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休想

字數:9765   加入書籤

A+A-




    除了羌族這樣的討人厭種族,成嶠願意給其他種族生存的機會。更何況他們本是秦人。

    “休想!”

    成嶠雙眼噴火,瞪視著何文進:“向嬴政低頭,絕不可能!”

    片刻後,

    成嶠重新坐回座位,心境逐漸平複。

    趙國使者來到鹹陽!

    見成嶠麵色陰沉,何文進略作思考後開口:“就算我們奮力反抗,也隻是垂死掙紮罷了。”他接著說:“一邊招降,一邊強攻,不出一個月,我軍必敗無疑。”

    何文進誠實地陳述了現實。

    他並非貶低己方士氣,而是事實擺在眼前:四周強敵環伺,十五萬軍隊難以撼動大局。麵對如此困境,何文進不由得苦笑:“嗬嗬。”

    成嶠忽然笑起來:“好極了,這樣的話,我們擊敗秦豐的機會就更多了幾分。”何文進眉頭緊鎖,心想主人似乎被嚇傻了,說出的話有些不著邊際。

    羌族被秦豐徹底消滅的消息早已傳至成嶠的叛軍之中,這殘酷手段讓軍中士兵人心惶惶。

    對於招降之事,成嶠本就無意,這與他一貫的作風不符。“陛下,您的意思是什麽?難道還想用這十五萬黔中軍硬拚秦豐?”何文進疑惑問道。

    麵對強大的秦豐,連羌族二十萬大軍都被殲滅,他們十五萬又怎能扭轉乾坤?

    何文進滿臉無奈,他現在隻求體麵投降,保住性命,甚至不惜保全家族安全。否則,何家傳承中斷,他將無顏麵對先祖。

    成嶠冷眼看著他:“坐以待斃的確無計可施,但我們主動出擊呢?”何文進驚訝地睜大眼睛,仿佛聽到了最荒謬的建議。

    成嶠目光凶狠:“既然查清了柳四海的底細,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率精兵埋伏在玉門關外百裏處的阜泉穀,靜候秦豐的到來。”

    何文進陷入深思,他開始懷疑投降是否真如之前所想般明智。如果能俘虜秦豐,戰局或許就會有所不同。

    秦豐手中的可用兵力隻剩下不足五萬,而他們這邊仍有十二萬精兵。何文進點頭認同:“這樣試試也未嚐不可。”

    除了祁連山下與王奔對峙的三萬精兵,他們還有大量兵力。成嶠得意地微笑:“以秦豐的性格,他可能會率部先行離開玉門關,那時戒備必定鬆懈,我們十二萬對秦豐的一萬護軍,勝利難道不近在咫尺嗎?”

    成嶠越說越激動,仿佛勝利已在眼前招手。他隻需抓住一次機會,就能讓秦豐死無葬身之地。

    “此計高明!”何文進讚許道,他期待著秦豐在他麵前恐懼顫抖的畫麵。

    在麒麟殿,嬴政氣宇軒昂,聽到趙國使者郭開卑躬屈膝的請和,心中冷笑。大秦邊境尚有趙軍耀武揚威,趙國哪有餘暇派遣使節前來議和?他表麵上不動聲色,內心卻喜不自勝。

    秦豐接連擊敗李瑗、羌族和成嶠,戰績輝煌,讓大秦聲望空前。蒙恬和尉繚在各戰場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一個月內平定三股叛軍,擊敗兩國強敵,這些成就令人驚歎,特別是秦豐的表現,宛如天神下凡,英勇非凡。

    郭開抬起頭,沒有絲毫屈辱,麵對嬴政的諷刺,他神色泰然自若。

    此次出使秦國,趙國朝堂裏每個人都明白,這並非美差。若是議和順利,結果可能是簽訂恥辱條約,割讓土地、支付賠款隻是小事;若失敗,趙國將麵臨滅頂之災,所有家族將一同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因此,不論結果如何,出使秦國都非榮耀之事。

