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離開大殿

字數:9721   加入書籤

A+A-


    “遵命。”

    邯應聲後,轉身離開大殿。

    這一年,嬴政已成功清除呂不韋的黨羽及其殘餘勢力,對秦國擁有絕對掌控,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決策。

    現在,他的目標更加宏大,那就是吞並其餘六國,一統江山,讓大秦成為這片大地的唯一霸主。不久,李斯和韓非接到命令,來到大殿。

    “參見陛下!”

    李斯和韓非皆對秦王嬴政行禮敬重。

    “我欲一統六國,兩位覺得可行嗎?”嬴政開門見山地問道。

    他召見李斯和韓非,旨在了解他們對統一六國的看法。這兩人都是他極為器重的人物。

    自李斯呈遞《逐客令》後,嬴政對他特別賞識。他欣賞韓非的才情和思想,也非常重視韓非。

    “如今秦國強大,六國衰弱,消滅他們易如反掌。因此,我認為秦國應當對六國發起攻勢。”李斯闡述自己的觀點。

    聽到李斯的意見,嬴政點頭表示讚同,他對李斯的回答十分滿意,認為他的話切中要害。

    “我認為當前對六國發動戰爭並不妥當。”韓非反駁道。

    聽到嬴政提及統一六國,韓非深感震驚。若秦國真要開戰,寒國將麵臨巨大威脅,他必須設法阻止。於是,他提出反對意見。

    “何以見得?”嬴政追問。

    “陛下,如果秦國進攻,六國必然聯合對抗,合縱製秦。雖然秦國強大,但若六國聯手,對秦國將是嚴峻挑戰。”韓非分析道。

    “因此,秦國現在並非統一的最佳時機。”韓非強調。

    “成就大業者,須善於抓住時機。秦穆公雖強,卻未能實現大統一,原因在於時機未到。”李斯接著道,“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實力衰微,諸侯紛爭不斷,秦國借此崛起。如今國力強盛,大王聖明,統一六國如摧枯拉朽。這是完成帝業、一統天下的絕佳時刻,絕不可錯過。”

    李斯的話深深觸動了嬴政的心,他感到十分欣慰。“那若六國聯合抗秦,應如何應對?”他又問道。

    秦國目前無疑是最強大的,單個國家難以匹敵。但如果六國真的團結一致,戰局將難以預料。

    “陛下可派使者賄賂各國權臣,破壞其聯盟,同時購買各國,離間君臣關係。財物不必吝嗇,五十萬金即可達成兼並目標。”李斯給出了建議。

    “此計高明,此事交由你處理。”嬴政對李斯的策略頗為讚賞,當即采納。

    韓非聞言,內心震動。李斯的計謀陰險,一旦成功,對原本不穩定的六國而言,無疑是災難。他無力阻止戰爭,隻能期盼寒國會有所幸存。

    “關於統一六國,你們有何良策?”嬴政再次問道。

    “陛下,臣建議采用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李斯提議。“詳細說來。”

    聽完李斯的分析,嬴政對他的建議產生了濃厚興趣。

    “遠交近攻,即先攻打鄰近的國家,與遠方國家保持友好。因為鄰近國家便於快速集結兵力,遠國家則需穿越其他國境,對秦軍不利。”

    \"我們不如先與離秦國較遠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孤立無援,以便於我們在攻打其他國家時,不必擔心他們支援秦國。\" 李斯提出建議。

    \"我們應當先逐一消滅鄰近的國家,等秦國解決了周邊威脅後再轉向遠方的國家。\" 李斯接著說道,\"這真是個精妙的遠交近攻策略,非常出色。\"

    秦王嬴政聽完李斯的見解,不禁拍手稱好,對李斯的智謀讚不絕口。他對李斯的才能越來越讚賞,盡管李斯的文采不如韓非,但在策略上總能提供出色的建議。相比之下,韓非在大殿上始終沉默,沒有發表意見,這讓嬴政有些許失望。

