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才能

字數:7762   加入書籤

A+A-




    “沒想到你不僅軍事才能出色,治理國家、百姓事務也有獨到見解,令我深深折服。”

    ---

    寒門家族崛起!紙張出現!

    秦豐揮手示意:“王相,客套話就免了。既然我們意見一致,不如今天詳細討論一下具體細節。”話音剛落,門外傳來敲門聲。

    王綰有些驚訝地看著秦豐,這麽晚還有誰會來訪。秦豐神秘一笑:“請進。”

    隨後,李斯推門進來。李斯對他還算不錯,而且他的兒子在秦豐的軍隊中服役。

    秦豐認為這種能帶來政績的事,應該拉李斯一把。李斯行禮道:“見過雲中君,見過王相!”

    秦豐忙擺手:“李斯大人,私下裏就不用這麽拘束了。”王綰也起身,向李斯拱手示意。

    兩人看似客氣,但幾個月前他們還是政敵,因理念不合而針鋒相對。接著,秦豐再次把剛才的想法對李斯講述一遍。李斯聽完連連點頭道:

    “雲中君的這個辦法堪稱兩全其美,既解決了蜀郡災民無處安身的問題,又解決了草原無人居住的問題。而且,我們掌控了草原,將來一定能培養出一支屬於我國的鐵騎在草原馳騁。”王綰附和:“沒錯,雲中君從匈奴繳獲的大批牛、馬、羊,如果不加以利用繁殖,對我們秦國來說將是巨大的損失。”

    秦豐道:“好,既然事情已定,那就由你們二人主導,本將協助,咱們明天就開始行動吧。”

    王綰聽後驚訝:“我們主導?恐怕不合適吧?”

    盡管會有阻礙,但此事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如果成功遷移,這樣的豐功偉績足以流傳千古。

    這是秦豐提出的方案,但他卻將功勞讓給他們,這讓王綰有些尷尬。然而,李斯並未多想,他對秦豐的為人較為了解,知道這位少年並不在乎這些表麵的東西。

    秦豐淡淡地說:“嗬嗬,王相不必推辭。我不是拉攏你,也不是讓你撈取名聲,隻是你們來做這事更具有操作性。因為接下來,我還有個計劃。”

    “還有計劃?”王綰立刻來了興趣,秦豐總是能提出超越常規的構想,讓他非常願意與他探討。

    秦豐問道:“王相出身寒門嗎?”

    王綰點頭確認:“是的,我出身貧寒,沒有世家子弟那種顯赫背景。”

    秦豐接著問:“王相覺得,寒門子弟出人頭地難不難?”

    王綰咬牙道:“很難!怎麽會不難?出身就像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阻隔了寒門與貴族之間的階梯。”

    秦豐表示讚同:“確實如此,寒門子弟能走到王相的位置,其中的辛酸隻有自己明白。但我不同意‘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

    王綰瞪大眼睛:“雲中君真的這樣認為?”

    自古以來,地位顯赫的人往往更加重視門第。他們嘴上說著愛民,但心底瞧不起底層百姓。秦豐不看重出身,這一點就讓王綰十分欽佩。秦豐沒有回應,而是繼續說道:“王相認為,寒門與世家子弟最大的差異是什麽?是什麽讓他們間的差距如此懸殊?”

    “這是極其可怕的狀況,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用多久,這些貴族子弟就能左右一個國家的興衰!”

    “你看稷下學宮,其 身貧寒的學生有幾個,而貴族子弟又有多少?”

    王綰和李斯聽到秦豐的見解,感到無比震撼,一時無法回過神來。他們沒想到,年紀輕輕的秦豐,對事物的理解竟如此深刻透徹!

    秦豐清晰地剖析了局勢,明確指出了其中的利益關係。

    貴族子弟掌控官場,控製著國家的教育體係,這就意味著他們將大部分貧寒子弟拒之門外。官職數量有限,每多一個貧寒子弟進入,就意味著貴族子弟的權力會削弱一分,這是他們絕不容許的。

    王綰起身,向秦豐深深鞠躬道:

    “雲中君,願受老朽一拜,您的洞察力讓我望塵莫及。”

    秦豐擺手示意,“王丞相,讓我們來討論如何改變這種局麵吧,我找你,是因為你在官場上是為數不多的貧寒出身者。”

    說到這裏,王綰已經明白秦豐的意圖。

    “哎。”

    王綰歎了一口氣,

    “這確實是個難題。秦國複興在即,連上得起私塾的家庭都寥寥無幾,更別說教育問題了。而且,用於教育的書籍,老朽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因為我們還未有造紙術。”

    這個時代的大秦還未擁有造紙術,書籍多是竹簡形式。

    秦豐笑道:“這個問題,我或許能解決。”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一本《論語》,問道:

    “王丞相、李大人,你們看看我手中的這本《論語》怎麽樣?”