    郭開端智過人,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但他需要一個機會,一個扳倒對手的機會。郭開曾與某人(空白)一同成長,深受其信任,在趙國地位顯赫,哪怕不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相差不遠。然而,秦豐上次進攻趙國,郭開兵敗之後,他在趙國的地位每況愈下,政敵也趁機展開瘋狂的反擊。如果不是趙國還顧念舊情,郭開可能早已身首異處。特別是李牧對他的敵意尤為強烈,對郭開而言,這是晴天霹靂,他曾有過 的念頭。

    ---

    伶牙俐齒的郭開!

    郭開明白,盡管他與某人關係不錯,但如果再不做些有利於趙國的大事,他就失去了價值。而且,趙國的存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秦國的心情。因此,當趙國朝中有提議再次出使秦國時,郭開自告奮勇前往。

    他不僅要保全趙國,也要保住自己的生命。“秦王陛下,您說笑了,我趙 隊攻打秦國乃是萬般無奈,若非為了我趙國民眾有一線生機,誰願與貴國為敵,踏入秦國的土地?”他強調,趙軍雖然進入秦國,卻未傷害任何百姓,未破壞任何村莊,未占領任何良田,亦未掠奪秦國任何財物。

    這正是趙國的策略:與其說是明智,不如說是恐懼。郭開深知秦豐,明白在事情明朗之前,秦國不會輕易動手。事實證明,他沒動秦國的民眾,這給了趙國談判的空間。反之,若一開始就動手,恐怕不會有談判的餘地。

    羌族、扶桑、匈奴的鮮血教訓擺在眼前,若趙國敢輕視秦國人民的生命,秦豐定會讓它明白,誰才是真正的草芥。

    \"哼\"

    秦政對郭開的說辭並不買賬:\"這就是你趙國攻打我國的理由嗎?\"他指出,秦趙兩國一向井水不犯河水,無緣無故攻擊秦國,僅憑郭開幾句說辭,就能解決問題嗎?

    \"我秦國的尊嚴何在?我秦國的臉麵何在?你們趙國讓我如何麵對朝堂內外,麵對天下百姓?\"秦政義正詞嚴,毫不理會郭開的解釋。

    \"君上說得對,趙國趁我秦國內亂時侵犯邊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依我看,不必與他們廢話,待雲中君凱旋,直接出兵趙國,消滅他們。\"朝中官員隨聲附和,如今戰爭主動權在他們手中,趙國的生死由秦政掌控。

    \"秦王陛下,我趙國派出使節來秦國,確實帶著誠意。無論趙國理由何在,這都不構成攻打秦國的借口。因此,我們願意賠償,直到您滿意為止。\"郭開麵對秦政的嘲諷和朝臣的挖苦,不怒反靜,緩緩開口回應。

    聞言,秦政對郭開產生了一絲欣賞。郭開雖然年輕,三十出頭,但能有這樣的氣度實屬難得。\"哦?\"秦政坐回龍椅,\"那我倒想聽聽你們趙國究竟有何誠意,能說服我。\"話音未落,王綰已站了出來。

    \"君上。\"

    王綰上前拱手道:\"依老臣之見,秦國無需理會趙國的廢話。他們兵不過十萬,而我秦國有百萬雄師,一旦動手,土地、財富都將落入我秦之手。\"

    ---

    巧舌如簧的郭開!