    \"秦國的鄰國有楚、韓、魏、趙等四國,您認為首先該攻打哪一個呢?\" 嬴政問道。他認為,按照策略,遠的燕國和齊國需交好,而近的楚、韓、魏、趙則是首攻目標。

    \"陛下,臣建議先攻韓,以此震懾其他各國!\" 李斯建議道。嬴政平淡地詢問:“說說你的理由。”

    \"首先,韓國離鹹陽最近,便於進攻。其次,韓國實力最弱,易於攻克。再者,韓國與秦、魏、楚三國相鄰,占領韓國會增強我們在對付魏、楚兩國的優勢。\" 李斯詳細解釋。

    \"秦國先滅韓,會讓其他國家感到恐懼,對我國產生敬畏之心。\" 李斯進一步闡述。

    然而,當韓非開口反對先滅韓,提出保留韓國,先攻趙國時,嬴政聽後有些失落。他認為韓非的建議雖獨特,但並未打動他。相比之下,李斯的建議更吸引他。

    \"寡人知道了,你退下吧!\" 嬴政說罷,韓非離去。

    在韓非離開後,嬴政對李斯表示認同:\"李斯,你的建議符合寡人的想法,封你為長史。\" 李斯致謝。

    接著,嬴政質疑韓非的動機:\"韓非主張保存韓國,消滅趙國,這是出於私利還是真心為秦國考慮?\" 李斯分析道,韓非作為韓公子,保全自己的國家無可厚非,但長期留在秦國對秦國來說是個隱患,不如找個理由除掉他。

    \"您的見解有理,韓非終究不可為我所用,將他關押起來吧。\" 嬴政決定。

    李斯遵命,韓非還未出宮便被侍衛帶走,囚禁於牢獄之中。他並不清楚,這一切都是因為李斯在秦王麵前揭發了他。

    夜晚,李斯秘密在家中的會麵對象是一位神秘女子——陰陽家右 ,月神。她擁有天藍色眼眸,身著華麗的服飾,氣質高貴。李斯向她許諾,隻要她幫他完成一件事,將來他會引薦她給秦王,並助她成為護國法師。

    \"此事定當如此,希望你不會食言。\" 月神答應。兩人達成協議,李斯依靠月神接近秦王,月神則利用李斯達到目的。李斯堅信自己不會違背承諾,隨後月神運用陰陽家的法術消失在原地。

    月神離開李府後,直接前往囚禁韓非的監獄。

    四十六章

    這座戒備森嚴的大牢中,守衛重重,但月神如同鬼魅般悄然而至,毫無聲息地深入囚室內部。那些守衛士兵竟全然未覺她的身影。月神來到韓非的牢房前,韓非已經沉睡,她輕輕開啟牢門,步入其中,在韓非身上施展了六魂恐咒,而後悄然離去。

    次日,秦王嬴政下令賜予韓非一杯毒酒,欲將其處死。贏風得知這一消息,立刻趕往皇宮,請求麵見秦王。盡管贏風與韓非交情並不深厚,但他不願見好友無辜喪命,於是向秦王求情。最終,秦王應允赦免韓非。得知韓非獲救,贏風旋即前往大牢確認。

    韓非的結局篇!

    此刻,李斯帶著幾個隨從,端著嬴政賜予的毒酒來到大牢。“看來秦王是要賜我一死!”韓非看著隨從手裏的酒杯,已然明白事情原委——秦王欲除之而後快,用毒酒作為手段。“師弟,我能說什麽呢?你本聰明,為何不順應秦王之意?”李斯歎息道,“秦王欲一統六國,你出言反對;他欲消滅寒國,你也直言不諱,現在惹惱了秦王吧。”

    “我雖盡力為你求情,但秦王決心已定,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李斯誠懇地說,仿佛真的為韓非爭取過。但實際上,他是最希望韓非死去的人之一,韓非入獄正是他的挑撥所致。但在韓非麵前,他偽裝成為他求情的樣子,顯得極度虛偽。

