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暗流湧動
字數:3049 加入書籤
如果說一封帛書或許是個例,但是在三個不同的地方,發現了三封不一樣的帛書,而這三封帛書說的同樣一件事情。這樣的事情一定會讓人深思。
“這一定是上天的預兆。”經學大家喬玄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觀點,這一次他並沒有像上一次一樣,將這樣的觀點“分享”給那些涼州人,讓那些涼州人上書,而是他果斷召集了大漢的那些“專家學者”,對戰國帛書上的內容進行了討論。
他們討論的是如此的激烈,以至於整個洛陽都知道他們討論的事情,甚至有兩個經學“大家”因為對於戰國帛書上的事情理解有些偏差,而動起了手。
而在壽無疆的管理下,洛陽的治安一直是穩中向好的,畢竟如果壽無疆的城防軍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不是一般的問題了,就需要張濟的手下重拳出擊了。
再凶狠的賊人也沒有張濟手下的西涼鐵騎凶狠,再大的後台也沒有張濟身後的董仲穎大。
所以洛陽的治安一直很不錯,特別是董仲穎越是在戰場上有優勢,洛陽的治安就越好。當曹操大破高句麗,找到了戰國帛書之後,洛陽的治安已經好轉到了古代盛世才有的景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了。
兩個經學大家打架的原因很快就被壽無疆知道了,他們打架的原因是對於戰國帛書上的文字“秦王興”,究竟用的是金文還是用的石鼓文存在分歧,雙方誰有說服不了誰,最終隻能夠用拳頭來決定輸贏。
畢竟劍擊之術也是君子所需要學習的一個重要技能,沒有劍用拳頭也是可以的。
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壽無疆絕對會和一個稀泥,畢竟這是一件小事情,甚至連壽無疆自己都不會出麵,他手下的人足夠處理這樣的事情。
但是壽無疆憑借著他出色的政治敏感度,一下子知道這樣的事情不簡單,甚至他馬上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那就是秉公執法。
兩個鬥毆的經學大家直接被城防軍扣留了,關於為什麽扣留這兩個人,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壽無疆在報告上寫的一清二楚,為什麽處理,處理到什麽力度,全部都有大漢的律法進行背書。
不知道是什麽人在幕後推手,這件事情迅速的在整個洛陽進行傳播,而平時負責打擊流言蜚語的城防軍對於這樣的事情充耳不聞,甚至這樣的流言蜚語中還包括了不少城防軍的部分。
和流言差不多同時而起的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洛陽的煙花之地裏傳來了新的評書,是講述著西域王允的手下那兩個校尉和蠻族女人如何攻破精絕國的禁地,發掘出神秘戰國帛書的。
這樣的評書非常的新穎,也很快在洛陽傳開了,甚至專門有人不是為了去看舞女,而是為了聽評書去了煙花之地,比如賈詡就是其中的一個人。
“義山,如果大漢的局勢穩定,我們絕對不會是王子師的對手。”賈詡一邊聽著評書,一邊對身邊的楊阜說道。
楊阜點了點頭,他的確有些小看王允了。王允做事比喬玄,還有喬玄身後的曹操穩重的太多了,同樣是造勢,喬玄刻意的痕跡太明顯了。
現在看來,如果在太平時間,他真的不是王允的對手,在政治上王允比他強多了。
至於為什麽認定是王允而不是其他人,這樣的事情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王允是西域官職最大的人,再加上洛陽的煙花之地和王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關係。在這個時代可不講究做好事不留名,對於擁立的事情,不僅好事要做,更要讓別人知道好事是你的做,不然不就白擁立了嗎?王允自然不可能遮遮掩掩。
“現在秦王的大勢已成,我們什麽時候上書呢?”楊阜問賈詡道。
賈詡卻笑著搖了搖頭:“這一次我們不需要上書。”
在楊阜不解的眼光之中,賈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賈詡覺得這一次不該由涼州人上書,他們想要的是權力平穩的過渡,而不是一場逼宮或者是政變。如果他們再一次上書,會給陛下一種逼宮的感覺,但是將那些評書當做坊間的笑談告知陛下,那麽至少在感官上對於陛下來說會好很多。
而且,王允也已經開始這樣做了。王允親自寫信給了張濟,因為張濟的妻子鄒氏和現在的皇帝劉懿的一個妃子關係不錯,他想要通過這個關係,將坊間的評書內容送到劉懿的耳邊。
對於王允的要求,張濟並沒有讓鄒氏第一時間答應下來,而是詢問了賈詡。在聽從了賈詡的意見之後,方才答應了王允的要求,於是才有了賈詡不需要上書的做法。
“這些並不足以讓陛下做出決定。”楊阜說道,“宮中的傳聞陛下可以當做不知道。”
賈詡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並沒有錯,這樣並不足以讓陛下下定決心,所以我們還需要做另外一件事情。”
楊阜有些疑惑,在他的眼中他們能夠做的事情幾乎就做了。
“壽無疆是一個穩妥的人,有些事情他不會參與的太深,”賈詡說道,“或許這就是他這麽多年以來在洛陽屹立不倒,也是我們放心將洛陽城防軍交給他的原因,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做的還不夠多。”
“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上如此四平八穩的文書,將大儒打架這樣的事情就這樣放過去,而是要追究其背後的原因。”賈詡道,“這兩個辯經的大儒究竟誰對誰錯還沒有定論,學術上的事情怎麽可以如此的馬虎。”
楊阜很快就知道了賈詡所謂的如此馬虎是怎麽一回事情了,更是知道了賈詡的後手。
賈詡竟然組織了洛陽附近的孝廉和名士,讓他們上書,請朝廷對於戰國帛書上的內容進行認定,甚至為了這些上書,還讓公車署的人派人去接。
在這一係列的“組合拳”之下,劉懿徹底不知道該怎麽做了。
而在這樣的氣氛之中,董仲穎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