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蔡邕的想法

字數:3242   加入書籤

A+A-


    第492章 蔡邕的想法
    “秦王的心中有著大漢的朝廷,他是一個忠義之人。”現在的蔡邕逢人就誇獎秦王。
    因為現在的李儒在和他的“對決”之中完全處於“下風”,麵對他蔡邕振聾發聵的質問,李儒隻能夠節節敗退,甚至還托人進行調和。
    而即使這樣,秦王也沒有拉偏架,說明秦王的心中還是有“正義”存在的,秦王是大漢的忠臣,他隻是行事跋扈了一些,心卻是好的。
    有了這樣的想法,蔡邕還想要更進一步的行動,比如現在大漢的王座之上可是一個人都沒有,這就給了無數的“野心家”以遐想,而且除非有不得已的情況,不然自古以來,怎麽可能有皇位空懸於外很長時間的情況發生。
    為此,蔡邕找到了大宗正劉艾,希望他可以肩負起這樣的責任,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蔡邕對這樣的事情很是敬畏,他甚至找到了一天黃道吉日,沐浴更衣之後很正式的去拜訪了劉艾,結果很不湊巧,劉艾那一天剛好生病了,並沒有見到蔡邕。
    蔡邕很是可惜,這個日子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下一個日子就沒有這個日子這樣的“好”了。
    蔡邕又一次沐浴更衣,去拜訪了劉艾,而這一次,他如願以償的見到了。
    賓主坐定了之後,蔡邕開口說道:“鄉間有俚語:‘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先帝死於司馬懿這個小人之手,皇位空懸已久,你認為誰可以繼任?”
    劉艾聽了蔡邕的話語,一臉的迷茫,他說道:“我隻是一個小小的宗正,這樣的事務問我我怎麽會知道,我的職位是讓我處理一些宗親之間的事務罷了,國家大事不用來問我。”
    聽了劉艾的話語,蔡邕道:“這並非是天下的大事,而是劉家的家事,以你大宗正的觀點,你覺得現在誰應該繼承大漢的基業?”
    劉艾聽了蔡邕的話語,臉上迷茫的神色更濃了,他滿臉疑惑的問道:“不管是渤海王還是史侯都是先皇的子嗣,誰即位從禮法上說都是可以的,這樣的事情你應該去問大臣。”
    “宗正,我們討論的是現在即位的事情。”蔡邕說道。
    “我老糊塗了,都記錯了,我還以為先帝是靈帝呢。”劉艾一臉歉意的說道。
    “宗正,誰可以為君?”蔡邕又問道,“現在有資格繼承大漢江山的究竟是誰?”
    劉艾聽了蔡邕的話語後,苦思冥想了起來,想了很久,他才回應道:“先帝無後,這樣的情況有些難辦啊。”
    他又想了半天問蔡邕說:“伯喈,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蔡邕說道:“我想讓您挑選一位可以繼承大漢社稷的宗室,然後我將此人推薦給秦王,這樣就可以解除現在大漢無君的困境了。”
    聽完蔡邕的話語,劉艾咳嗽了起來,他對蔡邕說道:“我老年齡大了,記性也沒有過去這麽好了,完全記不清宗室之中有些什麽人了。”
    蔡邕的臉色有些變了,他之前就覺得劉艾對於這樣的事情有些推脫,之所以他沒有將這樣的事情說出來,因為他覺得劉艾作為大漢的大宗正,從過去的表現看,他絕對屬於大漢的忠臣,隻是沒有想到,在這件事情上劉艾就推脫了。
    看到蔡邕的臉色變了,劉艾站了起來說道:“我並非在這件事情上推脫,而是因為我的腦子沒有過去好了。幸虧作為大宗正,我的工作還是完成的不錯了。”
    說著劉艾拿出了一本冊子,“所有的漢室宗親都記錄在這本宗族世譜上。”
    蔡邕想要將這本宗族世譜拿走,卻被劉艾所阻攔,劉艾說道:“大漢自有法度在,你不能帶走和查看宗族世譜。”
    劉艾說完這樣的話語之後,他將宗族世譜放在了桌子上,然後對蔡邕道:“伯喈,你稍微休息一下,我有事離開。”
    說完他就匆匆離開了。
    等劉艾回來之後,蔡邕早就匆匆而走了,宗族世譜已經沒有放置在原來的位置上了。
    劉艾歎了一口氣道:“伯喈,即使秦王沒有阻攔你,你的這條路不好走,畢竟你這樣會擋了很多人的路。”
    蔡邕拜訪劉艾的消息必然瞞不過很多人。
    聽聞這樣的情況,賈詡不由發出了冷笑:“連劉艾這樣的人物都做出了如此的行動,看來一間名為大漢的房子已經變得腐朽了,隻是不知道,最後這間房子會由誰來一腳踹倒。”
    過了一會,他笑了起來:“蔡伯喈真的是一個好人,一個好到愚蠢之人,他不知道,本來那間名為大漢的屋子還能支撐好一會兒,結果有個好人想要去修補有些斷裂的房梁,說不定,爬上房梁的時候,才把這間屋子弄塌。”
    同樣聽說這樣情況的人還有李儒,對於蔡邕的動作,李儒沒有任何的表示。
    有人擔憂的告訴李儒,認為蔡邕的動作很有可能會阻擋秦王更進一步,對此表示很大的憂慮,不過李儒一點也不擔心。
    “世人都說秦王權傾朝野,囂張跋扈,但是蔡邕卻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秦王並非是這樣的人,如果秦王真的如同世人所說的那樣,那麽怎麽可能放任蔡邕做出如此的舉動。”
    李儒還有一句話在心中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蔡邕如同那個濫竽充數的樂師一樣,就是一個排麵,那個樂師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盡管她的技術非常糟糕。
    而蔡邕則是讓一部分人相信,秦王對於大漢的朝廷還是有一定忠心的,不然他怎麽會容忍蔡邕的存在,更何況,蔡邕的存在也要一部分心存幻想的“忠臣”放棄武器,在朝廷的框架內解決問題。
    所以李儒和他的“朋友”就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蔡邕必須在,至少現在必須在,不管他對於秦王究竟有多少的“忠誠”。
    想起了秦王用樂師和舞女勸解他的一幕,李儒不由的發出了感歎:“秦王真非常人哉,他的目光長遠,我所不能及也。”
    喜歡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請大家收藏:()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