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煉化豬圈秘境

字數:2777   加入書籤

A+A-




    夏日漫長,日中時段,部族遵循天地法則,實行早中晚三餐之製。外出修煉之人清晨亦會飽食一頓,如壯這般修為初成者往往離家一整日,身背乾坤囊,手持靈簍,外出後采集隊伍歸來的便愈發稀少。他們在外界隻能以靈獸肉幹、山間仙果及風幹仙藤果腹,以應對漫長的修煉時光。

    為了行功便捷,節省汲取天地靈氣的時間,族人並未攜帶煉丹爐一類生活法器,隻需稍作填飽便可,留在部落的大多是幼童,故而還會烹煮些易於消化的靈食。早晨進食的簡陋靈食未加靈鹽調味,因此蘇曉僅淺嚐輒止,直至正午時分,自家煉製的一罐靈鹽出爐,她方才品嚐到滿碗美味,心滿意足地擱下手中的靈筷。

    兩位被收服的外域修士也開始使用靈筷進膳,盡管顯得生澀,但他們硬逼著自己適應這種用餐方式——既是出於對蘇曉賜予之物的敬畏,又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用靈筷用餐已成為了部族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加之烹飪出的食物帶著濃鬱靈液,若無一雙堅固不凡的仙罡護手,誰都不敢輕易下手觸碰熱騰騰的靈肴。

    經過一個上午的修煉,孩子們臉頰泛起健康的紅暈,即便是在烈日之下苦修,他們也都毫無怨言。自幼便被灌輸“唯有強者方可立足於世”的道理,這般強度的修煉對他們而言已是常態。

    提及改造之事,蘇曉聽聞部落裏那些年紀稍大的孩子,諸如黑鐵等人,都嚷嚷著要跟隨獵殺隊外出曆練。然而因蘇曉尚未歸來,巫也沒有擅自做出決定。

    事實上,蘇曉心中也對此有所考量:如今部族的語言交流已經實現了仙道共通,大部分族人都可以用天地通用語直接溝通,尤其是一眾孩童,識得數百個仙符文字,再進一步的學習似乎並無太大必要。隨著冬季的臨近,他們將有數月無法外出修煉,此時若依舊留在部落,難免有些資源浪費之感。依照部落以往的習慣,這般年歲的孩童本應隨采集隊外出搜尋仙果、靈根等修煉物資。

    於是蘇曉思量著應當沿襲舊例,讓年紀較小的孩子繼續參與采集隊的工作,而那些修為漸長的則可輪流參與獵殺與采集兩方麵事務,同時讓他們接觸並理解戰鬥的重要性,且始終要在采集隊的庇護之下。將此思路告知巫之後,後者自然沒有異議。這些關乎部族未來的大事,巫早已全權交由蘇曉裁斷。他始終深信在蘇曉的引領下,部族必將日益繁榮昌盛,事實也正是如此。此刻的巫,已將自身定位為一位操持全局的大管家,其身為部落巫師的威望猶存,在蘇曉不在的日子裏,部落的日常還需依賴他的主持。

    午後用餐完畢,那兩名新加入的修士自覺地承擔起了研磨靈石的職責,他們的舉動讓蘇曉愈發欣賞,甚至在夜間都不忍將其束縛起來。

    回到部落,午休的習俗終於回歸正軌。雖然在外修煉時也能打坐冥想稍作休息,但往往是短暫盹睡,很難享受到深度睡眠的樂趣。然而今晨起得較晚,加上上午修煉之餘略有小憩,到了午後雖未能酣眠多久,卻也足以讓人精神煥發。

    注視了一會兒獸群,注意到那頭壯碩的大妖豬忍受不住酷熱,躍入圍欄邊的小水窪中納涼,蘇曉這才察覺到之前匆忙趕製的豬圈甚至連遮蔽風雨的棚舍都未曾搭建,的確是他自身的疏漏。小妖豬尚能在圍欄陰影處尋得一絲清涼,而大妖豬卻隻能在烈日炙烤下苦苦忍耐,或許是因為近半月未曾降雨,公輸等人建造時未能充分考慮此節。

    然而公輸此刻正在外狩獵未歸,蘇曉便決定親自著手先搭建一座臨時的遮陽棚。正值午後陽光最熾烈之時,如此炙烤之下確實難熬。

    他選取了一根堅韌的竹枝,將其斬為兩段,深深插入豬圈內作為支架,隨後他又從部落中搬來了預先編織好的藤蔓籬笆覆於其上,雖簡陋卻足以遮擋炎炎烈日。

    當然,最佳之策自然是仿照兔穴,挖掘一處山洞,並在其外構築一座堅實的棚舍。隻是當前部落留守之人手不足,隻能暫且以此應急。

    剛完工不久,受驚的大妖豬便歡喜地回到這片暫時的陰涼處,哼哼兩聲後又沉沉睡去。然而對於這般龐然大物而言,現有的豬圈空間已然捉襟見肘,擴建勢在必行;更別提這臨時搭建的豬圈連基本的排水設施都未曾設置,一旦遭遇雨水侵襲,豬隻恐將浸泡其中,對此問題亟待解決。

    無山洞則冬季保暖成疑,這批豬乃是部落有史以來的第一批家畜,蘇曉決不允許它們尚未繁衍後代就因嚴寒而喪命。

    蘇曉圍著豬圈轉了好幾圈,思慮周全,決心一並解決所有問題。既然要改造,就必須一次性到位,以免將來徒增困擾。

    然而為這頭大妖豬開鑿山洞絕非易事,次日還需正式開展煉鹽工作,部落人力已顯緊張。幸而尚有兩名俘虜可供驅使,否則勢必要抽調出守護部落的狩獵隊成員,如今每日捕獲的獵物頗豐,過多地抽調人力顯然並不劃算。

    經過一下午叮叮當當的努力,兩名俘虜終將所有鹽礦石砸成細碎粉末,可見二人確已竭盡全力。最終所得的鹽粉竟滿滿裝了四大盆。

    部落內的盆具與鍋具存量充足,十餘個盆子分裝粉末,再加上注滿水使其溶解。僅是搬運所需之水,便往返多次,部落內的桶盆大小相近,一次隻能盛滿兩個盆子。

    蘇曉思量是否將煉鹽工坊遷至河邊以方便取水,這樣一來便可省去往返奔波之苦。或者在山洞附近挖掘一個池塘,實乃更為理想的選擇——畢竟部落內人畜飲水之需,日積月累下來並非小數目。

    然而鑒於部落當前的生產力水平,這樣的設想似乎有些遙不可及。挖掘一個十幾米見方的池塘究竟需耗時多久,恐怕難以估量,相比之下,將煉鹽工坊遷至河邊反而更加實際可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