽,讓天下各地祭拜吧?”
“也不知道這神仙是道家還是佛家,聽說京師城裏的和尚道士都要打起來了,都說是各自一邊的。”
“……”
整體來說,文武官員對於這次的金鑾殿議事,總體上還是樂觀的。
等他們到了金鑾殿上,等到皇帝駕臨之後,卻發現太子殿下沒有出現,他們就有點奇怪了。
如今太子早已成年,皇帝也早讓太子處理政務,每有大事,更是把太子帶在身邊,怎麽這一次就沒有帶太子呢?
不過沒等他們有多好奇,就見洪武皇帝臉色陰沉下來,讓大理寺審刑官吳庸宣讀盜官糧一案的進展。
這麽一來,金鑾殿內的氣氛,頓時就變了。
此案是沿著一條線追查,從朝廷追查到省級、州府,乃至到縣下各地方糧長,所有行賄受賄的,全都一網打盡,規模之大,遠超之前的空印案,牽連全國十三個布政司中的十二個,朝中部堂級高官六十一人,全國涉案的貪官汙吏達到兩萬餘人。
聽著吳庸的介紹,金鑾殿上的文武官員,幾乎是人人色變。
不過洪武皇帝的威望太高,更不用說,如今因為神仙顯靈,皇室不惜以仙丹救治普通百姓,更是讓洪武皇帝的威望進一步提升。因此,誰也不敢說什麽。
吳庸在宣布案情進展之後,又由都察院都禦史趙鬆這邊開始介紹這個案件中的具體違法亂紀之事項,包括巧立名目坑百姓錢入腰包的事情。
不說所有糧長和地方官吏都幹,可大部分糧長和地方官吏,或多或少都有借助朝廷的名義,編造一些斂財名目,欺壓百姓撈錢,肥了自己的同時又孝敬上一級官員。
等到趙鬆介紹完畢之後,朱元璋便掃視底下群臣,嚴厲地說道“宵小之徒,不念皇恩,不顧民生,以身試法,貪汙受賄,中飽私囊。此等敗類,實乃國家之蠹蟲,百姓之禍害。朕絕不姑息,該殺的,有一個殺一個,有兩個殺兩個,有多少都殺,如若不信,可試朕之刀利否!”
這番殺氣騰騰的話一說出口,金鑾殿上頓時鴉雀無聲,就連一枚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
洪武皇帝已經用三大案來證明,他絕不是說說而已!
每個文武官員都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千萬別犯在皇帝手裏!
朱元璋緩緩的掃視底下每個人,過了好一會之後,才又開口嚴肅的說道“之前稅法,給貪官汙吏留下太多空子可鑽,因此朕決意革新稅法……”
聽到這話,雖然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都畏懼朱元璋的威嚴,但也還是抬起頭來,稍微帶著一點詫異看向洪武皇帝。
因為稅法這東西是國之根本,並且洪武皇帝在開國之後就定下了稅法。這才過去沒多少年,竟然又要革新稅法?
稅法可不隻是關係到普通百姓,連他們這些文武官員同樣是有切身利害關係的,因此每個人都豎著耳朵聽洪武皇帝要把稅法改成什麽樣的?
隻見朱元璋看著他們,嚴肅的說道“以後所有稅收全部折成田賦,攤到每畝糧田中,並以戶為單位,采用樓梯稅法,而不是均攤。且朝廷不再以實物收取,而是以大明寶鈔收取……”
他這個話還沒說完,底下的文武百官皆露驚訝之色。
因為他們發現,皇帝宣布的這個新稅法,竟然是聞所未聞,至少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曆朝曆代中有哪個朝代是這麽做的!
所有稅收都要折算成田賦,要以戶為單位,還要什麽樓梯稅法,這些絕對是聞所未聞!
要不是洪武皇帝剛殺氣騰騰的說了一番話,指不定他們這個時候就會竊竊私語了。
此時,底下的文武官員都在詫異,但是洪武皇帝卻不管他們,繼續在說道“如此一來,百姓便隻知有田賦而已,且知道自己的田賦是多少?那些貪官汙吏,包括地方土豪劣紳,便無法再用朝廷名義,編造名目去欺壓百姓……”
武將們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是那些文官一聽這話,一個個又都非常震驚了。
當今皇帝真不愧是從乞丐到開國皇帝的,竟然連這樣的法子都能想到?真的隻需要朝廷每年公布田賦的數目,然後派出禦史巡查,那地方上的百姓就能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一共要交多少稅。但凡有另外收錢,那就是貪官汙吏在欺壓他們。
想著這個,他們看向洪武皇帝的眼神都變了。
而朱元璋還在繼續說道“曆朝曆代,但凡國滅,皆因土地兼並,導致大部分百姓失去糧田,一旦朝廷賑災不及時或者賑災出現問題,便會引發饑荒,出現天下大亂。”
“為此,朕有旨意,糧田不得買賣。這還不夠,因此便有樓梯稅法!”