    王綰說完,目光冷冷地掃過郭開。李斯也出來附和:\"君上,丞相對世人的威懾力以及給天下百姓帶來的安寧,何等重要。\"

    這話頗有道理,如果哪個國家攻打秦國後輕易賠償,那就無法展現大國威嚴。兩人配合默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然而,郭開卻不急,專心致誌地傾聽他們的對話。秦政看出郭開態度謙遜,眼神中卻充滿堅定。二人說完,郭開接過話題:

    \"兩位大人言之有理,但在下看來,趙國已不被秦王陛下放在眼裏。您真正需要擔憂的是楚國和其他國家。\"

    \"秦王陛下,請您深思,我趙國連對抗的實力都沒有,又如何對抗強大的秦國?\"

    \"隻是我趙國拖延戰術。\"

    \"近年來,秦國雖強大,但總是被動應對,總是在別人侵犯後才有所行動,這不符合強國的外交手腕。\"

    \"我趙國願意成為秦國手中的劍,助您征伐四方,謀取天下。\"

    \"且不說別的,地處高原,氣候惡劣,地形複雜,秦國士兵短期內難以適應吐蕃,而我趙國則擅長高原作戰,並熟悉地形。\"

    秦王陛下,請您考慮一下,是接受我趙國誠服後消滅更明智,還是先滅了與接壤的趙國呢?”

    哼,”王綰冷哼一聲,“郭開,你這招借刀 玩得不錯啊,你以為朝堂上的人都是傻子嗎?明明是趙國要攻打大秦,你卻慫恿王上對付,你究竟有什麽企圖?大秦的外交策略豈是你小小趙國使臣能指手畫腳的。”

    麵對王綰的質疑,嬴政倒是饒有興趣。盡管可汗沒有直接進攻大秦,但從趙國撤軍無疑將大秦置於危險之中。當初河漢派使者懇求,希望嬴政不要援助趙國,但嬴政連趙國使者都不見就趕走他們,顯示他對可汗已經相當寬容。然而可汗並未領情,不知是何種承諾,讓趙國得以抽身對抗大秦。

    因此,對嬴政而言,可汗比慕容伏允更令人痛恨,簡直是忘恩負義。郭開的話並非全無道理,趙國與相比,的確算不上威脅。郭開走上前,拱手道:“大人誤會了,我隻是陳述事實,並非指摘朝廷。讓趙國成為大秦的武器,豈不是更好?雖然趙國現今實力弱小,但仍有十萬大軍,而雖然不強,也能集結四十萬軍隊。您想想,大秦攻打有五十萬大軍的趙國和,與讓趙國十萬大軍攻打相比,哪個對大秦更有利?滅掉趙國,您敢保證不會利用地利侵擾大秦嗎?”

    郭開繼續闡述趙國示好的益處:“趙國的行為將成為先例,表明秦王陛下心懷仁慈,包容各國生存,這將極大地提升大秦在國際上的聲譽。”

    王綰正欲反駁,卻被嬴政製止。嬴政內心認同郭開的觀點,認為比起割地賠款,這樣的條件更具吸引力。他明白,遲早會成為大秦的勁敵,被動防守無法長久。如果趙國能成為大秦的利器,不失為好事。但趙國如同一把 劍,使用得當能開疆拓土,否則可能反噬自身。

    於是,嬴政緩緩開口:“你的提議,寡人會有所保留。如果你們背信棄義,與勾結圖謀大秦,寡人豈不是自討苦吃。”

    “秦王陛下放心,”郭開表情真誠,“我們趙國願交出兵符和玉璽作為擔保,甚至可以送王子到秦國為人質,直到消滅。攻之事,無需陛下親征,隻需派遣將領即可。我們絕不會因小事而犧牲整個國家的利益。且趙國與大秦友好後,納入大秦版圖並非不可能。畢竟,秦王陛下仁德,雲中君英勇,世人皆知。”

    郭開的話語充滿誠意,如果真如他所言,嬴政確實找不到拒絕的理由。趙國雖然隻有十萬精兵,但在秦豐的指揮下,攻占並非不可能。若能不損大秦一兵一卒而拿下兩國,將是極大的功績,也將載入史冊。

    郭開確信趙國無需,這樣做對他們並無益處,更重要的是能節省大秦兵力。在秦豐的影響下,嬴政深知將士生命的寶貴。“這樣吧,”他說,“你先回趙國,告訴,寡人近期不會對趙國采取行動,具體事宜容我深思熟慮。一旦有了決定,自然會通知你們。”

