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噶爾丹的野望
字數:3039 加入書籤
時間回到一年多前噶爾丹歸國的時候,這位僧格的胞弟,在歸國後,立即展現了自己非凡的才能和嚴酷的手段。
首先,他設局誘殺了一直與僧格作對的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兩人,從而成功地將他們的軍隊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在平息內部紛爭之後,噶爾丹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積極地向外拓展勢力範圍。
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智慧,先後擊敗了強大的和碩特部,征服了廣袤的哈薩克地區,並一舉消滅了葉爾羌汗國。他的輝煌戰績讓他成為了西域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建立起了一個龐大而強盛的準噶爾汗國。
然而,噶爾丹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在一連串勝利的鼓舞下,他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東方那片富饒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
這片充滿誘惑的地方吸引著他的**,激發了他更大的野心。在經過長時間的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後,噶爾丹終於決定在大明新帝登基的這一年春天,正式展開向東擴張的軍事行動。
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他個人的命運,也將對整個東方的曆史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噶爾丹滿懷信心地帶領著他的大軍,向著未知的挑戰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經過長途跋涉,準噶爾的軍隊終於抵達了大明的邊境。然而,他們遭遇了大明邊軍的頑強抵抗。盡管準噶爾軍隊人數眾多,但大明邊軍毫不畏懼,依靠著先進的武器和堅固的防禦工事,頑強的堅守著陣地抗,抗擊準噶爾軍隊。
然而,由於寡不敵眾,防線最終被準噶爾大軍突破。盡管如此,大明一萬邊軍無一降卒,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鬥誌,為準噶爾的軍隊帶來了巨大的殺傷。
在占據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下,大明各地駐守的邊軍,對準噶爾的軍隊造成了四萬餘人的巨大傷亡。這些數字讓人震驚,顯示出大明邊軍的強大實力和堅韌精神。
突破大明邊境後,被大明邊軍打得很是憋屈的準噶爾軍隊原本計劃大肆擄掠一番。然而,令他們驚訝的是,臨洮和鞏昌的許多村莊幾乎空無一人。更糟糕的是,他們千辛萬苦也隻找到了少量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軍隊的需求。
這一結果要歸功於大明邊軍的英勇奮戰。他們用生命將準噶爾大軍拖延在邊境長達一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裏,大明官府迅速行動,將能夠撤回府城的百姓和物資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這種有組織的撤退使得準噶爾軍隊無法得到足夠的補給,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之所以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順利完成撤退工作,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這兩個府剛剛回歸到大明的管轄範圍沒多久,當地居民數量相對較少。如果換做是兩廣地區的話,隻需將大明現有的新型武器分發下去,百姓們依靠自己的力量都足以讓準噶爾軍隊有來無回。
噶爾丹凝視著雄偉壯麗的臨洮府城,內心湧起一股豪邁之情。他揮舞著馬鞭,指向那座宏偉的城市,高聲喊道:“我們準噶爾的子民,理應居住在這樣的大城市之中,同樣也應當像大明人一樣,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噶爾丹毫不掩飾地展示出自己的野心勃勃。
在他看來,漢人遠遠不及他們蒙古人,不配擁有如此優越的環境和資源。因此,他早已對大明肥沃的土地覬覦已久,渴望得到這片富饒之地。在成功平定內部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召集了二十萬聯軍,悍然發動了對大明的侵略戰爭。
起初遭遇的挫折並沒有讓噶爾丹感到氣餒或擔憂。相反,他堅信自己的計劃將會成功,並認為目前的損失隻是暫時的。在他看來,隻要能夠攻克臨洮和鞏昌兩府,所有的犧牲都將得到回報。
畢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明已經將這兩個地方發展得如此繁榮昌盛,這證明了它們的戰略價值和經濟潛力。噶爾丹相信,如果這兩座城市歸屬於他統治之下,他一定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對於噶爾丹來說,吞並臨洮和鞏昌兩府是準噶爾汗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步。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自己並不遜色於大明皇帝。如果能將這兩座府城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將其打造得更為繁榮富強。
在噶爾丹的宏偉藍圖中,這兩個地區將成為準噶爾軍隊向外擴張的重要物資供應基地,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糧草支持。
此外,噶爾丹還與沙皇建立了聯係並達成了共識。渴望向南拓展勢力的沙皇欣然接受了噶爾丹的提議,派遣了兩萬哥薩克騎兵和一萬裝備鳥槍的步兵南下。
這支強大的聯軍將與準噶爾軍隊協同作戰,共同進攻寧夏衛。這個戰略布局顯示出噶爾丹的雄心壯誌以及對準噶爾汗國未來發展的堅定決心。
在這場戰爭中,滿清方麵也肩負著至關重要的使命——他們需要借助堅不可摧的山海關,牢牢牽製住明軍的主力部隊,以此來配合準噶爾和羅刹**隊的侵略行動。三方勢力在共同對抗大明這一目標上達成了默契與共識。
炎黃元年。大明的邊疆地區再度被戰火所籠罩,而這一次,大明麵臨的敵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且狡猾。盡管如此,明朝的邊軍將士們並未退縮,他們毅然決然地投入到這場生死攸關的戰鬥之中,抵禦著敵人的入侵。
邊境戰場上硝煙彌漫,殺聲震天。每一名大明邊軍士兵都拚盡全力,以生命扞衛著國家的尊嚴與榮耀。他們深知,身後就是家園、親人和同胞,如果不能拖到主力來援,被敵人突破到大明境內,那麽剛剛恢複元氣的大明將再次迎來重大打擊。
在這個關鍵時期,炎黃大帝親自坐鎮京城,調兵遣將,統籌全局;朝中大臣們紛紛出謀劃策,為前方提供支持;而民間百姓則眾誌成城,捐錢捐物,積極支援前線。整個大明上下一心,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
大明第五軍團,也隨之建立,他們緊隨著第三,第四軍,緊急奔赴寧夏衛,同行的還有大明最精銳的具裝騎兵團。
一場關係到大明未來的立國之戰,正在徐徐展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