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遠見與手腕

字數:7928   加入書籤

A+A-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李泰吸了吸鼻子,“為何?你為何要對它下此毒手。”
    “業精於勤荒於嬉,魏王殿下不該沉迷這種家畜之間的鬥爭。”
    在李泰難以置信的目光中,張陽話音剛剛落下,拎起另外一隻鬥雞將它的脖子也擰斷了,兩隻雞倒在地上失去了動靜。
    李泰委屈地吸了吸鼻涕。
    不得不說這兩隻雞也挺壯,也不知道是哪個不長眼的獻給魏王這種東西。
    張陽熟練地將這兩隻雞殺了。
    兩隻雞放在火上烤的。
    香味很快也吸引了李泰。
    用雞的內髒和凝固的雞血做一大碗羹湯,兩隻烤雞放在桌子上。
    李泰撕下一隻雞腿,咬下一口嘴裏嚼著,“本王的雞死得好慘。”
    張陽笑道“好吃嗎?”
    李泰用力點頭,“好吃,可這是本王的一生摯友。”
    “這摯友現如今已經成了魏王殿下的口中食。”
    李泰用力嚼著雞肉,“這肉不好吃,沒有村子裏養出來的雞肉這麽滑嫩,不過這依然是本王一生的摯友。”
    “魏王殿下嚐嚐這碗羹湯。”
    李泰端起碗喝下一口羹湯,一臉失落,“沒想到用本王摯友的心肺所做的羹湯如此鮮美。”
    張陽耐心講道“不知道是何人給魏王殿下送來的鬥雞?”
    “李元昌,說是來為上次的事情道歉。”李泰又喝下一口羹湯,嚼著帶有嚼勁的內髒又講道“這兩隻鬥雞確實挺有意思,不過就像是你說的業精於勤荒於嬉,這種家禽還是用來吃比較好,隻是用來看就太可惜了。”
    “那它們還是魏王殿下的摯友嗎?”
    “不是了,現在是本王的腹中之食,這種家禽還是用來吃更好。”
    李泰不喜歡吃雞胸肉,吃了雞腿和雞翅,肉質更柴的雞胸都給他侍衛吃了,現在他的生活條件好了吃東西也開始挑剔了。
    “魏王殿下,李元昌送的這兩隻雞別有用心呀。”
    “本王隻是覺得他想要道歉討好我。”
    張陽歎道“以魏王殿下的聰明應該可以想明白其中原因。”
    李泰把雞骨頭丟給一旁的小狗,村子的幾隻小狗當即搖著尾巴圍上來。
    李玥正看著小熊和兩隻大鵝打得難解難分。
    大鵝的身上已經有了不少抓痕,這還是第一次小熊麵對兩隻大鵝不落下風。
    聽了張陽的話語,李泰也看著這一幕。
    鵝毛落在地上,小熊踩著另外一隻大鵝兩隻爪子撓著另外一隻大鵝。
    隻是小熊一腳踩空了,摔倒在地上。
    它一摔倒兩隻大鵝就占了上風,便開始了瘋狂反擊。
    一招落下風,小熊兩隻大鵝趕得來不及反擊,一直往後連滾帶爬,它跑到了李玥的腳邊,兩隻大鵝這才作罷。
    兩隻大鵝昂著頭,一搖一搖地進了河中,一邊遊著用河水梳理它們自己的鵝毛。
    終究還是輸了,小熊的成長還是需要時間。
    兩隻大鵝確實是磨煉小熊的好手,將來或許也會很有戰鬥力。
    李泰一拍桌桉,“本王明白了,他李元昌是想要讓我沉迷玩樂從此荒廢,是也不是?”
    張陽點頭,“孺子可教。”
    李泰冷笑道“在你眼裏本王是那樣的人嗎?會為了兩隻雞荒廢?”
    張陽清了清嗓子,“剛剛魏王殿下還說了,要把這兩隻大鵝當作一生摯友。”
    李泰頷首道“可是我吃了它們。”
    “希望魏王殿下引以為戒。”
    “本王已經把它們吃了。”
    給李泰正麵影響,他是一棵搖錢樹,誰也不能毀了這棵搖錢樹。
    李泰冷哼道“這個李元昌賊心不死,本王也不會掉以輕心的,你放心。”
    “魏王殿下還為這兩隻鬥雞傷心嗎?”
