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7)藏象究竟是什麽?一文帶你深入了解

字數:7490   加入書籤

A+A-




    在古代中醫的藏象理論中,“藏象”一詞,是指藏於體內的內髒所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也常用來通稱內髒。皇帝問及藏象,岐伯的回答涉及到了中醫對於心這一髒腑的深刻認識。

    岐伯言心為生命的根本,這一點在中醫理論中尤為重要。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麵,與小腸相表裏。心作為君主之官,統攝全身髒腑的功能活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心的功能正常,則血脈通暢,麵色紅潤,精神飽滿,思維敏捷。

    岐伯進一步指出,心是精神和意識存在的地方。這是因為心主神明,具有統帥全身髒腑生理活動和主司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於五髒,但主要是由心主神的生理功能所統攝的。

    至於心的榮華表現於麵部,這是因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麵。麵部血脈豐富,故色澤變化能反映心血、心氣的盛衰及其機能的強弱。心血充足,則麵部紅潤有光澤;心血不足,則麵部白而無華;心氣不足,則麵色淡白、晦滯;心血瘀阻,則麵色青紫。

    至於心所充養的組織在血脈,這是因為心主血脈,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的作用。心氣的強弱,血液的盈虧及其循環狀況,均可影響脈象。

    最後,岐伯提到心為陽中的太陽,與夏氣相通。這是因為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而心為陽髒,主陽氣。夏季的氣候特點與心的生理特性相應,故夏季養生應順應心的生理特性,保持心情平靜,避免過度激動和煩躁,以防心火過旺。

    關於“肺是氣的根本,是魄所續藏的地方”,這句話是中醫理論中對肺功能的深度描述。首先,我們要明白中醫中的“肺”並不僅僅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肺部,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肺作為“氣”的根本,主要是指它主管著人體呼吸之氣與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在中醫理論中,肺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這一過程不僅是生命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同時也保證了人體氣的生成與更新。

    至於“是魄所續藏的地方”,這裏的“魄”指的是一種與人的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物質,它依賴於氣血的滋養,並藏於肺中。在中醫看來,肺與魄的關係密切,肺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精神活動。

    接下來,我們來看“其榮華表現在毫毛,所充養的組織在皮膚”。這句話描述了肺與體表組織的關係。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通過宣發作用,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以溫養皮膚肌肉,故皮膚毛發潤澤。若肺氣虛弱,則可能導致皮毛憔悴枯槁,出現各種皮膚問題。

    最後,“是陽中的太陰與秋氣相通”。這句話揭示了肺與自然界季節變化的關係。在五行學說中,肺屬金,與秋季相應。秋季氣候幹燥,而肺為嬌髒,喜潤惡燥,故秋季養生應特別注意潤肺養陰,以防肺燥傷身。

    中醫對肺的認識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係統,它不僅包括了肺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還涉及到了與人的精神活動、體表組織以及自然界季節變化的關係。

    腎主蟄伏,這一描述在中醫理論中相當有深度。首先,我們要理解“蟄伏”這個概念。在自然界中,蟄伏往往指的是動物在寒冷季節進入的一種靜止、休眠狀態,以保存體力和精氣。在中醫理論中,腎被賦予了類似的功能,即“封藏精氣的根本”。

    腎作為封藏精氣的根本,意味著它是人體精氣的儲存庫和源泉。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生殖繁衍、抵禦外邪等多種功能。腎能夠將這些精氣儲存起來,並在需要時釋放,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此外,腎還是精氣存在的地方。這裏的“精氣”可以理解為一種更高級別的生命能量,它不僅僅局限於物質層麵,更涵蓋了精神、意識等非物質層麵。因此,腎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的精神狀態和生命力強弱。

    關於腎的榮華表現在頭發,這是因為頭發的生長和脫落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氣充足時,頭發濃密、烏黑、有光澤;腎氣不足時,則可能出現頭發稀疏、幹枯、易脫落等現象。同時,頭發也是人體陽氣的重要表現之一,能夠反映出人體陽氣的盛衰。

    腎所充養的組織在骨,這是因為骨的生長、發育和修複都需要腎氣的滋養。腎氣充足時,骨骼強健、有力;腎氣不足時,則可能出現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此外,骨還與人體的造血功能密切相關,腎氣不足也可能導致貧血等血液疾病。

    腎為陰中之太陰與冬氣相通。在中醫五行學說中,腎屬水,為陰中之陰。而冬季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季節,與腎的生理特性相應。因此,在冬季養生時,應注重補腎養精,以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

    綜上所述,腎主蟄伏是封藏精氣的根本,是精氣存在的地方。通過了解腎的這些生理功能和特性,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體生命的奧秘,並指導我們的養生實踐。

    肝作為人體內的一個重要髒器,在中醫理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認為是耐受疲勞的根本,也是魂的寄居之地。這些描述體現了中醫對肝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首先,肝主疏泄,具有調節全身氣機的作用。當人體處於疲勞狀態時,肝能夠發揮其疏泄功能,調節氣血運行,幫助人體恢複精力。因此,肝被認為是耐受疲勞的根本。

