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朝堂新氣象(二)
字數:6120 加入書籤
“接下來說說民生問題,陝西連年大旱,朕自去年11月出京,親自去了陝西,看到陝西百姓民不聊生。
陝西已經成為大明的負擔,朕已經將陝西暫時劃定為獨立管轄區。
未來幾年陝西的稅收財物都是從戶部獨立出來。
那邊的事情諸位不用操心。
京城這一帶從立春到現在隻下了兩場小雨,糧食減產是即將發生的事實。
現在朕想知道這兩年其他行省可還有天災?”
“陛下,北方幹旱,南方則恰恰相反,這兩年動不動洪澇,去年除了福建大旱,湖廣、江浙地區都是陰雨數月。
到了冬季,江浙一帶更是少有的下起了小雪,就連秦淮河都結冰三寸。
今年南直隸的糧食也會減產。”
溫體仁脫口而出,這老頭放在現在就是學霸過目不忘的那種人。
“福建大旱?福建靠著沿海也會大旱?南京下雪”
朱由校直接懵逼了,在他記憶中福建那地方隻會洪澇不會幹旱。
南京秦淮河結冰這說明小冰河時期已經悄悄降臨,不止是大明全球的氣候都會降低。
前世他也在網上搜索過,小冰河時期海南都曾下過暴雪。
後世的學者研究明末小冰河好像和哪個地方火山爆發有關。
“回陛下確有此事,福建官員回報,漳州海寇鄭芝龍私下將數萬吃不上飯的流民移民到台灣島,臣擔心海寇規模日益龐大,以後會威脅到南直隸的安全。”
“哦!鄭芝龍,朕記下了!
秦淮河都結冰了,看來這天氣越來越古怪了,欽天監要多留意整個大明氣候變化,認真做好各地氣溫變化統計。”
朱由校聽到鄭芝龍這個人,想著自己大半年沒關注田爾耕的奏報了,朝會後需要趕緊看看田爾耕這半年都搜集了那些情報。
“臣等遵旨!”
“北直隸這邊工部今年要大力建設水利,開挖水渠、河槽,河道清淤,朕擔心陝西的旱災會延伸到整個北直隸。
我們必須要做好防範工作,以免到時候無糧可收,引起百姓恐慌。
尤其是洛陽、到開封一帶,趁著黃河枯水期,清理河床泥沙。
自古開封容易水患,就是由於黃河上遊河水裹挾大量泥沙,導致河床上抬,數百年河沙堆積河床比開封地勢都高。
大旱過後幾年必有大澇,到時候恐會有水患。”
朱由校不確定最近兩年會不會有河澇,現在做個防範總是沒問題。
“臣等遵旨!”
“工部和戶部在征徭役的時候不能給那些幹苦力活的百姓夥食太差。
條件允許的話盡可能給出徭役的百姓家裏留一些補助。”
朱由校本想以工代賑,但是現在條件不成熟,未來徭役一定會取消的,現在不行,先苦一苦百姓。
“臣等遵旨!”
“天旱、水澇是天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糧食減產已經成為事實。
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讓百姓吃飽飯。
開放沿海百姓下海捕魚,百姓捕魚售賣不得收商稅。”
“臣等遵旨!”
“諸位覺得朕應不應該開海,用我大明 商品去換取西洋紅毛人的金銀?以此來提高大明財政收入。
剛才朕給諸位將俸祿翻倍,僅僅靠百姓種地和收商稅遠遠不夠諸位的俸祿。
諸位就不用太祖定下的片甲不下海來搪塞朕,時也勢也。
我們需要學會靈活變通。
太祖那會剛將北元驅逐出大明,北境趨勢緊張。
南直隸陳友諒等一眾逆賊倉皇逃出海外,太祖當初不想同時麵對北元和陳友諒一眾反賊迫不得已定下的規矩。
如今我大明早已經根基穩固,朕以為可以擇機開海,效仿前宋用海貿賺取大量金銀補貼戶部。”
朱由校直接將這個話題拋了出來。
“臣等無異議!”
