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鹽政革新
字數:8783 加入書籤
朱標一走之後,國子監就轟動了。
物理組這邊,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有了電子書閱讀器這個法寶一樣,那是四處宣傳。
這也難怪,因為數學組那邊自從有了投影儀那個法寶之後,走路都用鼻孔看人的。不是數學組的人,想要看眼仙女投影,絕對不容易。
如今好了,物理組這邊也有法寶了,雖然沒有仙女投影,但是至少也是個法寶;雖然不是神仙直接給的,而是從抄書組那邊搶過來的,可畢竟有了法寶不是!
於是,數學組和物理組的人遇見了,爭執也就開始了。
“我們有仙女投影,你們有麽?”
“仙女那叫一個漂亮,看著就讓人心情大好,你們有麽?”
“嘖嘖,我們晚上做夢都能夢到仙女,你們呢,什麽都沒有!”
“……”
一開始的時候,物理組這邊很難爭過數學組那邊,畢竟人人向往仙女不是!
但是,吵到後來,物理組這邊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我們開始用仙界的學問做法寶,你們可以麽?”
“對,我們要做一個叫望遠鏡的法寶,不用法力都能用,很遠的東西就能近在眼前,知道這其中的學問麽?”
“還有,可以看到很小的東西,平時你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都能用我們做出來的法寶看到,就為你們能不能吧?”
“什麽叫學以致用?隻有我們物理組的人,才能學以致用,是仙界學問的真正傳承人!”
“……”
數學組這邊的人,聽到物理組的這些話,還能爭辯一二,畢竟他們有仙女投影;化學組那邊,就開始炸鍋了。
學得好難不說,連個鎮組法寶都沒有,是三大組中最弱勢的了。
幸好組內有爵位最高的潭王朱梓,年紀這時候隻有十三歲,雖然性子弱了點,但是在三大組較勁的氣氛中,他被其他組員一拱火,也是有意見,當即對其他組員拍了胸脯,然後請求入宮覲見。
文華殿內,潭王向朱元璋奏道“父皇,我們化學組也要一個法寶輔助學習,要不然,一直沒有成績,兒臣臉上無光,也給朱家丟臉了。”
朱元璋其實已經通過錦衣衛的稟告,知道了國子監那邊的事情,便笑著對他說道“國子監一共就隻有那麽多,哪來多餘的給你?等物理組那邊學完了玻璃相關的學問,或者再給你那邊的化學組看看;又或者,就再等幾天,伱大哥已經讓抄書組那邊,先抄寫你們物理、化學兩組的書了。”
潭王本來來找他父皇,就是鼓足了勁才過來的。此時聽了他父皇的話,下意識地便答應,不敢再爭辯,可當他準備告退的時候,想起國子監內的情況,最終還是鼓足了勇氣,又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就不能讓神仙再賜下一個法寶給我們麽?”
聽到這話,朱元璋有點意外。
這個兒子,生性懦弱,一點都不像他,讓他不是很喜歡。本來以為,他已經說過了,這個兒子就會回去做學問了,結果沒想到,他竟然又開口了。
這個情況,讓朱元璋有點意外,便重新抬頭看向他,見他臉色通紅,顯然是鼓足了勇氣在說話。
朱元璋見此,不想打擊他的這個改變,便微笑著說道“你是說海軍賢侄麽?他在近段時間準備好東西給爹,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再給其他東西了。”
聽到這話,潭王有點失望,便不敢再說,就想告退了。
不過朱元璋卻開口說道“這樣吧,物理組那邊,相信他們已經看過玻璃那一塊,你去找你大哥,就說是爹說的,讓他安排,先給你們化學組也趕緊抄一些學問出來學,如此可好?”
潭王本來有些失望了,聽到這話,很是開心,當即激動地告辭退下了。
朱元璋看著他消失在殿門口,心中若有所思。
兒子有些改變,這是好事,如果能做出一些成績,有了自信,估計這個改變會更大。而且聽海軍說過了,化學的學問也是非常重要,能盡早學會也是好的。
那回頭得吩咐一下標兒,讓國子監那邊,給化學組這邊偏重點才好!
不過話說回來,國子監那邊的氣氛,似乎也不錯,就讓他們爭起來,這樣才能學得更快。
朱元璋想了會,感覺有些滿意,便笑了下,然後就繼續處理國事了。
第二天,駙馬梅殷和潭王便在玻璃廠相遇了。
梅殷一見,有點好奇道“殿下,您那邊也要用到玻璃麽?”
潭王聽了,連忙解釋道“真的是難怪了,我們看知識要點看不明白,看了課本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要做實驗,從實驗中得到學問。而做實驗,是要各種原料和玻璃器皿,所以孤過來,就是要玻璃廠這邊定做玻璃器皿,用於實驗。”
梅殷聽出來了,潭王是就怕別人說他們學得慢,所以就趕緊解釋了。
於是,他有些好奇地說道“這化學實驗是做什麽的?”
潭王一聽,昂首而答道“就是把一種東西變成另外一種東西的學問!”
