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說王朗(上)

字數:3057   加入書籤

A+A-


    張白騎一直記得董仲穎過去“告誡”過她的話語,那就是“真誠是最好的必殺技。”
    她從李肅處出來,徑直找了蔣幹。
    她為之前的行為向蔣幹道了歉,當然,她道歉的並不是因為她在兵法韜略上批評了蔣幹,畢竟蔣幹在用兵上的確有一些問題。
    她向蔣幹道歉的是她沒有發現蔣幹的優點,出色的口才以及在江東出色的人脈,而這一次她希望蔣幹可以為她和秦王做一些事情。
    張白騎什麽都沒有許諾,僅僅簡單的一個道歉,就讓蔣幹心甘情願的冒險前去江東,去說服王朗幫助“正義”的事業。
    甚至蔣幹什麽東西都不需要,按照蔣幹的話來說:“隻消一童隨往,二仆駕舟,其餘不用。並能說得王朗相助。”
    張白騎親自為蔣幹送行,畢竟這樣的路途又危險,蔣幹還不需要什麽資源。
    很快蔣幹就帶著自己的小童到了會稽郡,在那裏看到了被“軟禁”的王朗。
    之所以被說是軟禁,因為王朗的身邊多了幾個明顯看上去不善的人,即使是蔣幹都看出了這些人是來看管王朗的。
    但是王朗畢竟還是有一些朋友和名聲的,監視他的人根本就不敢做的太過分。
    “子翼,你最終還是來了。”看到到來的蔣幹,王朗出說了這樣的話語。
    這讓蔣幹很是吃驚,在他看來,招攬王朗這樣的事情非常隱秘,怎麽一見到王朗就被說破了呢?
    “你不用吃驚,陸伯言不久前來拜會過我,告訴我董仲穎的手下必然會派人來招攬我。”王朗說道,“他告訴我作為一個名士,我可是大漢的臣子。”
    這讓蔣幹更為的吃驚了,這下子連陸遜都猜到了他想要去找王朗,他匆忙往周圍一看深怕那些監視王朗的人會突然進來殺死他。
    蔣幹的表現自然落在了王朗的眼中,王朗笑著說道:“我王朗好歹在會稽這個地方也有幾分薄命,雖然不怎麽管事了,但是想動我和我的朋友也要付出一些代價。”
    “至於陸遜,他隻是告誡我,這是我的選擇,希望我能夠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王朗道。
    聽了王朗的話語蔣幹更是大惑不解,這時候不是要麽威脅,要麽許以重利,像陸遜這樣的不痛不癢的說上一句算是怎麽回事,難道想要用虛名困住王朗嗎?
    王朗似乎看出了蔣幹的心中所想,他說道:“陸伯言現在全部的精力都在抵抗董仲穎身上,他如何分出精力管我。當年和我孫伯符的勝負僅僅在一線之間,孫伯符英雄蓋世,我又小覷於他,方有我的失敗。我在會稽郡還有一些殘餘的勢力,陸伯言自然沒有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我做些什麽。”
    “他隻能夠用這樣的辦法,讓我有所顧忌。”王朗笑著對蔣幹說道,“我聽聞子翼你去了那邊。”
    王朗用手指了指北邊。
    蔣幹點了點頭道:“我的才具並不算高明,但是秦王依然為我以重任,大將軍親自召見我,秦王麾下的重臣和我一同喝酒,您的才具...”
    說道這裏的時候,蔣幹站起身子來拱手而言:“秦王聞公之大名,想要與您一會。我聽聞公之才具非凡,既知天命、識時務,何不投向秦王?”
    王朗搖了搖頭道:“雖然我和袁術有眾多的不和,但是我依然是大漢的臣子,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袁術討伐秦王,勝則揚名天下,敗則為大漢盡忠。豈能說他不順天時。昔日王莽篡位,有光武奮力而戰,使得大漢國祚延續,現在董仲穎的權勢不如當年的王莽...”
    王朗說到這裏的時候就停下來了,因為接下來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看到王朗侃侃而談,蔣幹的心也慢慢安定下來。
    人不慌了,他的智商又重新占領了高地。
    蔣幹一下子就明白了王朗為什麽沒有說下去,雖然王朗的話語繼續說下去的確慷慨激昂,但是再說下去就得罪秦王了。
    看到王朗的表現,蔣幹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了,他對王朗說道:“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自桓、靈以來,民不聊生,以至於民眾裹黃巾而起事,抗暴而求命,以至於天下爭橫。”
    “降至初平之歲,北宮伯玉等羌人造逆,袁隗等人偽造先帝之遺詔,以致於大統失位。又有呂布等人禍亂於洛陽;四方諸侯,或被人蠱惑;或心有野心,紛紛作亂於天下。袁紹竊國於冀州,曹操稱雄於兗州;劉表占據荊州,劉焉虎吞益州: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秦王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蔣幹的話語越來越流利,他甚至站了起來對王朗大聲說道:“秦王收複西域,使大漢複昔日之強。揚威於邪馬台,使萬邦知大漢之威儀,更是北擊高句麗,破其國、收其民,絕其國,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有名望揚於天下,必然知天下的道理。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秦王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謀臣、勇士如同過江之鯽。諒袁術這等枯骨,如同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現在秦王的軍隊還沒有行動,秦王卻已經想到了您這樣的名士,不如你和我一起渡江而歸,以禮來投,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蔣幹說完這樣的話語自顧自倒了一杯酒。
    “想你蔣幹號稱名士,竟然說出如此粗鄙之言,我一個粗魯的武人,也聽不下去你的言語。”突然有人闖了進來,插嘴道。
    蔣幹並不認識來的人,但是他卻認識那個人掛在身上那明晃晃的刀子,和身上穿著的甲胄。
    他的臉色有些難看了,蔣幹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在旦夕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