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承聖公的辯論挑戰書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A+A-




    《漢府周報》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蕭梁原先的預計。

    最明顯的,就是漢府學院的招生報名人數飆升,不僅僅是漢王治下的百姓子弟,還有其他國家趕來的少年人。

    因為招生簡章之上,明確的列出第一屆優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有人甚至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一躍成為一縣的九品縣丞。

    差一點的,也稱為縣衙書吏、驛站驛丞等等。

    別看都是芝麻小官,但在普通百姓眼裏,這就代表著階層躍升。

    更有商賈子弟,成為稅司吏員。

    而且白虎關被攻破,那神秘犀利的“克敵將軍炮”也逐漸在列國傳開,據說這就是漢府學院出身的工匠研製而成。

    這些工匠在漢王麾下的待遇,和官員沒有什麽差別,且薪資豐厚,富得流油。

    其次,則是第一個嚐試在《漢府周報》上打廣告的酒樓。

    作為新開的店家,在報紙問世之後每日爆滿,這讓老板合不攏嘴之餘,也是累得直嗆。

    魏國、渝國、乾國和齊國,對於《漢府周報》,目前都是持觀望狀態,放任其在民間流傳。

    但在吳國,這東西很快就讓吳皇薑斬破防,直接下令收繳封禁。

    而且張貼律令,從今以後,任何人私下購買、販賣、傳播《漢府周報》,都直接關入大牢。

    畢竟經過蕭梁在報紙上那篇文章渲染,吳國此時已經成了天下笑柄,哪怕丟失了陵城、歸墟港以及白虎關,都沒人覺得吳國是受害者。

    蕭梁這一招的確漂亮,不但得了實惠,而且占據了大義名分和道德製高點。

    吳國這種封禁,也隻能禁得住表麵的報紙流通。

    白話文類型的文章,好處就是老百姓也能通俗易懂,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之乎者也的文章。

    有時候禁令這種事,反而更會激發事物在私底下的流傳速度。

    ......

    魏國朝堂雖然沒有封禁《漢府周報》,但明眼人都看出了這玩意的厲害之處。

    所以,原本擬定要求蕭梁上貢克敵將軍炮的旨意,暫時擱淺。

    取而代之的,是沈揚提出的,聯合吳國蕭城聖人世家本家,在文化輿論之上,對蕭梁的行為直接進行抨擊。

    上貢一個攻城利器,這隻是小事。

    因為蕭梁的漢府學院,再加上《漢府周報》,已經逐漸展露出對傳統儒家衝擊的勢頭。

    其他佛、道兩教,已經逐漸歸於宗教,經過長時間演化,雖然還是奉沈無我為教派祖先,但也已經有了各自真正意義上的宗門之主。

    他們也並不害怕在文化上受到什麽衝擊。

    但蕭城沈家,作為聖人世家,卻被視作儒家傳承聖地。

    一旦傳統讀書人和科舉為官的方式被改變,沈家地位恐怕會大幅度跌落。

    所以沈揚提議,直接聯絡聖人第三十世孫沈亮,也是如今吳國的“承聖公”,由其前往辰州,在那漢府學院之中與蕭梁當麵辯論。

    那蕭梁自己也是乾國秀才出身,也是儒家門人,如果大逆不道想要顛覆儒家、追捧奇巧淫技之學說,自然會遭受天下文人的唾罵。

    而且背叛儒家,也能讓蕭梁身上背負莫大的惡名。

    這可比之前上貢克敵將軍炮帶來的影響要大的多。

    最重要的是,這沈亮也是聖人子孫之中,少有的博學鴻儒,最是擅長辯論。

    三月十日,沈揚出使吳國,他的主張不但魏國讚同,吳國朝堂上下都紛紛讚賞。

    為此,吳國太子薑昊主動帶著沈揚拜見承聖公沈亮。

    論輩分,沈亮還是沈揚的叔叔,如今五十六歲,精神矍鑠。

    雖然承聖公本身沒有官職在身,但作為文壇精神象征,儒門血脈傳承,對這種事自然當仁不讓。

    於是先鄭重寫下一封書信,讓沈揚麾下的魏國使者傳到辰州。

    信上約定,在三月底,辰州漢府學院之中,對於儒學和蕭梁的新學進行大辯論!

    辯論內容,是關於學說的正統性,如果蕭梁辯論失敗,就要廢除新學,獨尊儒術!

    反之,承聖公從此閉門不出,決口不再為儒學張目,任憑蕭梁自行其道。

    數日之後,蕭梁便收到了這封挑戰信,他微微一笑,直接回複信件讓使者帶回去。

    這場辯論,蕭梁已經同意。

    其實在成立漢府學院的開始,蕭梁就預料到遲早會有這麽一天。

    平時在處理政務之餘,他也會和吳國公主薑雨探討三教典籍。

    那沈無我本身,必定是穿越者前輩無疑,但當初穿越的時候,距今時間久遠,留存下來的殘缺典籍之中的記載,很多也是似是而非。

    很顯然,當初沈無我恐怕也隻是本身學富五車,憑借著記憶將三教的典籍默寫了部分。

    以他一人之力,並不能將所有經典全部記得清清楚楚。

    以儒家為例,很多《論語》中的經典語句,並沒有流傳下來。

    這個世界雖然也有科舉,但儒生所讀的經典,也隻有大雜燴一樣的《儒經》。

    內容大多還是勸人向善,心懷仁義,中庸之道等等。

    倒也不能說沒用,事實上從上古到現在,這一本《儒經》就造就了許多衍生的典籍,也讓許多文人有了明確的道德準繩。

    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社會,一個識字的讀書人,在道德上有底線,已經足夠在眾多文盲和鄉野村夫之中脫穎而出了。

    但如今的中土五國,之所以分崩離析,至今為止都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本質上還是生產力已經逐漸提高。

    疆域、人口的暴增,注定了這個世界原本就殘缺的儒學先天不足。

    要知道蕭梁那個世界的儒家學說,雖然在漢武帝時期被獨尊為顯學,但實際上也已經融入了法家等學說的很多理念。

    儒皮法骨,還有衍生的公羊學派的大複仇理論等等。

    而現在這個世界的儒家,實在是一言難盡。

    離人狼族都已經進化到成立帝國,不斷侵略的地步了。

    乾國當初的國家政策還在強調與人為善,睦鄰友好,不可妄動刀兵等等。

    所以這場辯論,蕭梁並不畏懼,而且非常期待。

    隻有在辯論之中贏過承聖公沈亮,漢府學院的新學,才能綻放光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