梅殷一聽,頓時吃了一驚,這就開始學上變東西了?看來這個化學果然不可小覷!
他也有心想看看這化學,到底是怎麽變東西的。不過想起自己身上肩負的重擔,要盡快做出望遠鏡和顯微鏡,這是太子殿下過問的事情,甚至可能是皇帝在關注的事情。於是,他隻好按捺住了好奇之心。
隨後,有關化學組這邊的事情,也隨之傳開。
一時之間,原本被人嘲笑墊底的化學組,也開始變得人人羨慕起來。同時,也印證了一個說法,學好了仙界學問,那就能學到仙人的本事!怎樣能飛還不知道,但是仙人的神通之一,變東西這個,似乎是有眉目了!
………………
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時候,他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這個消息,來自於福建那邊的齊王。
鹽田之法,已經有了結果。
根據齊王的奏報,隻要天氣好,鹽田的收獲非常大,當然,要是遇到刮風下雨台風天,就會嚴重影響鹽田的產出,甚至從頭開始都有可能。
但不管怎麽樣,綜合來說,用鹽田法產出的食鹽,大概成本是一文錢一斤左右;
朱元璋看到這個結論,不由得大喜。
要知道,以湖廣江西地區為例,官鹽的價格在低價時約為四五文錢一斤,高價時則達到二三十文一斤,而在大明開國之前的戰亂時期,甚至能飆升到七八十文一斤甚至更高。
就朱元璋所掌握的消息,朝廷屢禁不絕的私鹽,也是要三文錢一斤左右。
如果朝廷把官鹽價格定在三文錢一斤,都不用讓地方巡檢司追捕私鹽販子,就能杜絕私鹽的存在了。並且就算加上運費,朝廷估計也能賺一倍左右的利潤。
而根據朱海軍的分析,鹽價大跌,能有效改善百姓的生活,也會讓百姓對食鹽的需求大增。如此一來,對百姓,對朝廷都有好處。
於是,朱元璋立刻著手鹽政革新,下旨廢除鹽丁用鐵鍋煮鹽的做法,各大產鹽區,包括內陸的一些鹽湖,全部采用鹽田之法。
在戶部下屬設立鹽政司,取代之前的鹽課提舉司,專營食鹽的生產,並在各地設立售賣食鹽的官商,由朝廷專營。
這道旨意一出,除了原本的鹽商、私鹽販子之外,幾乎舉國歡騰。
畢竟食鹽是人人都需要的,家家戶戶都要為此掏錢買食鹽。朝廷專營之後,食鹽的價格,能比以前至少便宜一倍,試想一下,誰會不滿意?
特別是沒錢的普通老百姓,為此節約下來的錢,對於家庭收入占比,絕對是不少的,自然就更是歡喜。
朝廷的聲望,朱元璋的聲望,連帶執行的燕王和齊王,都在民間有了更好的口碑。
不過此時的燕王朱棣,卻完全沒有關注這些,而是一直撲在火器訓練場內。
其實不隻是他,包括各地召回來的名將,徐達、湯和、馮勝、傅友德等公爵,以及耿炳文等侯爵,也全都在這裏。
之前火器的演練,無論誰看了都非常震撼。隻要還想帶兵打仗的,就必然要適應新式火器的衝擊。更不用說,這是自己這邊的軍隊會配備新式火器了。
而作為開國將領,打了無數的仗出來的,不管是公爵還是侯爵,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將,因此他們都知道,武器的好壞,雖然很能影響戰事的勝負,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怎麽用好這個火器。
為此,這些開國名將們,一邊繼續熟悉這些新式火器,包括燧發槍,大將軍炮、子母炮等等,甚至連紙殼子彈,他們也都親自試驗接觸。
隨後,正好老夥計都在,他們便又針對火器展開了討論
“這個燧發槍一旦大量裝備軍中,就這麽排成五六排,輪流射擊的話,就沒什麽敵人能衝到近前了!”
“沒錯,甚至可以滾動隊列進攻,也必將攻無不克。至少野戰之下,不會有敵人能擋的住!”
“話也不是這麽說,要是平原開闊地帶,騎兵衝擊的話,這些燧發槍兵還是不夠看的。”
“這也不怕啊,軍陣之前可以拿東西擋下。陛下不是說了麽,會組建車營,到時候偏廂車擋在前麵,騎兵還怎麽衝?”
“其實,要我說啊,就算騎兵衝陣也是不怕的,我們可以列成多個軍陣,前後相隔距離。隻要騎兵敢衝,最多衝垮前麵幾個軍陣,等到速度沒了,那便是待宰的羔羊。”
“步軍最不怕的,就是拿騎軍來換,就算一換三,我們也是賺的,更不用說,這種燧發槍兵訓練快,很容易就能補充兵源。”
“你這種不行,損失大了,你看陛下怎麽說?”
