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翻土挖錢

字數:8390   加入書籤

A+A-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在長安城的其他女人眼裏,這個男人簡直就是有病。
    李玥用拳頭錘了兩下張陽表達自己的不滿。
    夫妻倆回到家中,雨勢越來越大,雨水不斷打在屋頂的聲音很清晰,也很動聽。
    兩位嬸嬸各自回到了家中。
    李玥坐在油燈下看著書卷很專心。
    “已經超過半個時辰了。”張陽一邊做著木工一邊說道。
    “那我休息一會兒眼睛。”李玥閉上眼躺在榻上舒展著四肢。
    外麵的雨水已經從窗戶中漏不進來了。
    夫君的手藝很好,把家裏重新修繕一番之後,不論外麵的風雨再大,家裏還是一樣溫暖。
    登天是有危險的,試驗成功之後反而不想要去俯瞰長安城了,就像是自己已經到了到了一定境界之後,對之前的目標就索然無味。
    李玥閉著眼低聲道“夫君,真的想要整座驪山嗎?”
    張陽點頭,用自製的家具夾緊繩子的一端,然後拉直繩子穿過羽毛球拍,可是繩子一次次地從夾具中逃脫,這非常讓人懊惱。
    “閻立本這人做事怎麽磨磨唧唧的,讓他造兩三樣東西到現在也沒造出來。”張陽不耐煩地數落著。
    李玥翻了個身,她側躺著一手撐著腦袋看著夫君,“可要拿下整整一座驪山,夫君要立下多大的功勞?開疆拓土?”
    張陽作罷,隨手丟了手裏的繩子,“實在不行把刀架在皇帝的脖子上要挾他,順便再要幾千畝地。”
    “幾千畝地?”
    “六千畝用來種糧食的地,應該夠我們吃的了。”張陽打開屋門,用屋外接雨水的木桶洗了洗手,然後再把雨水倒了,重新接水。
    “聖人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張陽打了一個哈欠,“我又沒想過做君子。”
    李玥小臉糾結,要說夫君的誌向很遠大,也有堅韌的品質,隻不過他更多是為自己著想,絲毫沒有一個士人君子該有的抱負。
    夫君果然是個很矛盾的人。
    李玥又說道“晚上,我想和夫君一起睡。”
    “不行。”
    張陽拒絕得非常果斷。
    李玥冷哼一聲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雨水還是有些淅淅瀝瀝的。
    張陽匆匆來到承天門前,許敬宗也踩著開門的點剛好到了。
    承天門緩緩打開。
    這年頭的時間沒有說大家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確到幾分幾秒。
    許敬宗每一次不早不晚都能踩著開門的點來到承天門前上朝,這家夥是怎麽做到的。
    張陽雙手揣在袖子裏默不作聲地走著。
    許敬宗小聲說著,“張侍郎,據說那個上官儀的父親上官弘是在江都遇害的。”
    “我知道。”張陽還是麵無表情地走著。
    來到朝班上,早朝還是按照老時間開始。
    …李世民一邊聽著各部文官的講解,目光看著朝班中的張陽。
    這小子閉著眼呼吸平緩,時不時搖晃一下又正了正身形,很明顯是在睡覺。
    朝中也對張陽的來曆有過查問,當初因為戰亂,從武德年間開始他便跟著一群流民在長安城。
    那時候的他特立獨行,經常受到其他流民的排擠,至此他便一直留在長安。
    張陽的背景就是這麽簡單,像這種沒有身份的流民有很多,查起來很慢也很折騰。
    況且這還是父皇那一輩的事情了,那時候中原內亂都還沒有平定,流民不少見。
    李世民更驚疑地張陽的年紀,他隻有弱冠之年,就算一個人從十歲開始蒙學,他能懂的學識也是有限的,能夠學到的本領也是有限的。
    數術,醫術,還有匠作,甚至是吃食。
    一個人如果什麽都會而且還有一定造詣,那這個人一定是個有大學問的人。
    可一個弱冠之年的青年有這等本事,那這人就是一個妖孽了。
    剛剛到弱冠之年的年輕人怎麽可能在數術上還能指導李淳風,甚至還能明悟九章數術,甚至數術更高的境界?