    “多謝你的援手,我明知這番言論會觸怒秦王,但我必須說出來,寒國是我的家鄉,我怎能坐視它 ?”韓非坦陳。

    “那就祝你一路走好。”李斯道。韓非苦笑著端起酒杯,他並非甘願赴死,但麵對秦王的旨意,他無能為力。

    正當韓非準備飲 酒之際,一個聲音打斷了他:“且慢!”韓非愣住,隻見贏風走進牢房。“侯爺,你也來為我送別嗎?”韓非苦笑道。

    “這杯毒酒不用喝了,我剛去見過秦王,他已答應赦免你。”贏風告知。“多謝侯爺仗義執言,韓非深感感激。”韓非滿臉喜悅,直接將酒倒入地上。

    “侯爺麵子不小,我也曾為韓非求情,但未能成功。侯爺一言,便讓秦王寬恕韓非,真是威信十足。”李斯聽聞,勉強擠出一絲笑意,內心暗自慶幸昨晚月神施咒。

    “韓非得到赦免,你怎麽反而不開心呢?”贏風不解地問李斯。

    “怎麽會?韓非是我師弟,他的獲釋讓我高興。”李斯掩飾地笑道。隨即看向韓非:“恭喜師弟重獲自由。”韓非道謝。

    “那麽,我們離開這裏吧!”贏風提議。“好的!”李斯同意,一行人準備離開。這時,韓非忽然倒地,陷入昏迷。

    贏風見狀大驚,急忙上前查看,發現韓非手臂上布滿暗紅色的蛛網狀紋路。“六魂恐咒!”贏風驚愕。

    原來原著中,韓非因六魂恐咒而亡,贏風沒想到來得太晚,未能阻止那人的施咒。韓非昨日入獄,今日就遭受咒術,究竟是何人下的手?何時下的咒?

    由於韓非將逆鱗劍贈予贏風,逆鱗劍靈並未在韓非危機時出現救援。即使沒有贈劍,逆鱗劍靈也難以阻止月神施放的六魂恐咒。因為劍靈隻會被動守護韓非,隻有在韓非麵臨生命危險時才會顯現。而六魂恐咒的發作並非瞬間致命,韓非並未立即陷入危險,劍靈未能感應到威脅。當咒術發作,逆鱗劍靈即便趕來,也已無力回天。此刻,韓非臉色蒼白,氣息微弱,瀕臨生死邊緣。

    一旦中了六魂恐咒,幾乎沒有解救之法,除非修煉墨家心法至兼愛境界,才能克製此咒。“六魂恐咒是什麽?”李斯假裝不知,詢問贏風。

    “大人難道不知六魂恐咒?這是陰陽家的禁術,一旦中招,必死無疑。”贏風解釋道。“是誰如此狠毒,對韓非師弟施以如此陰毒的咒術?”李斯義憤填膺。

    贏風瞥了一眼李斯,盡管不清楚是誰對韓非施加了六魂恐咒,但他明白這事必然與李斯有關。然而,就算真是李斯所為,那也不是贏風需要插手的事情,他不會因為韓非而對李斯痛下 。盡管對韓非的隕落心生遺憾,但贏風並沒有義務為韓非複仇。

    贏風並非慈善家,不會為了所謂的公正而成為濫好人。

    李斯是為秦王嬴政效力的人,且深得其信任,隻要李斯不觸及贏風的利益,他自然不會主動去對付李斯。盡管李斯為人虛偽,但在對待嬴政和秦國上,他表現出極高的忠誠,他提出的“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策略對秦國統一六國起到了關鍵作用。

    贏風立刻轉身離開。

    望著韓非的結局,李斯嘴角浮現出一抹勝利的笑容。韓非已死,他的仕途再無威脅。他與韓非同出自荀子門下,都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但韓非才情過人,一直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威脅。

