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橋成

字數:3041   加入書籤

A+A-




    選定地點後,眾人先運用法器鏟除雜草,隨後將地麵平整,並築起靈石壁壘,確保後續放置木料時不致四處滑動。如此粗壯的木料一旦失控,其威力足以摧毀一切,此外,兩側還需深植靈木樁,以確保橋身穩固,行走之人不會感到明顯搖晃。

    河堤亦輔以靈木樁加固,以防河水壓力導致堤壩垮塌。即使留出的空間足有一米有餘,謹慎行事總是沒錯。

    接下來的任務最為艱巨,每一根木料重逾千斤,要將其架設至對岸,遠比搬運過來要複雜得多。在水中尚可借用水流浮力,但後續還需將其抬起,考慮到此處水位較河岸低約一米左右,且河岸地形陡峭,要想順利拉起木料,難度可想而知。

    木料長度超過河道寬度,因此需逐一從水中拖拽而出。

    半個上午的辛勤勞作後,終於來到了搭橋的關鍵時刻,十餘位耐寒之士率先躍入水中。盡管正午時分氣溫已有十四五度,但在水中仍覺寒冷刺骨,兩岸已備好篝火堆,完成一根木料的鋪設後,可迅速上岸取暖。

    這些下水者皆是在寒冬季節常捕靈魚的弟子,抗寒能力非同一般,再加上篝火助力,若是動作迅疾,應能安然度過難關。

    岸上的人們齊心協力,將木料推入河中,兩端早已用秘製的靈力長繩捆綁牢固,即使水流湍急也無法撼動木料分毫。待到抬升之時,便無需再有人在河中重新係結繩索了。

    靈材投入河水,激起的水浪濺濕了岸邊眾人,水中之人迅疾地攬住那欲隨流而去的沉重木材。蘇曉選取的皆為密度極大的靈木,其重量自是不輕,即便浸於水中,仍需人力支撐才能勉強浮起,單憑河水之力尚不足以使其完全漂浮。然而,在水中抱著木頭調整方向雖不疾,卻亦無甚困難。鑒於彼岸人手較少,應先行抬起此岸為宜,後續發力定會更為艱難。但一旦首根靈木穩固架設完畢,之後的道路便可暢通無阻,哪怕隻是數十厘米寬的獨木棧道,隻要行走者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通常都不會遭遇太大阻礙。

    之所以堅持建造如此寬闊的棧道,氣派自不必說,況且目前部族內並無繁重之事,閑散之餘不妨將其修築得寬敞些,行走其間亦感舒適。即便日後想推出諸如飛梭木舟之類的創新交通工具,屆時三根棧道隻怕就會顯得過於狹窄,倒不如現在就一次性規劃完善,這些靈木品質出眾,使用七八載當無憂矣。

    不久後,木材被巧妙地調校到位,順著河流之勢微微向下傾斜。兩岸民眾均確認牽引牢固後,水中之人方爬上岸,以獸皮擦拭身上水分,稍作取暖,繼續開展後續工作。

    靠近部落一側的人們適度鬆開繩索,給予彼岸更多操作空間。對岸站立在最前方的,乃是壯、碩、猛三位勇士,他們獲得的這般禮遇,無疑是部落對於此事最高規格的重視。蘇曉曾在挑運靈鹽礦石之際見識過他們三人的神力,都能背負百十斤重物而呼吸如常,此刻用於開路再合適不過。

    從水中抬起木頭之時,後續助力已非至關重要,成敗關鍵在於最初的幾位力士。此時並無滑輪之類的工具可供借力,一切全賴自身之力。

    經過數次嚐試,三人終將木頭調整至預定位置,大約呈四十五度角,無論水流衝撞或是著力方位皆恰到好處。正如蘇曉所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事前準備充分,一舉成功才是最佳策略,否則隻會愈發乏力。

    “一、二、三!”

    “嘿咻!”

    “一、二、三,嘿咻……”

    果不其然,三位部族中力大無窮的勇士瞬間便令木頭升起,隨著露出水麵的部分越來越多,緊隨其後的族人也開始紛紛發力。蘇曉立刻收攏繩索,營造更利於牽引的角度——角度愈小,拔升自然愈易。

    當木材得以精確對準時,此地也隨之蓄力發動,眾人終得擺脫束手無策之境,大部分力量傾瀉至彼端,然蘇曉一方人數稍占優勢,並且得益於木材已成功豎立,隻需徑直牽引即可。“一,二”,“黑秀!”“一,二”,“黑秀!”雙方齊聲喝令,木料迅速自水中拽出,壯碩一方此刻隻需穩固局麵,數人坐鎮其上,充當平衡重物。

    待到徹底拖離水麵,工程已然宣告大半完成,接下去隻需兩端拉平,預留適宜長度便罷。最終定格之際,兩側各餘下一米有餘,橋梁穩固無比,將木料推送至樁柱一側,首根梁木就此構築完畢。幾位膽識過人的族人從容踏橋歸來。

    “神使之尊,自此我輩不必涉水渡河矣。”商與貿最為歡欣鼓舞,蘇曉早已向二人描繪未來願景,部落商貿重任將來由他們挑大梁,而這橋正是通往繁榮的必經之路,一旦建成,部落從此告別涉水之苦,生活品質大幅躍升。

    後續工作則簡便許多,隻需沿此根基逐一鋪設。既然已有橋梁,自當充分利用,若再涉水而行,則枉費建造之工。然而,敢於直接踏上獨木橋者仍寥寥無幾,即便深知落水並無大礙,頂多沾濕衣衫,但眾人腿腳仍舊顫栗不止。

    此事不宜強求,習慣成自然罷了。蘇曉便在岸邊放置諸多圓木棒,以減少牽引所需之力,將原滑動摩察改為滾動力學原理運用其中,此番智舉源於初中所學,如今派上了大用場。

    橋上之人隻需緊握木料,確保其不致下滑;蘇曉則於岸邊奮力推動,手下族人輔以圓木棒,落入河水者無需惋惜,損失微乎其微。橋上眾人並未站立施力,皆是以騎跨姿態穩坐木頭之上,此舉雖不利發力,但卻消除了墜河之虞。

    第二根木料鋪設的速度明顯加快,轉瞬即達彼岸。兩根木料並置,橋麵驟然開闊,眾人恐懼之情亦隨之消失殆盡。此刻的橋梁寬度已達**尺,遠超部落周邊多數道路。

    隨後,第三根、第四根、直至第五根木料均順利架設完畢,一座寬逾兩丈的橋梁已然具象化。在另一側同樣打入樁柱加固,至此大橋穩固如磐,無論風吹浪打,屹立不倒。

    部落孩童們歡騰雀躍,在橋上來回奔跑嬉戲,大人們亦紛紛走過數次,對此部落首個重大基礎建設無不稱奇讚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