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2)古今醫術交鋒:上古、中古、後世醫生治病理念大碰撞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A+A-




    關於“診法、上色、和脈的診查方法”被上古帝王所看重,確實體現了古代醫學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在古代,醫學知識被視為一種珍貴的財富,能夠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穩定。而“診法、上色、和脈”的診查方法,作為中醫診斷學的基礎,自然受到了上古帝王的重視。

    我們說下“上古僦貸季”這位名醫,這位名醫在古代醫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位名醫對望色和切脈的道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能夠將之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四方**的宇宙觀相聯係,這確實體現了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

    為了能讓大家更深刻的理解我把五行四方**的關係在詳細說下。

    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四方**的宇宙觀,是中國古代哲學體係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和相互的對應關係。

    五行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所構成,並且這些元素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係。這種相生相克的關係,不僅體現了宇宙萬物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也反映了宇宙間的一種動態平衡和循環往複的規律。

    而四方**的宇宙觀,則是將宇宙空間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和上下兩個維度,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宇宙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每個方向都對應著一種五行元素,例如東方對應木,南方對應火,西方對應金,北方對應水,而中央則對應土。同時,每個方向也對應著一種動物和一種神靈,如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央則為黃龍或麒麟。

    將五行與四方**相聯係,可以進一步理解宇宙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例如,木代表生長和擴張,與東方的日出和春季相對應;火代表炎熱和光明,與南方的夏季和烈日相對應;金代表收斂和堅固,與西方的日落和秋季相對應;水代表寒冷和流動,與北方的冬季和冰雪相對應;而土則代表穩定和中庸,與中央的平穩和調和相對應。

    此外,五行與四方**的對應關係還可以用於解釋人體健康和命運等方麵的問題。在中醫理論中,五行與人體髒腑、經絡等相對應,通過調節五行元素的平衡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在命理學中,五行與人的出生年份、性格、命運等也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係。

    剛才我們說完了四方五行和**的宇宙觀,那麽我們繼續說僦貸季的診法。

    望色和切脈是兩種重要的診斷方法。望色主要是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舌苔等外部表現來判斷病情;而切脈則是通過感受病人的脈象來了解其氣血運行情況。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醫者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準確地判斷病情。

    而這位名醫能夠將望色和切脈與五行、四方**相聯係,更是將中醫理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五行理論是中醫理論中的基礎之一,它將宇宙萬物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並認為這些元素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係。而四方**則是將宇宙空間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和上下兩個維度,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宇宙模型。

    這位名醫通過將望色和切脈與五行、四方**相聯係,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病情的本質和變化規律,還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這種綜合分析和觀察的能力,正是中醫理論所強調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核心。

    我們在中醫的學習診療實踐中,要弄懂疾病的要領,需要深入研究人的氣色和脈息。這兩者,如同天地間的日月,有其獨特的運行規律和表現形式,而掌握這些規律,是診斷疾病的關鍵。

    我們來說說氣色。氣色是反映人體內部健康狀況的重要外在表現。它如同太陽一般,有陰有晴,變化多端。健康的人,氣色通常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血充足,髒腑功能正常。而患病的人,由於氣血的紊亂和髒腑功能的失調,氣色往往會出現異常。例如,麵色蒼白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麵色潮紅則可能是體內有熱的表現。因此,通過觀察病人的氣色,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其體內的陰陽氣血狀況,為進一步的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我們再來說說脈息。脈息是中醫診斷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如同月亮一般,有盈有虧,變化無常。通過切脈,我們可以了解病人的氣血運行情況、髒腑功能的強弱以及疾病的虛實寒熱等。正常的脈象通常表現為平和而有力,而異常的脈象則可能表現為沉遲、浮數、緊澀等不同形態。這些脈象的變化,都反映了病人體內氣血、陰陽、髒腑等的變化情況。因此,掌握脈息的要領,對於診斷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這裏邊談到的沉遲、浮數、緊澀這是切脈所了解到的脈象,以後我們會在傷寒論中會給大家解讀。

    我要說明是,從氣色和脈息中得到其要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醫者具備深厚的醫學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長期的實踐和學習,才能逐漸掌握其中的精髓。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中古時期醫生的診病。

    中古時期的醫生在治病時,確實強調在疾病剛一發生時就及時治療,這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即預防疾病的發展和惡化。這種思想的核心在於早期發現、早期幹預,以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或轉變。

    “先用十天湯液已去除八風五痹等病邪”,這其中的“湯液”指的是中藥煎劑,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八風五痹”則是指中醫理論中描述的一係列疾病,這些疾病多由於外感風寒、濕熱等邪氣引起,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等症狀。通過服用湯液,可以調和體內氣血,祛除病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如果“十天不能治愈”,醫生則會考慮使用其他治療手段,如草藥治療。在中醫理論中,草藥是除了湯液之外的另一種重要治療方法。通過草藥的配伍和煎煮,可以發揮藥物的獨特作用,進一步調和體內氣血,祛除病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種治療策略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即根據疾病的性質、病情的輕重、病人的體質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反映了中醫對疾病治療過程的深入理解和豐富經驗。

    中古時期的醫生在治療疾病時,強調早期發現、早期幹預,並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策略不僅體現了中醫的深厚底蘊和豐富經驗,也為現代醫學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後世的醫生治病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治病時不能遵循四時的變化,不知道陰陽變化與氣色脈係的關係,也不能夠辨別病情的順逆,等到疾病已經形成了,才想用微針從外部治療,用湯液從內部治療。

    後世的醫生在治病時采用了更為複雜和多樣化的方法。不過,盡管技術和治療方法在不斷進步,但中醫的核心理念——順應自然、調和陰陽,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對於後世的醫生來說,他們可能更加注重從微觀層麵來理解和治療疾病,例如通過化驗、影像等手段來明確疾病的性質和位置,采用手術、藥物等方法來直接幹預病變部位。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更快地控製病情,但也可能忽略了人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