    其次,肝藏魂,這裏的“魂”可以理解為人的精神活動。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依賴於五髒六腑的功能支持,其中尤以肝最為重要。因為肝主疏泄,能夠調節人體的情緒狀態,保持人的精神活動正常。因此,肝被認為是魂的寄居之地。

    關於肝的榮華表現在爪甲,這是因為肝主筋,其華在爪。爪甲的健康狀況可以反映出肝的功能狀態。當肝功能正常時,爪甲紅潤、有光澤;當肝功能異常時,則可能出現爪甲枯槁、變形等現象。

    肝所充養的組織在今可以生養血氣,這是因為肝具有藏血的功能。當人體需要時,肝能夠釋放儲存的血液,以供全身各組織器官使用。同時,肝還能夠調節血液的生成和分布,保持人體血氣的平衡。

    此外,肝的味為酸,其色為蒼青。酸味能夠入肝,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蒼青色則與肝的生理特性相應,能夠反映出肝的健康狀況。

    肝為陽中之少陽,與春氣相通。在中醫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季相應。春季是萬物複蘇、生長的季節,與肝的疏泄、生發的特性相應。因此,在春季養生時,應注重養肝護肝,以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

    總之,肝作為人體內的一個重要髒器,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了解肝的生理功能和特性,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體生命的奧秘,並指導我們的養生實踐。

    脾,在中醫理論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髒腑。它被描述為“水穀所藏的根本,為營氣存留之地”,這體現了脾在人體內的核心作用。

    首先,脾主運化,它是我們身體內的“後勤部長”,負責將食物和水轉化為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並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這種轉化和輸送的過程,就是“水穀所藏”的體現。同時,脾還負責將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即“營氣”,儲存起來,供身體在需要時使用。

    關於“其榮華在口唇四旁的白肉”,這其實是中醫望診中的一種觀察方法。中醫認為,口唇四旁的白肉(即唇周的皮膚)能夠反映出脾的健康狀況。當脾的功能正常時,這些部位的皮膚會顯得飽滿、有光澤;而當脾的功能出現異常時,這些部位的皮膚則可能出現幹燥、鬆弛等現象。

    再來說說“所充養的組織在肌肉”。脾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主肌肉。它負責為肌肉提供充足的營養和能量,使肌肉保持強健有力。同時,脾還能夠調節肌肉的張力和運動功能,使肌肉能夠協調、靈活地運動。

    “基於至陰一類與土氣相通”。在中醫五行學說中,脾屬於土,與自然界中的土氣相應。土氣具有生化、承載、收納的特性,與脾的運化、儲存功能相契合。同時,土氣也代表著穩定和滋養,這與脾為身體提供營養和能量的作用相呼應。

    綜上所述,脾作為水穀所藏的根本和營氣存留之地,在人體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了解和調節脾的功能狀態,我們可以更好地維護身體健康和平衡。

    在中醫理論中,胃、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這五個髒腑,各自在消化、吸收和排泄水穀精微以及管理飲食五味的轉化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胃作為“水穀之海”,主要負責容納和初步消化食物;小腸則進一步分解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大腸則負責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形成糞便排出體外;三焦則被認為是人體上中下三個部位的“總領”,主管水液的輸布與排泄;而膀胱則儲存尿液,通過排尿排出體內的多餘水分和廢物。

    然而,這些髒腑功能的正常發揮,不僅僅依賴於它們自身的運作,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在這裏,膽氣的生發就顯得尤為重要。膽氣,中醫理論中認為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具有生發、溫煦和推動的作用。膽氣的生發,能夠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幫助胃更好地消化食物,小腸更好地吸收精微物質。同時,膽氣的生發還能夠推動大腸的蠕動,促進排便,防止便秘的發生。

    膽氣的生發還能夠促進三焦的通暢,使得水液能夠在體內順暢地輸布與排泄。當膽氣生發不足時,三焦的通暢性就會受到影響,導致水液代謝障礙,出現水腫、腹水等症狀。最後,膽氣的生發還能夠影響膀胱的排尿功能。當膽氣生發旺盛時,膀胱的排尿功能也會得到加強,能夠更及時地將體內的多餘水分和廢物排出體外。

    因此,可以說膽氣的生發對於胃、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等髒腑功能的正常發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醫養生和治療中,也常常強調要保護膽氣,促進膽氣的生發,以保持人體各髒腑功能的協調和平衡。

    下麵我們需要明確人迎脈在中醫脈診中的意義。人迎脈,通常是指頸部兩側頸動脈的搏動處,是中醫脈診中的重要部位之一。通過觀察人迎脈的脈象,可以了解人體內部的陰陽氣血狀況,從而推斷出疾病的性質、部位和程度。