“……”
在這些開國名將的討論聲中,燕王朱棣混跡於其中,不過更多的是聽,很少發言。
開國名將們說著這些兵事,自然很容易就討論到了大概是明年的草原之戰。
從討論軍隊的編製,裝備以及兵種組成開始,到如何深入草原作戰,也是討論得非常熱烈。
特別是朱元璋拿了一副草原地圖掛在訓練場這邊的議事大堂之後,針對草原之戰的討論,就更是熱烈了。
“單支軍隊,我認為至少要五萬,其中二萬車營,一萬燧發槍兵,兩萬騎軍,如此才能保證全軍帶夠糧草,深入草原之後又有自保之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按照陛下所說,四支軍隊深入草原,那就是二十萬人馬了。這糧草輜重的總數,就有點多了啊!”
“我覺得也是,除去遼東的二十萬韃子,在草原深處躲著的韃子主力,大概也就十來萬的樣子。我們出動二十萬去打,那也太看得起這些殘兵敗將了!”
“話也不能這麽說,當初我們深入草原之戰,不就是被他們打敗了麽!”
“什麽,有麽,我沒記得我有打敗仗啊!”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我們討論的是當下局勢。要我說,騎軍還是太多了點,人吃馬嚼的,車營帶的糧草物資,回頭怕不夠吃的。所以,我以為,一萬騎兵已是夠了!”
“我讚同,騎軍主要用於護衛以及敵人逃竄時候追擊之用。兩萬太多,一萬已是足夠!”
“沒錯,兵力少一些,那裝備都能精良一些。”
“還有一個好處,我們一支軍隊隻有四萬人馬的話,草原深處的蒙元主力估計是想吃下的。就容易吸引他們,拖住他們,等友軍趕到再圍殲他們!”
“不過你們沒想過一個問題麽?這四支軍隊不是你我領軍,而是由四位藩王領軍,他們……”
朱棣聽到這裏,就不服氣了,當即開口說道“我們兄弟領軍怎麽了?隻是我們太小,沒趕上開國時候的大戰,要不然我們兄弟會沒戰功?”
他所指的戰功,當然不是普通戰功了。畢竟在這些名將麵前,戰功的份量要夠重才行。
就比如說,這次出擊草原的戰事,如果能殲滅蒙元王廷的話,就算是這些開國名將,也絕對會羨慕這份戰功的。
另外,朱棣比這些開國名將還知道更多。他父皇之所以要讓他們兄弟四人領兵深入草原,肯定也是存了心思看他們的領兵打仗能力。隻有在這次戰事中表現出色,估計他父皇才會放心放他們去開疆拓土,打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封國。
因此,這次的深入草原之戰,他是勢在必得的。
也是如此,他在這火器訓練場就少說多聽,向這些開國名將學習;回去之後,也有道衍和尚討論,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帶兵打仗能力。
此時,討論到興奮處的開國名將們,才想起他們中間還混了一個藩王,特別是這個藩王的丈人是魏國公徐達。於是,都打哈哈,當即轉移話題。
“草原太大了,這中間還有這麽一座大山橫著,而且還不知道蒙元王廷主力在什麽地方,就算是我領軍,這一戰怕也難打。”
“是啊,如果是四萬軍隊的話,麵對十幾萬蒙元王廷的軍隊,要想打贏是容易,光是燧發槍和火炮的打擊,就能讓那些韃子嚇破膽,關鍵是要拖住他們,等到友軍到來,這個難度就大了!”
“按照陛下劃出來的行軍路線,距離最遠的時候,怕是有上千裏之多吧?如果這時候遇到蒙元王廷主力,就斷然不可能得到友軍的增援了!”
“不要說上千裏了,就隻要五百裏,友軍就不可能及時趕到。”
“你說錯了,不是及時不及時趕到的問題,而是如何通知友軍的問題!草原之上,你能知道友軍到哪裏了麽?如果時時用騎兵聯係,一旦遭遇敵人,他們必然會先切斷我軍的聯係。”
“是啊,我也仔細想過,這次的草原之戰,有新式火器打底,那最大的問題,是四支軍隊之間如何配合的問題。我們都是帶慣了兵的,應該都明白,各支軍隊之間協同作戰,太難了!”
“沒錯,就算約定日期也難,一旦出現意外,都沒法讓友軍知道。這種戰法,稍微一個不慎,就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
這些開國名將們,連續幾天的討論,討論到最後,意見就都統一了那就是協同作戰的困難。特別是深入草原作戰的話,哪怕有地圖,那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沒有後方補給,沒有增援,協同作戰就更難。
他們正在說著呢,忽然就有宮中太監前來傳旨了。
不過這個旨意不是給這些開國名將的,而是給燕王朱棣的。
朱棣聽到旨意之後,頓時非常意外“神仙又賜下了法寶,讓孤去試用法寶?”
太監傳得是口諭,就是這麽說的,因此,朱棣不等回答,就好奇地追問道“短波對講機,這是什麽法寶?”
徐達他們,自然都陪著朱棣接旨,也就聽到了旨意內容此時聽了之後,他忽然帶著一點驚喜問道“別的不說,這個對講,是不是聯絡的意思,陛下不是說我們不用操心聯絡的事情麽,該不會是這個聯絡的法寶吧?”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