    王綰連忙接過書,李斯也湊了過來,兩人翻閱起來。秦豐無奈道:“二位大人,我說的是書的製作材料和印刷技術,並非內容。你們難道從未見過這樣的《論語》嗎?”

    “材料?印刷?”兩人異口同聲,麵麵相覷。接著,他們摸著書頁,感受紙張清脆的摩擦聲。

    王綰激動地問:“雲中君,這是何物?這是何物?”

    李斯則撫摸著紙張,目瞪口呆地看著秦豐!

    看到兩人的反應,秦豐內心暗笑!

    紙張的出現對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來說,衝擊力是巨大的。秦豐沒有賣關子,直接開始解釋:

    “有教無類,浩然書院!”

    秦豐的話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王綰,李斯反應過來後同樣震驚。這實在難以置信,他們深知秦豐的創新能力,但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設想過於離奇,他的涉獵範圍也太廣泛了。要知道,造紙術和印刷術與曲轅犁和馬蹄鐵截然不同!

    曲轅犁是對原有直犁的改進,而馬蹄鐵雖未出現過,但材料和工藝都相對簡單,即使秦豐提出,他們雖感驚訝,但尚能接受。然而造紙術和印刷術完全不同,他們雖未親眼所見,但從秦豐的描述中,也深知這兩者的複雜性。

    秦豐僅憑想象,就創造出這兩樣東西,讓他們難以置信。此刻,李斯看向秦豐的眼神裏多了份敬畏。

    不過,事實擺在眼前,他們不得不信,因為深知秦豐不會輕易將功勞攬於一身,包括開疆拓土這樣的偉業在他看來也不值一提。於是,秦豐擺手說:“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本書的成本極低,低到你們無法想象。因此,我打算以此為基礎,在鹹陽建立一所麵向全國的書院,真正做到有教無類。”

    “而且,我會免費提供所有教材,不收任何費用。貧困家庭的孩子將得到資助,成績優秀者會有獎勵。一句話,就是打破貴族對教育的壟斷,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這……”

    王綰聞言,猛地坐倒在椅子裏,秦豐帶來的震撼實在太大。這樣的想法若出自秦始皇,王綰也會仔細聆聽。

    但既然秦豐親口承諾,王綰深信他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遠見,王綰飽讀詩書,通曉古今,但曆史上卻無人能與秦豐相提並論。有教無類這樣振聾發聵的觀念,竟出自這樣一個少年之口,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秦豐端起茶水淺嚐一口,問道:“怎麽,王丞相不相信?”

    王綰激動地說:“相信,老夫怎能不信!隻是不敢相信罷了!”

    這時,李斯在一旁插話:“既然雲中君提出了這個建議,想必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了吧?”世間正氣長存,正是這種正氣使萬物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秦豐笑道:“不錯,天地間有正氣,浩然長存。書院以浩然命名,意在傳播正氣。”

    “第一期招生將優先考慮貧寒家庭,選拔德才兼備的學生。目標是培養一批批的浩然祭酒,為壯大浩然書院奠定基礎,直到它遍布秦國的每個角落。”

    “浩然書院,真是好名字!”

    王綰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嗬嗬。\"

    秦豐笑道:“李大人無需擔憂,副院長的位置早就為你預留了!”李斯聞言,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王綰接著說道:“雖然這個提議很好,但實施起來恐怕不會那麽順利。世家和百家會 我們的行動。”這是他們設立浩然書院麵臨的最大難題。世家和百家掌控著學術話語權,怎肯容許一個對平民開放的學院存在,他們的社會地位可能會因此受到嚴重衝擊,這樣的局麵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的。秦豐自信地笑道:“王相放心,我秦豐在大秦境內,何懼他人威脅?匈奴、羌族這些都不足掛齒。我的劍,鋒利得很!”

    李斯和王綰看著秦豐堅定的眼神,心中釋然。王綰接著說:“雲中君,實不相瞞,我認識許多學識淵博的人士,但他們選擇避世隱居,居住在鹹陽周邊的小鎮。若他們知道你創辦的浩然書院接納天下學子,定會爭先恐後地成為教師。”

    秦豐滿意地點點頭:“這樣再好不過!”