    嬴政反複權衡,決定等待秦豐歸來後再詳談。秦豐在這個問題上或許有獨特的見解。鑒於大經曆的動蕩,此時不宜對外發動戰爭,趙國也不可能輕易逃離。聽到這話,郭開趴在地上,恭敬回答:“謹遵秦王陛下旨意。”隨後,在外交官引領下,他離開了朝廷,內心充滿了喜悅。因為嬴政沒有提及賠償,他的計劃似乎有進展。大秦財力雄厚,趙國那點小錢恐怕入不了秦王的眼。

    第二天,郭開帶著隊伍離開鹹陽城。

    “大人,我們現在回趙國嗎?”隨行大臣好奇地詢問,他急於見到那些曾試圖加害郭開於死地的人們的反應。

    然而,郭開果斷拒絕:“不,我們不立即返回趙國,我還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

    “重要的事?”大臣疑惑,“還有什麽比帶回勝利消息更緊急的事嗎?”郭開眼神堅定:“我要去河西,拜訪大秦的雲中君秦豐。”

    “秦豐?”大臣難以置信,人們都在遠離這位可怕的殺神,郭開卻主動去找他。“大人,您的意思是什麽?”

    第241章 遙控局勢

    隨行的大臣不解道:“我聽說秦豐性情反複無常,冷酷無情,如果我們貿然前去,會不會觸怒他?”“不必擔心。”郭開揮揮手,否定了這個顧慮。

    “贏政為何讓我們離開,為何延長期限讓我們深思,是因為他自己也無法決斷。”郭開繼續說道,“在秦朝朝廷中,秦豐的影響無人能及,甚至能影響到嬴政的決策。”

    “若能得到秦豐的認可和支持,我們這次出使大秦才算圓滿,我的顏麵光彩, 也會對我更加信任。”出了長安城,郭開迅速趕往河西。

    郭開已經說服了嬴政,如果能爭取到秦豐的支持,趙國不僅能幸免於難,他在趙國的地位也將遠超以往,且他在趙國的影響力將前所未有的高漲。私交方麵,郭開對秦豐充滿敬意。

    回想起秦豐初現時,正是秦朝國力衰微之際,五國聯軍兵臨函穀關。匈奴單於親率二十萬鐵騎南侵,勢如破竹,直逼鹹陽。那時,大秦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如果不是秦豐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射殺匈奴單於,迫使趙國割地賠款,五國聯軍聞風喪膽,大秦怎能安然度過那次危機?自此,秦豐的名字開始廣為人知,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他都展現出過人的才華和能力。僅僅三年,在秦豐的輔助下,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盡管嬴政是大秦君主,但秦豐作為雲中君的影響力同樣令人畏懼,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了他的實際威望。世人都羨慕嬴政擁有這樣一位能力強悍的臣子,他的皇位坐得如此舒適。

    秦豐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拉攏朝中的權臣,不貪婪權力,這一點使他獨步天下。如今的趙國和當年的秦國頗為相似,隻是郭開缺乏秦豐那樣的扭轉乾坤的能力。然而,若趙國能和秦豐聯手,不失為一種生存策略。

    ——順勢而為!

    隻要平定成嶠,這場戰爭就算告一段落。正如成嶠預料,玉門關守將柳四海已經倒戈,秦豐一路暢通無阻。若非柳四海投降,秦豐隻能選擇繞道漠北,因為數萬鐵騎強攻玉門關並非易事。

    黔中,烏壘鎮……

    秦豐正在此地整頓軍隊,地上鋪展著黔中地區的地形圖。黔中戰役將是平定叛亂的最後一戰,成嶠狡猾多變,不可小覷。

    徐恭看著地圖說道:“大將軍,隻要過了阜泉穀,向北前進,三天內就能抵達黔中城下。”“現在成嶠擁有十五萬兵馬,其中三萬精兵在祁連山下與王奔將軍對峙,剩下的十二萬都在黔中城裏。”“成嶠放棄的城池,說明他的兵力有限,不足以支撐河西漫長的戰線,隻能龜縮在黔中城內。”

