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楊修動兵

字數:3064   加入書籤

A+A-


    過去曾經有無數人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董仲穎在哪裏?他究竟想要做些什麽。
    現在,這個問題回到了董仲穎的手下的手上。
    因為在江東的多個地方,豎起了代表著陸遜的旗幟。
    陸遜的旗幟出現在了建業,說明陸遜還在建業聚集士兵;陸遜的旗幟出現在了武進,代表著他可能想要渡過長江,搶先攻擊徐州;陸遜的旗幟又出現在了夏口,代表著他想要進取荊州的決心。
    “陸遜究竟在哪裏?”楊阜在軍議上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歎。
    陸遜的行為徹底打亂了董仲穎軍隊的部署,本來按照眾人的商議,在這個月的月底就要開始動兵了。
    秦王的軍隊從來沒有發動過如此強大的攻勢。
    益州的軍隊將順著長江而下,和張繡等人在荊州匯合。兗州的軍隊將從豫州進入江夏郡,支援諸葛瑾和薑冏,徐州的軍隊將進逼長江,逼迫著袁術軍隊回守建業,同時豫州的軍隊則做出試圖渡過長江的樣子,逼迫著袁術在長江上處處設防。
    在楊阜等人製定的計劃之中,這些隻是他們的前軍而已,這些前軍就動用了三十萬的人馬,由張白騎統一指揮,各軍都被安排了“合適”的將領,保證能力和地位都匹配。
    同時,在楊阜的計劃之中,秦王將在洛陽等待前軍的進攻,一旦戰局情況有變,或者時機成熟,董仲穎將親自率領四十萬大軍一舉奠定勝局。
    計劃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楊阜等人看似完美的計劃還沒有執行,就被陸遜打亂了。
    這讓楊阜想起了秦王第一次看到這個計劃的評價,“看上去真不錯,可行嗎?”
    現在看來,秦王並不是對於這個計劃有信心,而是秦王對於這個計劃沒有信心,或許從一開始秦王就看出了他們的計劃沒有辦法實行。
    “我們的關鍵現在並不是搞清楚陸遜在哪裏?而是搞清楚我們該怎麽做。”張白騎說道,作為最為“熟悉”董仲穎用兵才能的人,張白騎看多了別人是如何被董仲穎用幾麵旗幟搞“猶豫”,最後全軍崩潰的情況。
    她怎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這樣的情況會落在她的手上。
    “我們過去的計劃已經不可行了,如果在拘泥於過去的計劃,那麽我們必然會遭受到失敗。孫臏曾經說過,‘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現在情況有變,我們的行動必然需要在這之上進行修改,這樣才能夠取得成功。”
    楊修聽到楊阜的話語說道:“義山,你的話語一點也沒有錯。本來我們策劃的多路進攻,現在因為陸遜的計劃而受到了影響,不如我們就此修改。陸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江夏堵住我們順江而下的可能性。但是陸遜書生之輩,他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楊修停了停說道:“他並沒有考慮到我們兵多,而袁術兵少,他這樣做,大量的軍隊會停留在江夏,長江千裏,江水綿長,我軍可以處處進攻,千裏長江豈能有千裏設防的道理。現在江夏已失,我們並不需要在江夏投入重兵進攻。張繡和段煨等人老於軍事,必然能夠牽製住陸遜的大軍。”
    “兗州的軍隊,自長江多處渡口,做出強渡的準備,讓陸遜小兒看不出我們的虛實,南陵、洞口、春穀、曆陽都是用兵的好地方。”
    “一旦陸遜的注意力被我們吸引,那麽最後才是我們的殺手鐧,我們將派遣一上將軍自下邳向塗中,此時陸遜必然慌亂,動用兵力防守建業之腹地,此時驃騎將軍您自壽春出橫江渡口而攻,必然可以攻破長江防線,長江防線即破,江東地利不存,這時候秦王大軍一至,江東必然翻掌可得。”
    楊修的話語說完了,眾人都沒有發言,反而在盤算著楊修計劃的可能性。
    楊阜問道:“長江之上,我們的優勢並不大,過長江之後,軍隊如何補給?”
    楊修回答說:“此事易也,吾曾經聽說,當一艘船要傾覆的時候,船上的老鼠會察覺到危險,率先出逃;山林發生大火,在此處安家的禽獸會預先察覺到危險。現在秦王的大軍席卷江東,袁術的敗亡隻在朝夕之間,江東的那些世家和豪族自然知道怎麽辦。”
    楊阜覺得楊修的話語有些問題,想要反駁說萬一那些世家和豪族不願意支援秦王該如何的時候,他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秦王之師是仁義之師,怎麽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
    但楊阜說道:“這樣的大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不如我們去問秦王該怎麽辦吧。”
    楊修又道:“這樣的事情可以問嗎?秦王需要這樣一場大勝而奠定天下,如果秦王對於用兵這樣的事情過於的關注了,在史書上豈不是落了下乘。過去秦王府的用兵可不會寫的這麽詳細,隻要寫上大致用兵的方向和規模就行了,像上一次詳細寫上,讓秦王評論優劣的行為,已經讓不少人發笑了。甚至我聽說有些人還想要將這件事情記錄在史書上。”
    “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做,有些事情秦王也可以做,但是有些事情卻不能問,一旦問了那就什麽事情都做不了了。”
    楊修的話語的確有些道理,他的話語說完,沒有人立刻反駁。
    楊修又道:“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麽我們就按照過去秦王府的慣例,將這樣的事情記錄下來,大家畫押後作為正式的命令發布吧。”
    “我不同意。”張白騎卻站了起來說道,“雖然說這場賭約是現在的頭等大事,但是我們要知道,既然是賭,那就有輸有贏,這樣的道理即使是楊奉也知道。現在德祖你卻認為這場賭約必勝,天下間怎麽可能有這樣的道理。”
    楊修想要再說,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用兵的能力離開張白騎有一點距離。
    看到沉默不語的楊修,張白騎繼續說:“不如我們將德祖的計劃上報,讓秦王自行處理,至於史書上的記載,我想秦王是不會在乎的。”
    “這才是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