    如果韓非能得到秦王的信任,那自己就無法再得到重用。現在好了,韓非已逝,他再也沒有顧慮。從此,他的仕途將一帆風順,李斯的野心很大,目標直指秦國丞相。

    得知韓非的死訊,嬴政雖略感可惜,但他並未因此責怪李斯,隻是下令厚葬韓非,並對外隱瞞了死訊。

    韓非的死並未動搖嬴政統一六國的決心,反而堅定了他的信念。在得知嬴政的滅國計劃後,贏風主動請纓,請求領軍攻打寒國。於是,嬴政任命贏風為將軍,全權負責對韓戰爭。

    贏風帶著獨孤求敗離開鹹陽,前往兩國交界的武隧。武隧作為秦寒邊境的戰略要地,常年駐紮著大批軍隊。寒國實力較弱,僅憑武隧的守備力量,就足以攻克。

    乘坐馬車多日後,贏風抵達武隧邊境。“這裏是武隧,你們是何人?”守衛已攔下他們的馬車。

    “我是武侯!”贏風回應,並出示武侯印璽。“啊,是武侯!”士兵們驚歎道,“沒想到武侯如此年輕!”

    聽到贏風的自報家門,守衛們吃驚地行禮:“參見武侯!”他們紛紛單膝下跪。

    “不必多禮!”贏風淡淡說道,“帶我去見內史騰將軍。”

    自從王齤叛變後,武隧的將軍由內史騰接任。“遵命,侯爺!”士兵們起身,帶領贏風等人進入軍營。

    在軍營帳篷中,贏風與內史騰相見。“內史騰,見過武侯!”內史騰恭敬行禮。盡管內史騰是武隧守將,但其 僅為左庶長,地位低於贏風的武侯。

    贏風即便沒有官職,身份地位也高於內史騰。“不必多禮。”贏風說。

    “侯爺來到武隧,不知有何指令?”內史騰詢問。

    “大王已有滅韓之策。”贏風宣布,“即日起,我接管武隧軍營,擔任正將軍,內史騰為副將。我們即將對寒國開戰,由我全權指揮。”

    “遵命,侯爺!”內史騰回應。

    駐守武隧,內史騰早知戰爭終將來臨,此刻激動不已。隨後,他為贏風和

    四十

    到了戰國末期,隨著鑄造工藝的革新,鐵製兵器登上了曆史舞台,中原各大諸侯國的軍隊廣泛采用鐵戟、鐵矛、鐵刀、鐵劍、鐵棍、鐵鎧甲等新型武器,逐步取代了青銅兵器。秦軍的近戰武器包括長柄戈、矛、戟、短柄彎刀和劍,還有一些過時的鏢、鉞等。其中,戈、矛、戟和劍是最常見的,而鈹和彎刀則作為輔助武器使用。鈹的頭部類似劍,約長數十厘米,配有約一米長的握柄,是一種尖銳的刺擊兵器。彎刀形狀如彎月,兩端無刃,可用於砍劈和鉤拉。在武隧軍營中,步兵主要裝備長戈、長矛和長戟。

    除了武器外,秦國的戰甲同樣出色,是當時最先進的。戰國初期,主要以皮甲為主,到了末期出現了鐵甲。各 隊呈現出皮甲和鐵甲並存的局麵。皮甲輕便,但防護力不足,不能充分保護士兵;而鐵甲堅固,能有效抵禦敵人的攻擊,更好地保護士兵,但重量較大,不夠輕便。在戰國末期,楚軍仍以皮甲為主,由於製造鐵甲所需資源龐大,楚國實力尚未達到全麵裝備鐵甲的程度,而秦國士兵主要使用鐵甲,皮甲作為輔助。