    就像李淳風掌握的大衍求一術這種數術大成境界。
    今日的早朝沒什麽大事,對突利可汗的死還有對突厥的安撫旨意也送了過去。
    殿外的春雨已經停了,陽光落在了殿外。
    聽完了朝中最後一件事的奏報,李世民早早退朝。
    張陽跟上閻立本的腳步,“閻大匠,我的東西還沒鑄造出來嗎?”
    閻立本撫須尷尬笑了笑,“還需要一些時日。”
    張陽糾結道“如果工部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也可以幫忙。”
    “那倒沒有,還請張侍郎多等待一些時日。”
    “那我再等等。”
    閻立本的神色凝重,急匆匆回到了工部的府衙。
    秦瓊帶著尉遲恭來到了自己的府邸。
    看著秦瓊舞著一把橫刀,尉遲恭道著彩。
    舞了好了一會之後,秦瓊收起手中的橫刀遞給尉遲恭。
    尉遲恭看著刀麵訝異道“此刀的鑄造工藝高超,時常與刀兵作伴,老夫看到的刀不計其數,此刀在鍛打和淬火上頗有講究。”
    秦瓊點頭坐下,尉遲恭是一個懂刀的人。
    “這把刀是河間郡王相贈,說是希望某的病情可以早點好起來,一把好刀斬斷病痛。”
    尉遲恭把刀遞回。
    秦瓊拿著手裏的橫刀“此刀的刀柄比普通的橫刀長了些,用起來倒是順手,不過在砍殺方麵就有些不實用了,想來鑄造之人也有別的想法。”
    尉遲恭疑惑道“此刀是何人所鑄?”
    秦瓊還是搖頭,“當初李孝恭的打算再去尋找那個鑄造之人,人已經不在了,就連鑄造的老師傅也離開長安城,如今不知去向。”
    …尉遲恭歎道“可惜了。”
    府邸中傳來幾聲鳥叫,天氣放晴了外麵的朱雀大街更是恢複了往日的熱鬧。
    秦瓊低聲說著,“當初張侍郎來府邸裏見到這把橫刀也是目不轉睛地看著,說不定他也看上了這把刀,隻是不好言語而已。”
    “那個張侍郎看起來不像是會用刀之人。”尉遲恭搖了搖頭。
    秦瓊將這把橫刀放在桌桉上,“如若病情可以好轉,這把刀送他又何妨。”
    尉遲恭一拍大腿,“可惜了,這小子怎麽就去了禮部。”
    秦瓊也表示讚同,“怎麽就落在李孝恭手裏。”
    兩人都是麵帶愁色,將杯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張陽回到家中,反正李玥正在和兩位嬸嬸挖著家中的院子。
    挖出了好些個坑,坑裏都放著銀錢。
    李玥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夫君回來啦。”
    張陽訝異道“咱們家這是要重新打地基了?”
    李玥咧嘴笑道“這兩天是雨季,埋在地裏的銀錢受潮就會發黴,我們想著挖出來再嗮一嗮。”
    張陽稍稍點頭,“我還以為要打地基了呢?嚇我一跳。”
    拉著張陽來到屋裏坐下,李玥小臉還帶著一些泥,張陽幫她擦了擦。
    李玥笑道“馬上就好了。”
    張陽坐了一會兒又站起身,“我還是先去把午飯做了。”
    跨過一個個的小坑,張陽來到土灶台前做飯,舀水洗鍋做飯。
    再回頭看了看院子,整個院子都被翻了一層土。
    媳婦到底在家裏埋了多少銀錢,一時間無言以對。
    兩個嬸嬸把坑裏的銀錢全部提了出來,再把原本的坑填回。
    李玥撿起掉在地上的一些銅錢,然後擦了擦,對待每一文錢她都非常地仔細。
    張陽看著三人忙活。
    一些銅錢明顯有點泛綠。
    等到把院子裏埋著的銀錢全部拿出來之後,看著堆積成小山,李玥的小臉上寫滿了成就感。
    一袋袋的銀錢都用麻布袋裝著,壘起來都已經超過院牆了。
    從去年到現在她竟然能攢這麽多銀錢,張陽也有些沒想到。
    兩位嬸嬸忙了好半天,這才把院子裏的土全部填平。
    一張大布在院子裏鋪開,將銅錢全部灑出來,然後鋪滿了整個院子,銅錢反射著陽光有些耀眼。
    張陽把菜端上桌,見李玥躺在了這些一起銅錢上歡快地滾來滾去。
    在錢堆上滾著對她來說有一種莫大的幸福感。
    張陽放好碗快,“你看看你的衣服都要髒了。”
    “本來就是舊衣服,可以洗的。”
    “你在這麽躺著要著涼的。”
    “再讓我躺會兒。”
    李玥躺在銅錢上,享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夫君,咱們有兩萬三千六百四十一貫銀錢,我們也是萬貫大戶了。”
    她倒是記得有零有整。
    “嗯,距離我的養老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張陽吃著飯菜。
    …李玥站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然後換了一身幹淨衣服,坐下來吃著飯菜。
    張陽夾了一塊羊肉給她,“好懷念宮裏吃的牛肉。”
    如今的國策都是偏向農業,民以食為天,對民眾來說糧食是他們的頭等大事。
    耕地自然而然也是頭等大事。
    就比如說犁地這種事情顯得牛很稀缺。
    要是那個村子的牛出事了一定要問責到底。
    甚至一頭牛要幾個村子互相借用。
    牛生艱難,每當農忙的時節,也是牛最忙的時候。
    吃牛肉這種事情也隻是想想,也不知道誰家的牛會不會摔斷了腿,然後全村一起吃牛肉。
    站在門外的楊嬸走來,“公主殿下,駙馬,藍田縣的縣丞來了。”
    “藍田縣的縣丞來做什麽?”