眾朝臣齊聲說道,一聽就是朱由校在通知他們,哪裏是詢問他們啊。
不過聽完朱由校的解釋,所有人都覺得朱由校說的對。
最主要的是東林黨派那些維護沿海走私世家的大臣現在已經全部被抓。
沒有人為那些沿海世家當保護傘了,畢竟開海就意味著要收海關稅,這可是在世家的心窩裏挖血啊,他們掙的每一分錢都不想給朝廷。
這也是為什麽每個大明皇帝想開海 到時候總會遇到很多大臣阻撓,他們的利益會受損啊!
“那開海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朕解決了沿海倭寇、福建廣東海寇,到時候再擇機開海。
要開海就要盡量保證我大明的商人免遭人為禍害。”
朱由校現在的想法就是,終於騰出手了,可以讓錦衣衛抓福建廣東走私世家了,怎麽也要消滅一半再說。
“陛下聖明!”
“最後一個議題,現在朝堂空缺出來大量的官職,內閣要大膽提拔新人。
擇中選優,先把下麵官員提拔上來,等幹不好到時候再去職。
隻要諸位行得正走的直,推薦上來的官員以後被查出來是個貪官,朕也絕不會牽連諸位。整個朝堂立誌革新,諸位步子可以稍微邁的大一點。”
“臣等遵旨!”
“諸位也都看到了,此次賑災銀一案,牽扯出來近萬官員,朕以為是我大明的科舉製度不夠完善。
朕欲對科舉製度進行革新,摒棄孔聖人儒家那一套。”
朱由校故意拋出孔家先試探一下朝臣的反應。
“陛下萬萬不可,陛下如果摒棄儒學,會遭受到天下學子反噬,長此以往對朝廷不利。”
這次溫體仁第一個站了出來。
“臣等附議!”
十幾個朝臣站出來說道。
前麵的事情大家都能接受,這要是放棄儒學,他們這些人全部會被貼上舊派的標簽,一旦等新學的人慢慢爬上來,勢必會形成黨爭。
“諸位聽朕解釋,科舉興起於隋,隋煬帝本意是想給寒門學子入仕的機會。
可惜自李唐時期,科舉就變成世家門閥把控朝堂的工具。
哪怕黃巢殺盡了李唐世家門閥,前宋到我大明,又興起了新的世家門閥。
而我大明亦如此!
就拿東林黨來說,打著東林書院的旗號,籠絡寒門學習,將寒門學子拉上他們的陣營,進入朝堂後所有的利益都緊緊綁在一起。
那些苦讀數十載的寒門學子,要麽向他們屈服,要麽入朝後也得不到重用。
說白了現在朝堂上的黨派隻是另一種形式的世家門閥罷了,他們的背後都是大量的鄉紳豪紳。
這些都是儒學帶來的弊端。
諸位都推崇儒學,結果儒學屹立千年,王朝倒了一個又一個。
這些都說明儒學有很大的弊端。
難不成諸位希望大明某一天也被替代?”
“臣等不敢!”
朱由校的話直接戳了眾人肺管子上。
“就拿王徵來說,為了入朝考科舉,考到52歲才考中進士。
人一生活過一甲子已經甚幸,52歲考中進士,能為朝廷效力的機會還有幾年?
前麵的數十年都被困在儒學中,虛度光陰。
是王徵能力不行嘛?
朕不這麽認為,他研究的格物,朕以為能大力提高生產力。
人這一生不應該隻放在儒學上。
儒學教諸位明辨是非,並不是讓學子考科舉當官貪汙的。”
朱由校的話說完所有朝臣都看向王徵,王徵老臉一紅低下頭不敢見人。
“當然,朕知道現在大明還有許多學子都還在努力學習儒學。
朕欲改革也不會一刀切。
今年的科舉考正常進行。
不過外加一科格物!
格物成績不計入總成績,如果某個學子在科舉中落榜,格物成就優秀,可與其餘學子並列入榜。
格物成績好的直接入科學院為官。
至於格物科目設計數算、物理、化學、醫學、農學,題目由徐光啟的科學院負責擬題。
為我大明招攬更多優秀的科學人才。
朕可以向諸位保證,不出10年,諸位會改變對格物的看法。”
“陛下聖明!”
眾人不敢在反對,隻要科舉還在就行,至於科學院,他們那些老思維根本看不上。
不過所有人已經可以猜測朝會散朝後民間會引起驚天濤浪。
曲阜的孔家得知後怕是要鬧事了!
喜歡明末木匠天啟落水後無敵啟落水後無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