    秦國的戰甲由金屬劄片精心編織而成,結構複雜,包括前胸甲、後背甲、披肩甲、頸甲、臂甲和手甲等部分,根據兵種、身份和戰鬥需求有所差異。步兵的前胸、後背和肩部易受傷,其甲衣通常由前胸甲、後背甲和披肩組成,騎兵的甲衣則較短,便於騎射,沒有披肩。車兵和將軍級別的甲衣更為精致,結合皮革和劄片,如花甲一般,部分部位為皮革,部分為金屬劄片。

    同時,秦 隊擁有高質量的頭盔和盾牌等裝備。說到秦國的兵種,有步兵、騎兵和弓兵(使用弓箭的士兵)以及弩兵(使用弩箭的士兵)。弓兵和弩兵負責遠程攻擊,對於戰略部署至關重要。在武侯的檢閱下,贏風和內史騰見證了秦軍的裝備精良、士兵素質高超,以及軍隊紀律嚴明,這無疑為統一天下的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後,他們還考察了弓兵軍營,這是秦國遠程攻擊的重要力量。

    秦製的弓箭是我們常見的類型,是輕型遠程攻擊武器。相比之下,弩箭,特別是重型的弩,又被稱為重弩,它是通過複雜的機械裝置發射的強力遠程武器,早在秦國時期就已經發展起來。

    這種秦弩,力道強大,射程極遠,但由於其重量龐大,士兵們無法輕易攜帶。弩身下方設有兩個木質輪子,作戰時,士兵們需推動它前進。

    操控一架弩箭,需要多名士兵協同工作:一人負責操作弩機,其他人則負責搬運。秦弩並非《秦時明月》這樣的動漫虛構,而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武器。

    在兵馬俑坑中,考古學家確實發掘出了秦弩,盡管木製部分曆經歲月侵蝕,但整體結構仍能複原。複原後的秦弩展現了驚人的攻擊力。

    與弓箭不同,秦弩需要借助足部力量並全身心推動才能上弦。推測其射程可達到數百米,有效射程在百米之內,其威力遠超當時的其他弓箭。

    從留存的弩箭遺跡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由青銅製成的精密小部件,這是觸發射擊的扳機,設計巧妙細致。

    在一號俑坑 土了銅質弩機組件,它們無裝飾,表麵平滑。有些弩機仍有殘臂,但大部分僅剩弩機本身,由望山、懸刀、牙、栓塞等部件構成。各部件大小相近,僅懸刀形狀和尺寸稍有差異。作為安裝在弩臂末端的裝置,弩機兼具瞄準和發射的功能。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的弩箭分為大小兩種規格,小弩射程可達數百米, 更可達千米以上,超越戰國時期韓國著名弩的六百步之距。

    秦代的弩箭射程遠超箭矢,是當時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武器之一,還擁有獨特的瞄準係統。在戰場上,秦人往往在未近距離交戰時,便利用弩箭對敵方主力造成嚴重打擊。

    弓、弩、箭在秦國的軍事行動中起著關鍵作用。戰國時期,韓國的強弩威震列國,使得六國不敢輕易侵犯,即使韓弩的射程高達六百步,換算成半米為一步,即為三百多米。而這時的秦弩,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已不遜色於韓弩。

    韓弩因名震天下,所以對韓的滅國之戰,可以說是一場韓弩與秦弩的直接較量。贏風與內史騰在檢查弩兵營地時,見到了正在嚴格訓練的士兵。贏風觀察後發現,他們的弩箭威力巨大,射程與韓弩相差無幾,大約也在三四百米左右。

    ...

    :

    公輸仇!秦連弩!

    秦製弩隻能一次性發射兩支或三支箭矢,然而贏風知道,諸葛孔明改良的諸葛連弩則可以 十箭。

    若將所有秦弩換成諸葛連弩,秦軍的戰鬥力將大幅提升。於是,贏風立即用係統積分在商城中換取了一架諸葛連弩,並命令獨孤求敗將其送到弩兵軍營。“將軍,這是什麽?”內史騰困惑地問道。

    “這是根據秦弩改進的連弩,我稱它為秦連弩。”贏風解釋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