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炕

字數:3276   加入書籤

A+A-




    此刻正值建造房屋的最佳時節,土壤微濕,易於挖掘。此時部落中的人們無事可做,外出狩獵難以滿載而歸。

    還不如專心建設家園更為實際。自冬雪消融以來,陶和瓷便開始燒製磚塊以滿足部落所需,儲備相當充足。

    部落西邊還有一排房子未完工,這將是今年動工的首要任務。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工匠們的技藝略顯生疏,首批房屋的建造也頗費時日,直至五天後才告完成。

    鑒於天氣的不穩定性,蘇曉不敢冒進,每批同時開工的房屋僅四間。還好,經過幾天的適應,大家都找回了手感... ...

    建造家園的重擔已不再困擾蘇曉,眾人皆能熟練應對。如今,他思慮著如何在新居中構築理想的安眠之地。既然擁有了庇護所,自然不能再如部落一般,隻用稻草和獸皮簡單鋪設地麵。

    如此簡陋,難免顯得過於樸素。然而要說打造床榻,又顯得不太切實際。雖然構造簡單的床鋪在技術上並非難題,但每個房間都置放足以容納三四人的大床,對於當前部落的能力而言,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製作床榻,首要之物便是木板。然而部落裏缺乏適宜的工具來削製,即便是那把陪伴了四年的柴刀,也已垂垂老矣,即將退役。蘇曉估算,它撐不了多久。這把刀從前僅能稱為刀,現在卻更像是劍,刀柄與刀身幾乎等寬。他在考慮,或許當它完全無法使用時,應當將其回爐,重新鍛造,也算是發揮其最後的價值。

    然而,蘇曉也憂慮部落的熔爐能否達到熔煉未來金屬的高溫。他帶來的那些工具品質優良,一把刀使用四年仍堅挺耐用。目前尚無需過度擔憂,即便效能減退,至少還能支撐一年半載。眼下最重要的,仍是創造一個可供休息之處。

    蘇曉心中最理想的,莫過於炕。炕四季皆宜,冬日還能通過在下方生火提升室內溫度,既舒適又無火災之憂,家中也不會彌漫煙熏味。

    炕的外形容易塑造,但其內部結構,蘇曉尚不明了。如何調整炕的厚度以保持最佳溫度,既能保暖又不至於過熱,是個問題。如今部落的炊灶已由磚石砌成,使用效果遠超以往的石堆灶台。

    故此,灶台的厚度可作為參考。它們通常等於一塊磚的長度,每天長時間烹飪,但手觸灶壁並不會感到熾熱。若以此溫度的炕入睡,必然愜意無比。

    然而在部落中,床下還需鋪一層稻草,再覆上獸皮。如此,或許需更高的溫度。稻草可適當減少,但獸皮必不可少,否則無以墊底,難以安眠。

    蘇曉計劃仿造一個擴大的灶台,再用磚石覆蓋。以現有的成熟技術,此舉對未來亦有裨益。蘇曉不在乎未來的炕是如何,他的部落,他做主。隻要適合部落,便足矣。

    在神秘的部落中,製作每一樣物品都追求著與魔法相稱的實用與高效。隻要功能完備,製作簡便,便能迅速普及。然而,關乎族人生死的房子與暖炕,其品質自然不容忽視。蘇曉也曾目睹過炕塌陷的詭異景象,深知為自己建造之物必須堅固可靠。

    蘇曉首先勾勒出大概的輪廓,炕的構造並不繁複,無非是矩形配上一個通向天空的煙道,烹飪的火爐大小不必過大,關鍵是要能將整個炕烘烤得溫暖如春。初次嚐試,蘇曉並未築造得太寬闊,畢竟按一家四口舒適睡眠所需,長度少於一米八是不夠的。

    部落的政策鼓勵生育,人口增長意味著力量壯大,無論生育多少,部落都能承受。壯家便是最佳例證,夫婦二人養育了五個兒女。

    據此標準,部落的房屋幾乎一半要變為臥榻。女兒年長需避父,兒子長大須離母,眼下山洞居住尚可接受,但隨著房屋增多,將來每個成年人都能擁有獨立空間,隻是目前還需時日。

    為了快速呈現基本形態,蘇曉在磚窯附近砌的炕寬度僅一米左右,周圍厚約二三十厘米。砌炕時,他並未使用三合土,而是選用了類似製磚的粘土混以黃土,其穩固性毋庸置疑,部落的窯爐和火灶經年使用都未出現問題。

    炕高約半米,過高上落不便,也節省了磚塊,可謂精打細算。然而,待四周砌好,封頂又成了難題。部落的磚塊尺寸固定,用粘土塑成板狀實屬困難,蘇曉自認技藝未達此境。

    若灶體全用磚塊支撐,內部結構恐怕會雜亂無章,滿是支柱的灶台又如何生火?直至蘇曉看見首批用於池塘地基的長條磚,靈感油然而生,灶台或許也能采用這種方式。

    他設想在上方布置此類長磚,原計劃是一整塊,但轉念一想,部落現有的窯爐無法容納如此巨物,即便製成也無法放入。更何況,這樣龐大的磚塊幾乎能填滿整個窯,隻為燒製一件物品而開啟一次火,實在不劃算。

    然而,砌築長磚的厚度需謹慎嚐試,太薄或許僅需一次火焰便熾熱難耐,妨礙安眠,而過厚則可能久燒不熾,徒費薪材。盡管林木環繞的部落資源豐富,但浪費總非善策,更何況無法溫暖自身。

    蘇曉向陶和瓷闡述了他的構思,新造的長磚尚在戶外晾幹,此刻動手製作炕磚恰到好處,待兩者幹燥完畢,一同置入窯中烘焙,木炭得以充分利用。

    這次的長磚比池塘用磚薄了許多,最薄處僅十厘米,最厚也不過十五至十六厘米。由於此番是實驗性質,蘇曉決定一氣嗬成,全部製作八十厘米寬的規格,外圍再添磚封邊,必定尺寸適中。

    因無合適蓋板,蘇曉隻得精心塑造灶體輪廓。他設想煙囪沿室內延伸,如此既能利用餘溫,任何燃燒之際,煙囪自會暖意融融,舍棄這部分熱力實在可惜,畢竟它猶如暖氣裝置,持續發熱能有效提升室溫。

    此外,蘇曉計劃在外側牆體略微減薄,同樣遵循此理,以充分利用炕的熱力,使之既是棲息之地,亦可適度增益部落的整體溫度,實現炕的雙重功效。

    新建的灶體便於調整,高度適中,蘇曉幹脆一次性構築了兩個。待蓋板完成後,便無需反複替換,雙炕同時點燃,隻需均衡火力,效果對比自明,至少比更換磚塊來得精確。

    蘇曉發現,煙囪設於中央將破壞炕的結構完整性,若要有效利用,唯有置於角落。然而,若不封閉頂端,便無法點燃煙霧以驗證可行性。按照他的構想,應無問題。畢竟,他曾在鄉村見過類似爐灶,隻要煙囪與添柴口相距不遠,便可行得通。部落後續建造的炕規模不小,可多開幾孔添柴,填入後再封閉,保持柴火持久燃燒,關鍵在於控製內部的氧氣供應,這並非難事,多實踐幾次便能掌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