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2)五髒與四時相應的脈象

字數:3282   加入書籤

A+A-




    在中醫理論中,五髒與四時(春、夏、秋、冬四季)之間的對應關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種對應關係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即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與自然界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具體到五髒與四時的脈象相應,肝脈應春,其脈象端直而長為弦,這一描述正是中醫脈診學中的精髓之一。

    首先,我們來談談“肝脈應春”的含義。在中醫看來,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自然界呈現出勃勃生機,而人體內的肝氣也在此時最為活躍。肝氣主疏泄,具有調暢氣機、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因此,春季養生應順應肝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肝氣鬱結。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其脈象端直而長為弦”的含義。這裏的“端直而長”形容的是脈象的形態特征,即脈象在指下感覺到的長度較長,且形態較為挺直。而“弦”則是對脈象質地的一種描述,類似於琴弦緊繃的感覺。這種脈象特點正是春季肝氣旺盛、氣血充盈的表現。

    從中醫脈診學的角度來看,肝脈弦脈的出現提示著肝氣的正常活動,是人體健康的標誌之一。然而,如果弦脈過於明顯或伴有其他異常脈象,則可能意味著肝氣過盛或肝氣鬱結等病理狀態,需要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心脈映夏,其脈象來盛去衰為鉤”這一說法,體現了中醫對於人體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深刻洞察。

    首我們來說說“心脈映夏”。在中醫理論中,夏季被認為是陽氣最盛的季節,自然界萬物生長茂盛,生機勃勃。人體內心髒則是“陽中之陽”,主血脈,與夏季的陽氣旺盛相呼應。因此,夏季心髒的生理活動也會更加活躍,心脈的搏動也會相應增強。

    “其脈象來盛去衰為鉤”。這裏的“來盛去衰”指的是脈象在搏動過程中的起伏變化。具體來說,當心髒收縮時,血液被泵出,脈象會顯得較為強盛;而當心髒舒張時,血液回流,脈象則會相對減弱。這種起伏變化就像是一個鉤子,先上升後下降,因此被稱為“鉤脈”。

    在中醫脈診中,鉤脈被認為是夏季心髒健康的表現。它反映了心髒功能正常,氣血充盈,能夠順利地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然而,如果鉤脈過於明顯或伴有其他異常脈象,則可能意味著心髒存在某些病理變化,需要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總之,“心脈映夏,其脈象來盛去衰為鉤”這一說法體現了中醫對於人體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深刻理解。通過觀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我們可以了解人體內部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當我們談到“脾旺於長夏,其脈象虛弱為代”時,我們需要理解這裏的“長夏”並非我們通常所說的夏季,而是指夏季與秋季之間的過渡時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土季”,此時氣候炎熱而潮濕,與脾土的特性相呼應。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將我們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供給全身。而長夏時期,氣候潮濕,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使得脾氣相對旺盛,但同時也容易出現濕氣過重的情況。因此,在這個時期,保持脾的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

    接下來,我們探討“其脈象虛弱為代”的含義。在中醫脈診中,“代脈”是指脈象有規律的歇止,表現為脈搏跳動過程中出現短暫的停頓,然後又繼續跳動。而“虛弱”則是指脈象無力,缺乏生氣。當脾的運化功能出現問題時,脈象可能會出現虛弱或代脈的現象。這往往是因為脾氣不足,無法推動血液正常運行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代脈並不是一種正常的脈象,而是病理狀態下的表現。如果出現代脈,可能意味著心髒功能出現了問題,或者體內有氣血瘀滯、痰濕等病理因素存在。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的脈象出現虛弱或代脈的現象,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總之,“脾旺於長夏,其脈象虛弱為代”這一說法體現了中醫對於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深刻理解。通過觀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我們可以了解人體內部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肺脈應秋”表明在秋季,肺的生理功能最為活躍,與秋季的氣候特點相呼應。而“其脈象清虛而浮”則是對秋季肺脈特點的精確描述。

    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陽氣逐漸收斂,陰氣逐漸增長。這種氣候特點與肺的功能特性相吻合,因為肺主氣,司呼吸,能夠將自然界的清氣吸入體內,同時將體內的濁氣排出體外。在秋季,隨著氣候的逐漸涼爽,肺的呼吸功能也會相應增強,使人體能夠更好地適應季節的變化。

    我們來看“其脈象清虛而浮”的具體含義。在中醫脈診中,“清虛”指的是脈象清晰而不混雜,反映了氣血的純淨和流暢;“浮”則是指脈象輕浮在皮膚之下,易於觸及,這通常是由於陽氣浮於表所致。在秋季,由於肺的功能活躍,氣血流通順暢,因此脈象會呈現出清虛而浮的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秋季肺的功能活躍,但也需要我們注意保養。因為秋季氣候幹燥,容易損傷肺陰,導致幹咳、咽幹等症狀。因此,在秋季我們應該注意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藕、銀耳等,以保持肺的健康。

    在中醫理論中,腎脈與冬季相應,這是一個基於五行和陰陽理論的重要觀念。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季節,而腎作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內寓真陰真陽,與冬季的陰氣旺盛相呼應。

    “其脈象沉堅為石”,這是對冬季腎脈脈象特征的描述。在中醫脈診中,“沉”指脈象深沉,在筋骨之間才能觸及,反映了腎氣深藏、內斂的特點;“堅”則指脈象堅實有力,如同石頭一般,這體現了腎陽充足、腎精旺盛的健康狀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沉堅為石”是腎脈健康的表現,但並非所有脈象都符合這一標準。脈象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體質、疾病等。因此,在中醫脈診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症狀和體征,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此外,對於冬季養腎,中醫也有許多建議。例如,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這些食物被認為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以保持腎氣的充足和穩定。

    總之,“腎脈應冬其脈象沉堅為石”這一說法體現了中醫對於人體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深刻理解。通過觀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我們可以了解人體內部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這就是所謂應於四時的五髒平脈。診斷脈相,我們需要經常的實踐,經常的去診脈摸脈感受脈的變化,然後通過我們學習的這些知識,而應用到實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