    “不傷心了,吃了他們之後,本王隻感覺很痛快。”
    王嬸下步走來,“公主殿下設計的印刷用具想請駙馬過目一下。”
    張陽聞言走入李玥的房間,一張巨大的圖紙掛在牆上,這是活字印刷的印刷器具的圖紙。
    按照之前的設想,製造印刷的模板其實不難。
    把印板放在架子上,拉動一旁的拉杆,架子就會合攏。
    紙張和印板合在一起,字跡就會印刷在上麵,設備不用很大,用起來也很便捷,一個人就能操作,而且很快捷。
    將印板和紙固定在夾子的兩邊,一拉拉杆合攏夾住就印好了。
    這些想法還是隻是在圖紙階段。
    李玥微笑地看著,“夫君想得這個東西也不難做,而且不需要太大,手掌大小的印板,造個十幾個一樣的夾具,我們一天就能印很多很多書了。”
    張陽點頭道,“印板可以用活字印刷的小方塊,組合。能節約的成本,一台印刷器一個人就能操作,又能節省人力。”
    李玥目光看著圖紙期待著……
    接連幾天朝中都很忙,都在為了高履行的事情忙碌,這一次派出使者前往吐蕃反被鬆讚幹布扣下。
    而且還給吐蕃占了先機,要是把使者放在吐蕃不管,也會有不少人對朝中有想法。
    高履行剮了一眼坐在一旁若無其事的張大象,如今禮部上上下下都是自己的人,除了這個張大象張大素兩兄弟和一個一直沒有露麵的許敬宗。
    重修好的禮部比以前大很多,甚至比戶部和兵部都要寬敞,與吏部差不多大小。
    見眾人都商談不出一個好辦法,高履行站起身離開了禮部,腳步匆匆一路來到了吏部。
    高士廉一邊看著官吏名冊一邊咳嗽著。
    見高履行走來,高士廉沉下臉,“你來做什麽?”
    高履行看了看四下的官吏,又好開口。
    明白自己兒子的意思,高士廉帶著他來到吏部的後院,“這裏沒人,有什麽話你就直說。”
    高履行低聲道“父親,眼下在吐蕃的使者要如何處置?”
    高士廉頷首道“這件事是你自己做的,該怎麽善後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高履行回話道“要不當即派兵去救?”
    “你想要大唐和吐蕃開戰嗎?”高士廉撫須道“如今陛下一直都在推行與民休戚的國策,不會答應這件事,更別說和吐蕃開戰了,現如今牛進達又坐鎮河西走廊,要動手也是吐蕃先動手,時機未到。”
    高履行回話道“父親,眼下吐蕃和吐穀渾的戰事過去不久,如今吐蕃還未恢複元氣,不如現在動手。”
    “凡事多想想?老夫知道你想要做出一番功績,可眼下吐蕃和大唐不能開戰,老夫雖與長孫無忌如今相處不好,再怎麽說也是叔侄一場,該幫忙的事情他會幫忙的,誰也想不到會有這種結果。”
    “孩兒明白了。”
    長孫無忌匆匆來到甘露殿,“給吐蕃的國書已經寫好了,還請陛下過目。”
    李世民接過這份國書,“沒想到吐蕃對大唐的敵意這麽大。”
    長孫無忌低聲道“吐蕃是苦寒之地,他們的實力不見得能比之大唐,不必大驚小怪,高履行也想做出一些的功績。”
    高履行沒有能力做事還莽撞。
    張陽有能力,可手腕強硬。
    相比之下確實高履行落下了下風。
    李世民歎息道“如果鬆讚幹布收了這封國書置之不理,依舊收押著大唐派去的使者,朕的臉麵何在?”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臣再去想想辦法。”
    “慢著。”李世民又叫住長孫無忌,“高履行那邊你也多去勸勸。”
    “喏。”
    長孫無忌走出甘露殿,心情很複雜,提攜後輩的事情又要交給自己,之前是張陽現在又是高履行,心中帶著一些怨氣,這個高履行在禮部就好好任職,但凡就算什麽都不做都不會有人說話,非要去動吐蕃,他吐蕃是這麽好動的嗎?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中,拿起一份奏章繼續看著,又想起了與魏征奏對時的話語,自古以來,元首股肱不能備具,或使君稱聖,臣即不賢,或遇賢臣,即無聖主。今陛下聖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賢臣,而君不思化,亦無所益。天下今雖太平,臣等猶未以為喜,唯願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好一句唯願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李世民想著魏征就像是一根針,但凡有所鬆懈這根針就會刺下來。
    一個太監端來了一碗豆芽,“陛下這是太上皇做種。”
    李世民不解地看著豆芽,“父皇種豆芽是用來做什麽?”