    王綰拿起桌上的《論語》繼續說道:“僅憑這部《論語》,就能吸引隱居鄉間的學界泰鬥們打破對浩然書院的門戶之見。他們並非不願施展才能,而是時代所迫,隻能在鄉村鬱鬱不得誌。”秦豐讚同,他早有此念,還想建立武學學院,但精力有限,隻能暫時擱置。李斯則問道:“雲中君,浩然書院隻針對寒門開放嗎?其實世家子弟中也有與你誌同道合之人。”

    秦豐擺擺手:“無妨,你們的顧慮純屬多餘。試問,哪個世家會主動送子弟來浩然書院?書院的建立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會有寒門與世家子弟的較量。隻要我們在競爭中勝出,真正的有教無類才能實現。”他還補充道,若有與他們抱相同理念的豪族子弟,也歡迎入學,但首要原則是人人平等,無人享有特權。兩人聽後深以為然。

    三位大臣熱烈討論,直到深夜仍意猶未盡。次日清晨,他們帶著對秦豐未來的期待,準備在朝會上提出此事。盡管夜深,他們還是各自返回府邸,為明日的議程做準備。

    國策篇

    第三章

    強國之道,唯有重工業!

    第二天清晨,陽光明媚,寒風漸消,冬季已逝,春意盎然。

    早朝如約而至,秦豐罕見地提早來到朝堂,讓秦始皇感到驚訝。趙高高聲宣讀:“有事早奏,無事退朝!”近期各地平靜,朝廷氛圍也隨之清靜。這時,王綰站了出來:“微臣有事啟奏。”

    秦始皇點頭,王綰剛從蜀郡歸來,料想是有關蜀郡的災情。“微臣遵照陛下的指示,對蜀郡的盜賊采用懷柔政策,如今蜀郡各地盜賊十去其一,紛紛歸降。”王綰深深施禮道。

    “無論是官員還是民眾,他們都對陛下心存感激,對歸順的態度堅定不移。”秦始皇微微一笑:“做得不錯,你還有何事?”

    王綰嚴肅回應:“蜀郡的盜患雖平息,但今年大旱,民生艱難,百姓苦不堪言。懇請陛下撥發救災糧食,救濟蜀郡百姓。”此言一出,朝堂上議論紛紛。

    “除了王相,還有誰去過蜀郡?又有誰能真正理解那裏的困苦?”“確實,蜀郡的糧草需求不小,需謹慎處理。”“陛下,依老臣之見,此事不可輕率。”新任治粟內史李鴻出列反對,他曾是呂不韋門下,深受秦始皇信任。

    其他幾位老臣紛紛附議,王綰臉色驟變:“李大人,我是親自去蜀郡查看的,災民的疾苦親眼所見。你磨破嘴皮子算計完了,蜀郡的百姓怕是要餓死。你能等,災民能等嗎?”

    他深知此事困難重重,秦豐所言不虛,想要爭取到糧食並非易事。“嗬嗬。”

    李鴻皮笑肉不笑道:“王相莫急嘛!同朝為官,咱們立場相同,共同為皇分憂,解國家之困,常言道‘有理不在聲高’,此事我做不了主,但王相您說了也未必算數。”

    李鴻羽的話語雖然溫和,態度誠懇,然而他的話語猶如一把軟劍,讓王綰愈發感到難堪,仿佛拳頭落在棉花上,毫無著力之處。

    你和他講道理,他卻以心態應對,你論事態,他卻搬出道理。總之,就是要讓你感到不舒服。秦豐在一旁靜觀其變,那些倚老賣老的老臣們自恃功績,亂發議論,看似有識,其實如同夏蟲之語、井蛙之談。

    不過王綰的行為實在讓人不解,明明結果早知,卻故意走到這一步,隻為試探群臣的態度。“哼!”王綰冷笑道:“蜀郡的災情刻不容緩,李大人身在鹹陽,享受朝廷俸祿,自是不急,百姓生死大事,豈能輕率決定。”

    李鴻搖頭晃腦,反駁道:“王相此言謬矣,民間常說……”嬴政聽後,眉宇緊鎖,打斷道:“夠了,若無可行之策,退下吧,延誤救災,朕唯你是問。”他對李鴻的嘲諷心存不滿,隻因顧忌其年邁,才忍住沒讓他受罰。

    察覺到嬴政的怒氣,李鴻沉默不語,隻是用眼神示意另一個人。此刻,王綰沒有時間爭論,直接進入正題:“陛下,老臣有一計,既能解蜀郡災民之困,又能消除眾人疑惑。”嬴政詢問:“愛卿有何妙策,不妨直言。”

    王綰早就看出他的打算,且與秦豐有所關聯。他有意無意地多看了秦豐幾眼,這微妙的細節未逃過皇帝銳利的眼睛。王綰恭敬地奏道:“老臣認為,我大秦北境的草原之地……”他複述了與秦豐昨日的交談內容,這一建議立即減少了朝堂上的反對聲音。接著,李斯站了出來,附和道:“陛下,臣認為王相的計劃穩當至極,實為一舉兩得的好策略。”

    朝中官員驚訝地看著李斯為王綰發聲,他們從未想過這位與王綰針鋒相對的官員會如此支持。王綰的政敵李斯都站出來支持,令他們深感意外,背後必有他人推動。

    “好。”嬴政滿意道:“這才是我大秦臣子應有的擔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