    由於上次的田賦,李玥對縣丞這種官沒什麽好感。
    也經過上一次的事情,藍田縣的老縣丞已經高老了,現換了一個縣丞。
    楊嬸解釋道“因為整個藍田縣都是公主殿下的食邑,藍田縣的縣丞是來上交名冊和田冊的。”
    李玥看向張陽。
    張陽咽下嘴裏的黍米飯,“讓他去跟牛闖談,以後藍田縣的食邑事宜都交給他來辦。”
    李玥笑了笑,“聽夫君的。”
    “知道你不想見外人。”張陽又往她的碗裏夾了一塊羊肉。
    李玥小聲說道“家裏這麽銀錢嗮著呢,可不能讓人看見了。”
    楊嬸再次走到門外便把人支走了。
    現在的李玥不僅僅是個小富婆更是一個食邑整個藍田縣的公主。
    並不隻是家裏的兩萬貫銀錢,這丫頭自己都不知道她現在的財富到底有多大。
    飯後,夫妻倆又把家裏的衣服和被褥都拿出來洗洗嗮嗮。
    趁著現在陽光好,如今正是關中的雨季,就怕接下來幾天又是連著的陰雨天。
    在圍牆和屋簷間拉起一根根繩子。
    這樣一來李玥就可以把衣服和被褥都掛起來,院子裏的空間也可以充分運用。
    李玥又把自己的房間的一些玩具和書籍都拿出來嗮嗮,然後她把自己也嗮嗮。
    陽光一直都是生命所需,有了陽光一切都會溫暖起來。
    王嬸帶著一個人來到了院子,李玥和來人商量著,意思就是想要把這些銅錢全部都換成銀餅,這樣也容易保存。
    來人是宮裏的一個太監,也是皇後派來的。
    李玥愁眉說道“為什麽兩萬貫錢換成銀餅還要多拿我兩百貫。”
    老太監苦笑著,“回公主殿下,這是規矩,就算是公主殿下去外麵換也要這樣的,而且要的還更多。”
    張陽對他說道“我們還是按照原本的價格來,兩萬貫以前就是兩萬貫的銀餅。”
    老太監神情有些慌亂,“一直以來的規矩都是這樣,老奴一個人也不能做主。”
    “皇後也和我們有很多的買賣,不如這樣要多付的兩百貫錢先記在皇後的賬上,以後我們每多換一萬貫,這筆賬在皇後那邊就少一百貫,這樣一來價錢還是兩百貫,你們那邊的賬目還是不變的,而且我們長期需要,生意往來也這麽多,不知意下如何?”
    這個老太監想了一會兒便行禮道,“那就暫且先這樣,老奴這就去讓人取銀餅來和公主殿下換。”
    等這個老太監離開,李玥小聲說道“這些太監真是一個個都精明成什麽樣了。”
    銅錢的價值肯定沒有銀餅來得高。
    在貨物買賣上,隻有銀餅的價值更加穩定一些,而銅錢不論在保值上還是流通與存儲上都不如銀餅。
    倒是這個太監的動作很快,雙方互換了銀餅和銅錢。
    我嶽父是李世民
    張圍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