    關於提到的“人迎脈比平時大一倍,表明病在少陽;大二倍,表明病在太陽;大三倍,表明病在陽明;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陽氣太過,無法與陰氣相通,稱為格陽”的說法,這是中醫脈診中的一種理論。下麵我將逐一解釋這些觀點:

    1. 人迎脈比平時大一倍,表明病在少陽:在中醫理論中,少陽主疏泄,與肝膽相關。如果人迎脈的脈象比平時大一倍,可能意味著少陽疏泄功能亢進或受阻,導致肝膽功能失調,從而引發相應的疾病。

    2. 人迎脈大二倍,表明病在太陽:太陽主表,與膀胱經相關。當人迎脈的脈象大二倍時,可能表明太陽經的陽氣過盛或受寒邪侵襲,導致膀胱經的功能失調,從而引發相關疾病。

    3. 人迎脈大三倍,表明病在陽明:陽明主裏,與胃經相關。當人迎脈的脈象大三倍時,可能意味著陽明經的陽氣過盛或受到熱邪侵襲,導致胃經的功能失調,從而引發相關疾病。

    4. 人迎脈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陽氣太過,無法與陰氣相通,稱為格陽:當人迎脈的脈象異常增大到四倍以上時,可能意味著體內的陽氣過於亢盛,無法與陰氣保持平衡和相通。這種情況下,陰陽失去了正常的交通和協調,形成了所謂的“格陽”狀態。這種狀態可能導致一係列嚴重的疾病表現,如高熱、神昏、驚厥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觀點僅代表中醫脈診理論中的一種解釋,並不能作為診斷疾病的唯一依據。在實際應用中,中醫醫生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體征和病史等多方麵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同時,對於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在中醫脈診中,寸口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診斷依據。它位於手腕處,通過感受其搏動情況,醫生可以初步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關於提到的“寸口脈比平時大一倍,表明病在厥陰;大二倍,表明病在少陰;大三倍,表明病在太陰;大四倍以上,表明陰氣太過無法與陽氣相通,稱為關陰”這一說法,我們可以從中醫的角度進行解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中醫的髒腑經絡理論。在中醫中,人體的髒腑經絡被分為陰陽五行,其中厥陰、少陰、太陰都是屬於陰經的範疇。這些經絡與人體的五髒六腑密切相關,負責傳輸氣血、調節陰陽平衡等。

    當寸口脈比平時大一倍時,可能意味著厥陰經的病變。厥陰經主藏血,與肝經相關,因此可能涉及到肝髒的疾病,如肝氣鬱結、肝血不足等。當寸口脈大二倍時,可能意味著少陰經的病變。少陰經主心腎,與心腎的功能有關,可能涉及到心髒或腎髒的疾病,如心陽虛衰、腎陽虛衰等。當寸口脈大三倍時,可能意味著太陰經的病變。太陰經主脾肺,與脾肺的功能有關,可能涉及到脾胃不和、肺氣不足等疾病。

    而當寸口脈大四倍以上時,情況就更為嚴重了。這表示體內的陰氣太過旺盛,無法與陽氣相通,形成了“關陰”的狀態。在中醫理論中,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基礎。當陰陽失衡時,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陰氣太過旺盛而陽氣無法與之相通時,就會形成“關陰”的狀態,這可能導致一係列嚴重的疾病表現,如陰寒內盛、四肢厥冷、神昏譫語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讀僅供參考。在實際的臨床診斷中,醫生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體征以及脈象等多方麵信息來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出現了類似的症狀或體征,建議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謝

    在中醫脈診中,“人迎脈”,位於頸部喉結旁)與寸口脈(位於手腕處)的搏動情況是醫生判斷人體陰陽氣血狀況的重要依據。當兩者都比平時大四倍以上時,確實可能意味著體內的陰陽二氣都極盛,並且由於某種原因不能相互交通,這在中醫中被稱為“關格”。

    “關格”是一個較為嚴重的病理狀態,它通常表示陰陽氣血的嚴重失調。在中醫理論中,陰陽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兩大基本元素,它們的相互平衡與製約是人體健康的基礎。當陰陽二氣不能相互交通時,就會導致氣血運行的障礙,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具體到人鷹脈與寸口脈的比平時大四倍以上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患者體內存在嚴重的陰陽失衡。可能是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情誌失調、疾病積累等多種因素導致的。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係列的症狀,如高熱、神昏、驚厥、四肢厥冷等,需要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的治療。

    在治療上,中醫通常會采用調和陰陽、疏通氣血的方法。通過針灸、推拿、中藥等多種手段,來恢複患者體內的陰陽平衡和氣血流通。同時,患者也需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情緒狀態,以促進身體的康複。

    總之,當人鷹脈與寸口脈都比平時大四倍以上時,可能意味著患者體內存在嚴重的陰陽失衡和氣血運行障礙,需要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的治療。

    以上是對藏象的理解你學會了多少那, 下麵接著跟我去認知黃帝內經的智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