    小太監回話道“太上皇說這個豆芽並不是種出來,太上皇想出一種不用土也能做出作物方法,說是也給陛下看看,還說想離開長安城前往汝南公主的封地看看,或許要住一些時日。”
    李世民想到自己的父皇在武德殿也沒個人和他講話,或許真的很苦悶,“讓承乾陪同讓東宮的人護送一起去吧。”
    “喏。”
    得到李世民答應可以離開出宮,李淵的心情很不錯。
    當然出宮也要太子陪同,李淵換好衣服就見到了李承乾。
    李承乾笑道“皇爺爺,其實孤也早就想去見見那個地方,不過隨行閻大匠也想見見張陽。”
    李淵點頭一路走著腳步很快,不想在宮中多留半刻。
    一邊走著坐上出宮的馬車,李淵對李承乾講道“老夫還要在那個村子多住一些時日,到時候你想回東宮了便自己回去吧。”
    李承乾點頭。
    馬車內又安靜了一會兒,李淵又講道“你已戴冠成年,也該娶妻子了。”
    李承乾拱手道“母後倒是提及過,父皇還沒有什麽表示,或許還在考慮。”
    李淵笑了笑,“你父皇是一個精於算計的人,五姓大族的人就不用想了,你和青雀甚至是還在繈褓中的稚奴,你們但凡是你父皇的子嗣,世家大族的子女一個都不要碰。”
    李承乾皺眉道“兒臣知道父皇的苦心,牽一發而動全身,父親有更遠的打算。”
    李淵點頭道“張陽也一樣,他的眼光很遠,聽說早在一年前他就和你父皇說過,吐蕃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這才會有提前的提防。”
    “早在那個時候他就有了打算?”
    李淵點頭,“就像是他說的不用土也能種出豆芽,朕就試了試,沒想到還真的成功了,哈哈哈!”
    一想到張陽的事情,李淵便笑了出來。
    李承乾不解道“這個張陽既有遠見,也有手腕有能力,還能在與周邊諸國周旋,可惜他犯了以權謀私這種錯,還被人告發了。”
    李淵臉上帶著笑容,“你可知這件事是誰告發的?”
    “孤知道,諫言大夫魏征。”
    “事情不是你想的這麽簡單,你想想魏征又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
    李承乾聞言疑惑道“魏征是聽別人說的?或者是禮部的人?”
    李淵點頭道“再想想?”
    李承乾小聲道“難不成是青雀?又或者是魏王府的人。”
    馬車走得不快,好一會兒才出了長安城。
    李淵看著外麵的風景,“李泰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從小就比你聰明。”
    李承乾有些慚愧地低下頭。
    “魏王府的侍從與下人都很聽青雀的話,盡管他有時候很胡鬧,但是他身邊的侍從也忠於他,其實這件事也不是魏王府走出來的消息,而是張陽的老師張公瑾。”
    李承乾驚疑道“怎麽是鄒國公?”
    李淵笑道“你因為是張陽被動離開禮部的,他們都是提前就有打算的,早在之前就籌謀好了,而且還有李孝恭從中參與,不要想得太簡單。”
    “爺爺教誨,孤定銘記在心。”
    李淵目光看著遠處,“張陽有遠見有手腕,高履行確實比不上他。”
    李承乾又想著,“既然他可以在禮部得到私利,為何又讓鄒國公告發?”
    李淵笑著,“朕怎麽知道,到了那裏你不妨自己去問他。”
    李承乾又沉默下來。
    “你知道你父皇為什麽允許朕出來走一遭?”
    “父皇是希望皇爺爺可以出來散心?”
    “因為朕身邊都是你父皇的人,他們一個個都盯著朕。”
    李淵的話語落下,趕著馬車的小太監打了一個激靈,甚至可以感覺身後太上皇的目光,如芒在背。
    太上皇和太子出行,村子裏收到了消息,從東宮和武德殿來的侍衛早早通知村子裏要準備。
    牛闖讓人把路收拾幹淨,甚至還把沿途的石頭都清理,生怕因為石頭讓馬車顛簸,把太上皇惹不高興了。