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再飛廣州

字數:2691   加入書籤

A+A-


    貞觀二年三月二十七,何立文再次飛往廣州,船隊出發一個月有餘了,正常應該已經離開廣州快到原安南驃國地地界了,這次隨行的隻有蘇小婉與慕容可兒兩人,鄭麗婉與金勝曼都得照顧小孩,李貞英李安瀾則已經隨著第一軍的推進而前移了。

    蘇小婉兩女是第一次坐熱氣球,也是第一次單獨與何立文出行,所以明顯比較活躍,何立文也有些歉意,女人太多有時候真的有些顧不上來,不過這次也當是補償了。

    何立文是直飛的廣州都督府,畢竟到了廣州自然得先拜會馮家這個地頭蛇,而且合作也挺多的,因為有船隊提前過來,馮盎自然也清楚何立文這幾天會過來,所以何立文一到達廣州馮盎便帶著人在都督府前麵迎接了。

    “唐賀王,你終於到了。”何立文三人一下熱氣球馮盎便熱情地迎了上來。

    “不好意思,長安那邊事情有些多,越國公近來可好?!”

    “托唐賀王的福,廣州這邊現在可是越來越好了,特別是那些漁民現在不用去海上打魚了,廣州這邊的百姓也多了不少事情,稅收也翻了好幾倍了。”馮盎也是一邊引著何立文回屋一邊簡單地說了一下這邊的情況,然後安排內眷。

    “那就好,這邊是海外貿易的生產基地,產品大部分從這邊生產以後往國外走,廣州這邊的稅收肯定少不了的。”何立文也是笑盈盈地說道。

    “不過唐賀王這邊的稅收太多了,我還有些發愁。”等坐下來馮盎也是直言道。

    “這有啥愁的?”何立文平時沒有怎麽關注這些,所以不太清楚。

    “就是我們以前都是上貢的,說實話,雖然武德年間我們馮家就已經歸順大唐了,但是其實還是有些附屬國的性質,我們嶺南有自己的軍隊,雖然不多,行政各方麵也一直是獨立於朝廷的,往年都是進京朝貢,現在唐賀王這邊的稅收就稍微有些不好處理了,全部交給朝廷說實話我們也不樂意,畢竟我們這邊也要發展,如果像往年那樣隻是朝貢的方式也不對。”馮盎看來確實是有些發愁,估計是最近稅收確實有些多了,前麵何立文這邊都在搞建設稅收不多,這幾個月生產逐步順利了,繳納的稅收就數字比較大了。

    “上次越國公到長安沒有和皇上或者朝廷說好怎麽分配嗎,按說這事也簡單啊,說好分配比例就好了啊,比如說三成用於地方發展,七成上交朝廷。具體的比例說好就按照這個來就好了啊。”何立文也沒有預料到過來廣州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稅收分配,在後世是有固定的比例分配方式的,各種稅收有不同分配比例。

    “就是沒有談到這一塊,當時也沒有料想到唐賀王這邊帶來的稅收數字這麽大,所以就沒有聊這些,以前嶺南的稅收不算重,扣除基本軍隊和政務的開支以後所剩的也不多,所以自武德年間開始就一直是以朝貢的方式向朝廷上交的。”馮盎說到這兒都有些眉頭皺一起了:“但是現在我們算是完全融入大唐體係了,皇上也沒有派其他人過來,唐賀王這邊前麵沒有怎麽出貨所以稅收相對不高,這次出貨量太大,僅僅是這次的稅收核算出來就五十多萬貫了,稅收如果是一點點還好說,這數額大了就得有個章程了,至今唐賀王工業園這邊的稅收我都還不敢動,正準備上奏折問問皇上的意思,這不前幾天聽說唐賀王要過來所以就還沒有提這事。”

    “那越國公的意思是怎麽樣的?”何立文倒沒有直接表態。

    “我是想與皇上商量一下,像唐賀王這邊的稅收我不敢留多,留個兩成左右我們發展地方,其他稅收按以前的方式按照以前的方式來或者定一個分配比率。”

    何立文想起了後世的分配方式,一般是四六或者五五,另外關稅這種國家性質的稅收一般歸中央政府,所以何立文也是直接說道:“越國公,我這次是要去戒日帝國那邊進行海上貿易,稅收的事情是朝廷政策的問題,這樣,稅收這事是朝廷的政策問題,原本不歸我管,想必越國公是急於發展地方,所以我先做主,越國公先在不超過總金額的一半的情況下先用著,朝廷現在也不缺,至於後續的越國公也直接上個折子,我回去以後也幫越國公催一下,正常情況下關稅這些事關朝廷的稅收歸朝廷,像買地這些歸地方,工業稅收一般三成到五成歸地方,具體的等朝廷確定下來以後再多退少補就可以了,越國公看這樣如何?”

    馮盎當即也是大喜,對著何立文揖手一禮道:“那就先謝謝唐賀王了,唐賀王這邊進度很快,我們也確實想配合做一些建設與開發,如果等朝廷回複這一來一去的至少一個月了,有唐賀王這話我也就放心了。”

    “好說,都是為了百姓,這樣我離開前也會寫一封信給皇上,將這裏的情況說明,越國公上折子的時候一起帶上就可以了。”何立文也沒有矯情,畢竟經濟發展確實是當前要務,有錢先用上再說,這並不是何立文想幹涉朝廷政務的意思,而且這錢無非是先放哪裏的問題,哪怕馮盎這邊全部先用上,後麵再補估計李世民也沒有什麽意見。

    當然隨後也聊了挺多關於廣州發展的事情,特別是與工業園這邊配套的產業的發展,還有人力需求也比較大,另外就是基礎建設了,現在水泥馮盎已經在生產並且開始在鋪設水泥路了,不過因為前麵財政相對比較吃緊,畢竟嶺南本身除了原有的稅收主要增加的收入就是何立文這邊的工業園,其他增加的進項相對會慢一些,配套的發展比如百姓收入增加帶動經濟的發展等還沒有顯現出效果來,這些有滯後性,所以進度比較慢,這個何立文在熱氣球上就已經看到了一個大概,這也是何立文做主讓馮盎先發展的原因之一,當然何立文也在信中將這些情況一一與李世民說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