    秦豐聞言,點頭道:“成嶠是否有歸順的意願?”“沒有!”徐恭斬釘截鐵地說。

    “成嶠隻想頑抗到底,沒有歸降的想法,但何文進確實有歸降的意圖,不過最近幾天卻沒有消息傳來。”“沒有消息?”秦豐皺眉問。

    “最後一次消息是七天前。”徐恭答道。“七天前?我們還未過玉門關?”秦豐低語道,“這件事恐怕不簡單,為何最近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徐恭沉吟道:“可能黔中城戒備太嚴,畢竟是成嶠的老巢,他固守城池,必定不會讓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不對。”秦豐眉頭緊鎖,“這種堅守城池的行為不符合成嶠的性格。”

    他緩緩抬頭看向徐恭,“他堅守黔中,無異於自尋死路,以他的性格,會坐以待斃嗎?”他認為事情不可能那麽簡單,成嶠不會輕易束手待斃。徐恭指著阜泉穀說:“如果成嶠真的有勇氣主動出擊,那麽這裏是他們唯一的突破口。”

    聽到這裏,秦豐低頭深思。

    同時,李淩策馬返回營地,帶來了緊急軍情:“大將軍,黔中城傳來急報,成嶠傾巢而出,埋伏在阜泉穀,準備攔截殿下。”“為了獲取這份情報,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秦豐和徐恭對視一眼,確認了情報的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確實難以脫身。

    成嶠在阜泉穀設伏,堵住了他們的北上之路。徐恭沉吟道:“大將軍,我們該如何應對?強攻阜泉穀並不現實。”“哼,”秦豐露出不屑的表情,“成嶠膽子不小,竟然敢傾盡全力,看來他對我秦豐有十足的把握。”

    “阜泉穀……”秦豐思索著,“還有沒有其他路徑可以繞過去?”

    :計中有計!

    秦豐緩緩開口:“正如將軍所言,屬下確實有所感觸,這份情報很可能是成嶠有意傳遞給我的。”“他這麽做的意圖是什麽呢?為何刻意透露給我?”

    徐恭低眉道:“因為大將軍膽識過人且心思細膩,若得知阜泉穀有埋伏,您一定會尋找其他路徑,而百裏之外的狹窄小徑必然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成嶠則是利用這個策略,在小徑設下重兵,意圖伏擊殿下。”

    聽到這裏,李淩恍然大悟,成嶠為了引入秦豐的布局,的確用心良苦。李淩沉聲道:“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看起來北上的路都被成嶠封鎖了。”

    秦豐平靜地回應:“無妨。”他的語氣淡然如煙,“他有智謀,我也有對策。換個思路來應對即可。”

    李淩顯得有些困擾:“大將軍,可是現在我們已經無路可走,所有北上的路線都被成嶠堵住了。”

    秦豐輕笑:“北上不可行,我們就往東前進。”

    李淩一臉困惑:“東進?難道不攻打黔中了嗎?”

    徐恭審視地圖,然後抬頭問秦豐:“將軍是要繞過祁連山嗎?”

    秦豐確認:“正是。”

    他胸有成竹地說:“既然成嶠玩弄聲東擊西的把戲,我們就來個暗渡陳倉。”李淩眉頭緊鎖,擔憂地說道:“這樣的話,時間上可能來不及。如果我們在這裏拖延太久,成嶠必然察覺,如果他退守黔中,恐怕就不會再出來了。”

    李淩理解了秦豐的策略:繞過祁連山,配合王奔部消滅成嶠東部的守軍,隨後西進,攻占黔中城。如果在成嶠反應之前占領黔中,他就徹底陷入困境,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任憑他們宰割。

    秦豐依舊從容不迫:“換作他人可能會來不及,但我領軍,未必沒有勝算。”言語間充滿自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