“何謂樓梯稅法?諸卿可想,樓梯乃一階一階往上,朕之新稅法亦然……”
聽到洪武皇帝在解釋,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樓梯稅法,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全都聽得非常認真。
“……大概做法,便是以戶為單位,如一戶隻有十畝,則隻需交田賦一貫大明寶鈔;如若一戶有一百畝糧田,要交的田賦並不是十貫,而可能是二十貫大明寶鈔!如若一戶是有一千畝糧田,則要交的田賦更不是一百貫,而可能是一千貫大明寶鈔。此等樓梯稅法,諸卿可明否?”
聽到這麽詳細的解釋,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自然都明白這樓梯稅法是怎麽回事。想起皇帝一開始強調這個新稅法針對的是土地兼並,他們稍微細想一下,頓時又是非常震驚,就這稅法,以後誰還敢兼並土地?
那是不是說如果沒有土地兼並,就少有人餓死,而少有人餓死就沒有人造反,就不會天下大亂,那大明朝就能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長久了?
一想到這,他們看著洪武皇帝,心中不由自主的想皇帝到底是怎麽樣才想出了這樣的稅法?
聽著洪武皇帝還在那侃侃而談他的新國策,不少官員忽然間想到了,該不會這也是神仙指點的吧?
但是,神仙指點稅法,好像也不對啊,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神仙會指點稅法的!
站在文武百官前麵的韓國公李善長,卻又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在他看來,這個新稅法說不定還真是神仙指點的。
他之所以被封為韓國公,又被譽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就是因為他是類似蕭何一樣的內政官員。因此他第一時間就聽出來了,皇帝的這個新稅法,絕對不是凡人所謀劃。
但凡能給皇帝出謀劃策的,那就一定是文武官員,名人謀士。像這一類人,絕對是擁有很多糧田的。幫皇帝謀劃出這個樓梯稅法,自己可以多交稅?
人性本是自私,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果是神仙來指點,那就不一樣了。
神仙在凡間沒有利害關係,沒有土地,他為皇帝出謀劃策,自然就站在皇帝的立場,所以出此樓梯稅法,並不會損己神仙的利益。甚至因為大明國力強大,長長久久了,說不定和大明朝交好的神仙也會因此受益。
想著這個,李善長不由得又想到了臨安公主手裏的封印之物。
神仙該是能算到那封印之物在哪裏,如果任由臨安公主保存,也就是任由李家保存著的話,那是不是說神仙也和李家有緣,說不定以後也能得神仙機緣?
一想到這,李善長決定回府之後,讓兒子旁敲側擊,交代臨安公主一定要保管好那封印之物。
…………
在金鑾殿議事的同時,皇後這邊,沒有出現在金鑾殿的太子朱標,此時正在和朱海軍通話“賢弟,昨天你說有什麽事情要讓為兄去辦的,盡管說來!”
朱海軍看到馬皇後的臉色變好,朱標也是帶著笑容,就和馬皇後生病之前的場景差不多,雖然奇怪朱元璋為什麽不在,不過他也終歸是放心說自己的事了。
“是這樣,之前選中的那些衣裳已經做好,我準備賣這些衣裳,所以在標哥這邊,要春夏秋冬她們穿這些衣裳來展現一下,並且表演完節目之後再說一段話,來幫我賣衣裳。”
朱標聽到朱海軍的話,毫不猶豫地點點頭道“當然沒問題,為兄吩咐她們照辦便是。”
說完之後,他想起什麽,便又向朱海軍確認道“那為兄之前展示的那幾套衣裳,是不是也要為兄來展示,然後再說一段話?”
朱海軍聽了點點頭,然後問道“對,標哥可以嗎?”
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看過朱標給他的那些文章,知道明朝這邊對服飾之類都有嚴格規定。朱標作為太子,身份高貴,而之前展示的不少衣裳,其實並不是朱標這個身份穿的。之前已經幫著穿了一次,如今又要他去穿著展示,他就不知道朱標到底心裏是怎麽想的?
很明顯,他白擔心了。
作為朱元璋調教出來的太子,不可能是頑固,當然懂得變通。更不用說朱標在和朱海軍接觸了這麽久的時間,早已對朱海軍這邊心生向往,更對朱海軍提供了那麽多的幫助心生感激,而且。他父皇也有多次教導,讓他一定要緊著朱海軍這邊,拉攏朱海軍。
因此,不要說讓朱標穿普通衣裳,就是裸奔,隻要不去京城大街,隻是在皇宮裏的話,他也會去做。
此時,朱海軍見朱標毫不猶豫地同意,他心中也是高興,便問朱標道“標哥,你們想好了沒有,要我傳送什麽東西過去?”
朱標一聽,臉上出現興奮的笑容,當即回答朱海軍道“為兄和父皇商量過了,就傳電腦,你用的那個。”
朱海軍一聽有點驚訝,便問道“我之前說過的那些困難,你們都考慮過了嗎?”
朱標聽了,馬上點點頭回答道“自然是考慮過的,我父皇說了,一切都以賢弟那個時代為準,我們學你們的拚音和字體等等,就算用兩代人的時間來完成這些,也是值得的!”
感謝遊俠nva的872起點幣打賞!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