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3)人與醫生從標本關係到生命守護者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A+A-




    黃帝所問,病情發展至形體敗壞、氣血枯竭的階段,治療難以見效,這背後確實蘊含了什麽道理。岐伯的回答,正是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深刻理解的體現。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生命活動確實是由“氣”和“血”這兩個基本要素所構成的。氣血作為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神”則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它主導著人體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動,是生命力的象征。

    然而“神氣”是心理活動的體現,更是人體生命力的源泉。一個人的神氣充足時,他的身體機能會處於最佳狀態,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更強。反之,當神氣衰弱時,即使身體的其他部分看起來還健康,但整個人的生命力已經開始衰退,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大幅下降。

    如果當病人的神氣已經衰微,治愈的能力已經散亂時,情況確實棘手。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再高超的治療手段和珍貴藥物,由於病人的神氣已經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治療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我們一直提到神氣這一詞,現在我們說一下,在中醫理論中,“神氣”是一個獨特且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了人體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狀態等多個方麵。

    從字麵上理解,“神”通常被用來描述人的意識、思維、精神活動等非物質層麵的存在,它代表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和精神狀態的高級形式;“氣”則是中醫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等作用。

    當兩者結合,“神氣”便是指人體內的生命力、精神狀態以及心理活動的總和。它不僅僅是人的思維、意識等心理活動的體現,更是人體生命力的象征。在中醫看來,一個人的神氣充足時,他的身體機能會處於最佳狀態,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更強;反之,當神氣衰弱時,即使身體的其他部分看起來還健康,但整個人的生命力已經開始衰退,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大幅下降。

    此外,“神氣”還與中醫的“氣血”理論密切相關。在中醫看來,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神氣則是這些物質能夠正常發揮作用的“指揮官”。當氣血充足且神氣旺盛時,人體的生命活動就會處於最佳狀態;而當氣血不足或神氣衰弱時,人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出現各種疾病。

    我們繼續接岐伯所說的話,岐伯說當病情發展到精神敗壞、神氣消散的地步時,榮衛氣血(即人體的營養和防禦係統)往往也已經無法再恢複。榮衛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的充足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狀況。當榮衛氣血無法再恢複時,意味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治療難度自然也會大大增加。

    在這裏我們遇到一個新名詞榮衛氣血,那什麽是榮衛氣血。榮衛氣血,是中醫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體生命活動的本質。下麵我將從幾個方麵來詳細解釋榮衛氣血的含義。

    首先,我們來理解“榮衛”這一概念。榮衛,即營衛,是中醫學中用於描述人體氣血運行狀態的術語。其中,“榮”通“營”,指營氣,主要指的是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它行於脈中,屬陰,具有滋養周身的作用;“衛”則指的是衛氣,是一種具有保衛功能的能量,它行於脈外,屬陽,具有扞衛軀體、抵禦外邪的功能。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氣血”的含義。氣血是中醫理論中的基本概念,泛指人體內流動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其中,“氣”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推動著血液的流動,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血”則是有形的物質,它富含營養,滋養著人體的各個髒腑器官。在中醫看來,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們的充足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狀況。

    將“榮衛”與“氣血”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到“榮衛氣血”這一概念。它描述了人體氣血運行的兩種狀態:榮氣行於脈中,滋養著身體;衛氣行於脈外,保衛著身體。當榮衛氣血充足且運行正常時,人體就能保持健康;而當榮衛氣血不足或運行失常時,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

    具體來說,榮衛氣血的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滋養作用:榮氣通過血液循環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滋養著人體的髒腑器官;衛氣則通過其保衛功能,防止外邪的入侵,保護人體的健康。

    2. 保衛作用:衛氣具有抵禦外邪入侵的能力,它能夠阻止病毒、細菌等病原體進入人體,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

    3. 調節作用:榮衛氣血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理功能。當榮衛氣血充足時,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處於最佳狀態;而當榮衛氣血不足時,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出現各種疾病。

    4. 平衡作用:中醫強調陰陽平衡,榮衛氣血的充足和平衡也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體現。當榮衛氣血平衡時,人體的陰陽也會保持平衡狀態;而當榮衛氣血失衡時,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會受到影響。

    榮衛氣血是中醫理論中描述人體氣血運行狀態的重要概念。了解榮衛氣血的含義和作用,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

    岐伯的回答也強調了在治療疾病時,需要綜合考慮氣血和神氣的狀況。如果隻注重調養氣血而忽略了神氣的調節,那麽治療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因此,在中醫治療中,我們常常強調“心身同治”的原則,即不僅要治療身體上的疾病,還要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恢複神氣。

    岐伯說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在病情初期,可能隻需要調養氣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到了病情後期,當神氣也開始衰弱時,就需要更加注重神氣的調節和恢複,以增強病人的生命力。

    麵對這種情況,中醫的治療原則通常是“扶正祛邪”。也就是說,首先要通過調養氣血、恢複神氣等方式,增強人體的生命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然後再通過針對性的治療,祛除體內的邪氣(即致病的因素)。但是,在神氣已經衰微、榮衛氣血無法再恢複的情況下,這一治療原則的實施難度會大大增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麽現在的病人容易出現精神敗壞、神氣消散的情況。首先,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使得人們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工作、學習,還來自家庭、社交等各個方麵。長期的壓力會導致人們的精神狀態緊張,神氣逐漸衰弱。

    其次,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缺乏養生之道。他們可能過度放縱自己的**,如過度飲食、熬夜、缺乏運動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進一步損害人體的神氣。同時,他們可能也缺乏必要的心理調節能力,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憂患愁苦,導致神氣更加衰弱。

    當病人的神氣已經衰微到一定程度時,他們對治療措施的反應也會變得遲鈍甚至消失。這是因為神氣是人體生命力的源泉,當神氣衰弱時,人體的自愈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使得治療措施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

    因此,要改善病人精神敗壞、神氣消散的情況,我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通過引導病人樹立正確的養生觀念,幫助他們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神氣狀態,提高治療效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